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日媒解析中国女性“不婚”现象:独立意识提高(为什么有的女性不愿结婚?)

佚名 2023-07-03 01:07:08

中国人说“人生大事”一般是指结婚。男女到了适婚年龄就应该结婚生子的传统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但如今却面临结婚人数减少的问题。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女性独立意识逐渐提高。中国虽在2015年取消了自1979年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但现在结婚都成了难题,想要改变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似乎并不容易。

“父母深信结婚是正确的。但我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家住辽宁大连的小张(31岁)明确地说。小张的父亲是中学校长,母亲是英语老师。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从事办公楼租赁业务,被同事们称为“精英”。小张月收入近2万元,超过大连市平均工资的3倍。

小张虽有朋友却没有中意的男朋友。她希望男朋友“长相一般、不小气、谈得来、有责任感”,但符合她条件的男性还没有出现。她称,特别是在父母溺爱下长大的同年龄段独生子“什么都依靠父母,没有责任感”。

东北地区观念较为保守,人们一般认为女性应该在25岁前结婚。因此,小张的父母在她25岁后就开始不断催婚,并叮嘱“年龄越大越难找,生孩子也困难,得早点结婚”。小张对结婚的目的性产生质疑,还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她并不急着结婚,认为“有的人因为到适婚年龄就勉强结婚,结果造就了一段失败的婚姻。我将通过工作让自己成长,希望找到支持我的人”。

像小张的父母一样“因为子女未婚而感到丢脸”的想法在中国比日本还严重。如果子女未婚,父母就容易被亲戚和周围的人们好奇地问:“(孩子)什么时候结婚?”为了自己的脸面加上对晚年的担忧,父母不但给子女施加过度的压力,甚至还亲自出动替子女找对象。

“女儿不积极,只好我亲自来找。如果她不快点结婚,我都不敢想象自己的晚年生活”,2月28日在大连市中心劳动公园的角落里,一位60多岁的女性喋喋不休地对其他女性抱怨。尽管当日气温只有零度左右,但一大早公园里就聚集了近500人。他们年龄均在50~80岁,都是单身子女的家长。

草坪和树上密密麻麻地放着写有子女简介和择偶条件的“征婚”启事。除身高、学历、职业、有无车房等特点以外,简介里还有“苗条”、“不乱花钱”等关于长相和性格的描述。有的父母甚至在脖子上挂着子女简历,受到其他父母的注目。

这种“相亲会”每周末都在中国各地举办。如果家长相中对方子女,双方就会互换联系方式,让子女实际见面,最终走向婚姻。

然而,这些家长的心愿似乎是徒劳,中国的结婚人数呈减少趋势。据中国民政局统计,2015年约有1213万对新人结婚,已连续2年减少。结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于2014年开始下滑。其原因有很多,包括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入学率升高、如果没房父母不允许结婚的中国特有现象等。但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持续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人口动态的扭曲。

如果只能生一个孩子,很多家长希望是成为家里顶梁柱并传宗接代的男孩。虽然在中国鉴定胎儿性别违法,但仍有很多家长通过各种方式知道胎儿性别后将女胎流产。

因此,从各年龄的性别比例来看,60~79岁的男女人口几乎持平,但60岁以下的男性人口比例逐渐扩大。20岁以下的男女人口比例扩大到1.14:1~1.19:1,男性人口过多的情况明显。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即使不像原来一样结婚后夫妻一起工作,越来越多的女性也能自己生活。随着独立意识的提高,像小张一样和父母有着不同婚姻观的女性正在增加。

为什么有的女性不愿结婚?

有些女性会选择“不婚”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人价值观:一些女性认为婚姻并不是必须的,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她们更注重追求事业、独立和自我实现。
2. 经济压力:在当今社会中,结婚需要承担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稳定收入或者财务状况较差的女性来说。这也成为了一些女性选择“不婚”的原因之一。
3. 女权意识:随着女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反思传统家庭模式下所面临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她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自由和平等,在职场、社交、婚姻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公正对待。
4. 恐婚症:一些女性可能因为过去的恋爱经历或者其他原因而产生了恐惧结婚的心理,这种情况下她们会选择“不婚”来避免进入婚姻状态。
5. 家庭背景:有些女性成长在单亲家庭或者家庭关系较差的环境中,对于婚姻和家庭并没有很好的认同感。这也可能成为她们选择“不婚”的原因之一。
总之,“不婚”现象是当今社会中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其背后涉及到个人价值观、经济压力、女权意识、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因素。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由,但每个人都应该有权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不应该受到社会对婚姻和家庭的传统期望所限制。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不婚”现象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如老龄化、人口减少等。因此,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尊重个体选择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措施。

越来越多女性不需要婚姻,这是为什么呢?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适龄青年之中,女性比男性少3500万,加上一些不婚主义女性,有统计学家预测,21世纪后,男性光棍数量将超过6500万,

并且,这种差距正在逐渐拉大,这对于现在的适龄男性单身青年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和思想的更替,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很多未婚女性宁可自己单身,也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



从心理层面看,新时代的男性和女性,有了本质的变化。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许多男性有了厌恶社会的想法,这造成了一定层面上的心理阴暗,抵触婚姻。

另一方面,男女比例失调已发展成为社会问题,不仅会诱发各种社会矛盾,还会给男性青年心理造成负担。而随着独身主义和不婚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人不需要婚姻和男人了,下面,我们将结合心理学与社会学深层次分析其中的原因。



刻板印象:对特定的社会群体进行概括性描述

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对某一类特定的社会群体进行概括性描述。比如,会固执地认为男性群体应具有相同的属性,这便是“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女性认为男性必须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因此,在婚恋市场中,人们对于男性工作条件的要求普遍更高。

刻板印象具有持久性、广泛性、牢固性,且缺乏可变性,在大多数时候是社会舆论的一种导向。刻板印象的形成是双向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反映社会现实,一部分或许存在夸张成分,尤其是舆论过度的时候。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自然与文化》一书中指出,女性更接近于自然,男性更接近于文化;女性接近物质,男性接近精神。男性优于女性则是深深植入于每个人的心中的刻板印象,极易造成社会焦虑。

现代社会,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在职场上女性也有了自己的位置,很多大城市的职业女性,收入同男性差距不大,甚至还会更高一些,女性在家庭中越来越独立,思想也越来越自由,这也使得女性在平等和自由权利中更具备话语权,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合理诉求。

同时,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在同等的社会地位下,适婚女性往往宁可单身,也不愿嫁给一个能力不足的男性,这也导致了单身男性越来越多。



对于幸福的多元化定义

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已成为现代文明的一面旗帜,造就了更多的繁荣,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很多时候,女性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可以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做主,愿意与传统的婚姻观、男尊女卑的思想做抗争,对不合理及不情愿的婚姻说不,更主动地去追求和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伴侣。

不仅如此,社会也给了单身女性更多的包容,单身女性不会受到舆论的攻击,她们自身也完全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独身且有尊严地活着。

21世纪的女性已不再是整天被关在闺房里的女人,她们所见识过的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而看过大海的女人,回来对溪流势必无趣。



婚姻是爱情的最后一步,导致很多女性晚婚的原因之一其实是不确定性。

有的女性发现,结婚后,自己的个人生活更加忙碌了。一方面,要操持家务、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工作任务。对于一些性格独立的女性来说,婚姻或者男人已无法完全给她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依靠,步入婚姻反而增加了许多烦恼。

她们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多元化的,只要自己过得更加快乐,不操心就是幸福的,结婚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行为主义心理学:观察学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观察学习”理论中提出,来自于外在、他人的间接经验,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比如,娱乐圈里的事件,人们似乎对于男性的出轨容忍度更高一些。

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和“泛商品观念”作用下,婚外恋和第三者插足增多,男人在女性怀孕期间花天酒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女性在婚姻中难以获得安全感,对于婚姻的态度是消极的。

从进化心理学上来看,女性承担的是养育后代,照顾小孩的责任,离婚后,很难再次步入婚姻。因此,很多现代女性不愿担负这类风险,认为没有必要。

整体来看,思想观念的不断开放、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地位的进步,都是造成影响女性不愿意结婚的原因。

现代社会为何有的女性选择不婚?

有些女性选择不婚的原因可能是个人价值观、职业规划、经济独立、自我意识、情感经历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个人价值观:一些女性认为婚姻并不是自己人生的必须品,他们可能更注重个人成长、追求自己的理想,或者重视自由和独立的生活。
2. 职业规划:一些女性在追求事业方面有较高的追求,自身的职业发展可能会对婚姻产生冲突或者时间压力,因此可能会选择暂不考虑婚姻或是不将婚姻放在主要的人生规划中。
3. 经济独立:现代社会中,女性经济地位和就业机会得到了大幅提高,一些女性不需要借婚姻来改善经济条件,而是更看重自己的独立与自立。
4. 自我意识:一些女性非常注重自己的人格特质,性格轮廓等方面,而不愿意因为结婚而改变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可能选择不婚。
5. 情感经历:一些女性可能经历过感情的挫败或伤痛,从而对婚姻抱有悲观的态度,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观念逐渐开放的今天,她们不再认为婚姻是生命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不婚并不等于不幸福或者寂寞,这是一种平等、正当的选择。婚姻和家庭对于一些人是永恒的追求和誓言,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则是可有可无或者可有可不有的决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2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