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躁狂治疗4大方法
1、针炙治疗:黄帝九针博大精深,是中国中医最神奇所在。在古代乃是医玄之家的不传之秘。专治百邪癫狂,从现代医学讲就是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该针法吸取各类针灸精华,利用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针到病除,疗效独特,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世界各大医疗机构都将“黄帝九针”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之一。
2、中药治疗:原则上单一用药,不主张多种抗躁狂药合用。碳酸锂为抗躁狂传统首选药物,但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专家建议不宜服用。重庆红十字会康盾医院采用纯中药剂,通过调节中枢神经平衡,能快速调节脏腑功能及气血津液之运行,具有理气开窍,养心安神的功效,解决了常用西药造成的依赖性。具有疗效高,作用平和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经整体调节,系统化巩固治疗后能良好地调节大脑生物钟,恢复自然睡眠,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药越服越少,睡眠越来越好。
3、心理治疗:常用的有认知疗法、放松疗法、行为疗法和支持疗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人身上也存在着焦虑过多的现象,这常称为焦虑症,但人们往往忽略这种心理疾病,而把原因归结到一些器质性疾病,好比心脏病、糖尿病中去,认为是这些疾病的症状。
4、仪器治疗:针炙经络治疗仪创新的应用了美国的负电流和微电脑技术、日本的超低频,高强度结合中国传统的针炙理论(“黄帝九针”的针法)为一体,运用中医的针灸和按摩、现代的电极流动手法等而精心总结创立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并在数码导平仪中得以显示,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该技术技术已经经国家立项,权威医学专家认证,确认为慢性病新的治疗手段。
二、躁狂症危害有3种
1、一方面、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另一方面、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躁狂性抑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症人群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2、偏头痛:躁狂性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着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更为多见。
3、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躁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性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当患者出现多性性硬化时,其躁狂症可能先于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
三、什么原因可引起躁狂症
遗传和精神因素(百分之十五):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病可能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关,但只能看作诱发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现在研究业已证实: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丧失感”、令人沮丧的生活事件,不仅与神经症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有关,而且可以成为“内源性”情感障碍的发病诱因或促因。例如Paykel指出:在既往6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抑郁症发病危险增高6倍,自杀的危险性增高7倍。而且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时间有关,在经受严重威胁个人安全生活事件的一年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较常人为高。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
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
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四、患了躁狂症该如何护理
1、提供安全和安静和环境,患者很易受到环境方面的影响,而更加躁动不安。提供一个较宽大的空间,室内物品要求简化以避免患者兴奋毁物。同时注意室内的物品颜色淡雅整洁,常具有镇静作用,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情绪稳定。
2、维持适当的营养、休息和个人卫生,患者由于过度忙碌于他认为有意义的活动,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生理上的需求。护理人员必须主动地提供高营养、容易携带进食的食物,并以少量多餐的方式维持病人所需的营养与水分。同时合理地安排患者活动、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并督促提示患者维持适当的穿着及个人卫生。
3、协助患者参与建设性活动,以发泄过剩的精力。患者往往自觉精力旺盛,加之急躁不安、自控力差、易激惹、容易使精力发泄变成破坏性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应正面引导患者做不需要专心,又无竞争性的活动,如参加工娱治疗、打球、跑步、拔河比赛、擦地板等活动并加以鼓励和肯定。如转移患者注意力仍无法避免患者破坏性行为时,可在医护人员取得一致并将计划与患者说明的前题下进行保护性约束和隔离,让患者明确是协助他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方能达到治疗效果。
4、协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技巧。患者常以否认的态度,避而不谈真正的想法,因此,如何让患者实际去体验和描述内心的想法,而愿与工作人员讨论,是护理人员治疗性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应用上的一课题。
5、协助患者维持用药,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无法持续用药的困难,针对个体进行帮助分析并设法解决。其次,如何早期发现和协助患者看到病情严重所造成的后果:对容易忘记服药的患者,则必须与其共同商量将吃药与日常活动配合在一起的方法;对担心长青春痘的女患者,则必须教导饮食及清洁皮肤的方式等。护理人员必须很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协助患者维持用药。
狂躁症患上的话,会有很不舒服的心情,还会让身边的家人收到伤害,也会让你的工作生活有一些很大改变,家人,恋人的不理解,朋友的疏远,都会让你越来越烦躁,那躁狂症如何治呢?我们怎样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呢,希望下面这些方法会对你有用。
1.火盛阴虚,气血双虚
【主症】狂病日久,热势渐减,多见于四五十岁的人与多次发作后,一般病情较轻,思维联想奔逸,语言动作不一不定增多,但情绪多呈欣快或悠然自得,有的伴有精神症状,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形瘦面红,脉细数或滑数,舌质红或暗紫,苔薄白或少苔无苔。
2.实热内陷,阴虚火旺
【主症】兴奋话多,自感精力充肺,洋洋得意,眉开眼笑,才华横溢,反应敏感,脑子里想的和嘴里的话在赛跑,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交谈有时出现困难,观念飘忽,随境转移,可有音联意联,或高傲自大或盛气凌人,或载歌载舞,性欲亢进,食欲增强,两便结涩,面红耳赤。舌质红,苔黄白厚或厚腻。
3.痰热扰胆,气滞扰心
【主症】有时由急性躁狂发展而,来,也可突然起病,常极度兴奋躁动,由于话多而言语零乱。声音高,常可导致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声音嘶哑,被动注意力增强,甚至表现类似症状性精神病的‘谵妄状态’,有时显的意识障碍;并可产生错觉,幻觉,妄想及冲动或伤害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壮热口渴。脉弦数或滑数,舌质红,苔黄厚腻或褐厚腻。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很有希望了呢?是不是觉得我们生活变得美好了一点呢,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建议牢记于心哦,希望您能尽快恢复健康,回到美好的生活中来。
情绪高涨、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症状是躁狂症的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何预防躁狂症?患者渴望了解一些躁狂症的治疗方法。其实适当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就够了。
目前医学如此发达,躁狂症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治疗躁狂症?
1.治疗原则
早识别,早治疗,疗程充足,疗程全程。
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
长期治疗,躁狂发作复发率很高,要树立长期治疗的观念。
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为他们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帮助。
2.药物
治疗以情绪稳定剂为主。情绪稳定剂能有效治疗和预防躁狂症的发作。在情绪稳定剂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及时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情况调整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躁狂状态首选一种情绪稳定剂,根据病情需要与另一种情绪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
常用的情绪稳定剂有碳酸锂和抗惊厥药两种,抗惊厥药有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3.心理疗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治疗。并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效果、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躁狂患者如何照顾自己?
首先,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
保持安静的环境非常重要,尤其是当患者处于躁狂期时。不要与患者进行敌意的交谈,不要长时间聚会或看电视电影,以免刺激患者恶化病情。
第二,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可以预防躁狂症的发作。
第三,不能一个人开车
躁狂患者喜欢刺激冒险的活动和超速行驶,相当危险,难以控制。家人应该阻止。
第四,给予关心。
家属的照顾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尤其是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5.注意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对躁狂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深秋和冬季,是躁狂的高发期。要避免对患者的意外伤害。
如何预防躁狂症?
1.饮食预防
对于脾气暴躁的人,尽量少吃油炸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使人情绪激动,甚至引起躁狂症。
2.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保持愉悦的心情很重要,可以使人积极向上,有效降低躁狂症爆发的概率。
3.接触大自然。
早餐和晚餐后,可以去公园或一些绿色的地方散步,有利于人的精神放松,对躁狂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保证规律的生活。
躁狂症的症状大多是间歇性的。因此,为了避免躁狂症症状的加重,最好让患者在生活中,尤其是睡眠中保持规律,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躁狂症复发的概率。
5.确保环境的稳定
躁狂发作后,最好及时改变环境因素导致的躁狂发作。比如让患者生活在凉爽的环境中,对调节躁狂患者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有很大的帮助,要及时注意。
躁狂症的日常饮食调理
1.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
患者应避免含有兴奋成分的食物,如咖啡、可乐、茶、巧克力和酒精。同时,避免食用糖制品、乳制品以及添加了化学成分和色素的食物。
2.多吃蔬菜
饮食应该包括蔬菜、水果、核果、种子和豆类。全麦麦片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要吃太多面包。每周吃两次白肉鱼和火鸡。
3.补充营养
镁
根据产品标签,研究表明镁可以替代锂作为治疗躁狂症的药物,以应对症状的不断变化。它没有毒副作用。
L-牛磺酸
剂量是500毫克,一天三次。服用它与50毫克维生素B6和100毫克维生素C,以促进吸收。缺乏牛磺酸会导致多动、焦虑、大脑功能差。
L-酪氨基酸
空腹服用500毫克,每天两次,并添加维生素B6和C,以促进吸收。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物质,能稳定情绪变化。氨基酸是治疗该病的重要物质,尤其是牛胆汁氨基酸和酪氨基酸。
躁狂的表现
1、情绪高涨
病人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气洋洋,好像世界上从来没有过什么烦恼。高昂的情绪往往是生动的,鲜活的,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和谐的,有感染力的。
患者常常自称“乐观主义者”、“极其快乐”、“生活充满阳光,丰富多彩”。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但也可能因琐事或反驳意见、要求得不到满足、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而暴跳如雷,部分患者在躁狂期也可能出现短暂的不良情绪。
2.思考是逃避。
联想的过程明显加快,概念接踵而至,声音一大堆。由于走神,话题往往会随情境转移,可能会出现思路漂移、音义相联的现象。患者往往会有“脑洞大开”、“变聪明”、“舌头跟思想赛跑”的体验。
3.自我评价太高。
在情绪高涨的背景下自我感觉良好。我从未感到如此健康和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反应敏捷。经常高估自己的智力、地位和自命不凡,这可能会导致夸大的想法。
4.精神运动性兴奋
躁狂患者兴趣广泛,喜刺激,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陌生人一拍即合。取笑别人,多管闲事,委屈。
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导致乱买乱买,月薪没几天就一扫而光。病人虽然整天说话,亢奋甚至嘶哑,但并不疲倦,精力极其旺盛。
躁狂的病因学
1.中枢神经介质的异常功能和代谢。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异常、中枢5-色胺系统功能异常、各种胺代谢障碍假说、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电解质代谢障碍等均可成为躁狂症的病因。
2.精神因素
外界环境和精神刺激的因素可以成为躁狂的诱因,但只能算是诱发因素。许多患者在不利的外界环境和精神刺激下,逐渐表现出躁狂症状。
3.物理因素
循环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开放性、兴趣广泛、活跃、兴奋、乐观,也容易变得焦虑。中胚层骨骼、肌肉、结缔组织丰富的患者,比外胚层纤细娇弱体质的患者更易患病。
4.遗传因素。
无论是群体调查、高发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寄养儿童研究,还是分子遗传学研究,大部分数据都表明躁狂症的病因与遗传密切相关。
结论:以上文章是关于如何治疗躁狂症的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他们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现身体有任何疾病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躁狂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躁狂症的治疗方法内容,欢迎参考。
躁狂症简介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躁狂症治疗原则
①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全程治疗。②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改善治疗依从性。③长期治疗,躁狂发作复发率很高,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④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点击查看更多心理疾病治疗内容 躁狂症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①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可以治疗和预防发作,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②及时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情况调整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③躁狂状态首选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根基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联合另一种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④心境稳定剂常用的有碳酸锂和抗抽搐剂两类,抗抽搐剂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拉莫三嗪;⑤抗精神病药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⑥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安定等)。
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 治疗疗程】
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采用综合治疗。①急性治疗期 控制急性期兴奋。疗程:一般6-8周;②巩固治疗期 巩固急性期治疗效果,防止症状波动。疗程:2-3月,药物剂量一般维持原剂量不变。③维持治疗期防止复发,恢复社会功能。在仔细观察下逐渐减少非心境稳定剂剂量。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多次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维持治疗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在停药期间如有复发迹象,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给予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期。发病年龄早,有阳性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 疾病预后】
躁狂发作是发作性病程,发作间歇期缓解正常,如能积极治疗,可以维持病情稳定。但是,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维持治疗,复发率高。长期反复发作造成疾病发作越来越频繁,正常间歇期缩短,快速循环,难以治疗,残留症状,慢性状态,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损害。因此,需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综合治疗的治疗理念,防止病情复发。
预后良好的因素包括:病前性格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急性起病,病程短,发病前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或躯体疾病,发病年龄晚,获得早期治疗,治疗效果好,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好,无反复发作史,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没有合并人格障碍、焦虑障碍、、药物依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躯体疾病等。反之预后不佳。
躁狂症预防
心理社会因素因素在发病和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心理调节:①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②矫正不良行为模式,如冲动盲目、不顾后果;③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生活状态,适当给自己减压和放松。
早发现、早治疗,防复发①注意识别焦虑、抑郁、愤怒、厌倦的情绪等不良情绪,注意识别疾病的早期表现,早发现,早咨询,有病尽早治疗;②躁狂易反复发作,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学会监控自己的情绪变化及应对策略,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③避免病情反复发作,造成疾病难以治疗护理,功能损害。
疾病护理
①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②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③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④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⑤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躁狂发作的7个症状,看看你是双相障碍吗?
1、情感高涨
表现:情绪轻松愉快、热情乐观、洋洋自得、无忧无虑。
2、易激惹
病人常常在患病早期表现为心情愉悦,后期转换为易激惹。
表现:情绪极不稳定,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严重者会产生攻击行为。
3、自尊膨胀
心理表现:自我感觉良好,极度地自信。
行为表现:乱投资、乱购物、草率辞职、大量开展社交活动等。
4、睡眠减少
每天只睡3、4个小时,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5、言语增多、思维奔逸
变得非常健谈,有一种一直要讲话的紧迫感。
思维联想速度快,说话的速度赶不上思维的速度,有时会出现音联和意联。
6、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随境转移,片刻难以安宁。
7、行为鲁莽轻率
乱花钱、开快车、大量饮酒、轻易投资、草率辞职、性生活随意等。
狂躁症有哪些症状表现可以治愈吗
躁狂抑郁症,一个名字听起来比抑郁症更为可怕的疾病,学名叫做双向情感障碍,有人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来形容躁郁症患者的发作。其实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交替的感到高涨和低落,存在情绪低落,没有愉快感,体倦乏力,紧张、不安、难以控制的忧虑、悲观厌世的抑郁发作,也会有亢奋,做事不计后果话多兴奋、情绪激动、高涨的躁狂症状。
而且这种情绪交替,可长达1-2个月,也可能在1天之内。那么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发病原因有哪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双相情感障碍在全球的患病率达2.4%,我国的患病率为1%-1.5%。丘吉尔、海明威、毕加索、梵高等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天才病”,但是其实它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医学上有很多假说,如大脑对神经递质发生改变、脑内神经结构发生异常、神经元突触改变等。但是并不明确,以下几个方面是目前较为认可的因素:
遗传因素
在所有精神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是最高的,所以遗传因素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可达40%-70%。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8~18倍,而且风险大小会随着亲缘关系的远近而提高。
年龄、性别
调查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好发于20岁之前,大多都会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女性患病约是男性患病率的2倍。所以年龄和性别也是一个因素。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性格特点比较冲动、童年的创伤经历等疾病的发生可能性比较高。所以生活环境和家庭状态都会影响到疾病。
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
面对郁躁症的患者,不能只靠它的个人意志,我们无法体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内心经历,但是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支持,这只是一个疾病,只要好好吃药、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就能够得到控制。它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是可以治疗的。如果身边发现这样的患者,应该建议他接受治疗,平和的面对他情绪的波动,与他一起,共同抗击恶龙。
用什么药物治疗?
双相障碍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有长期、心境稳定剂基础性使用原则和联合用药原则
双相障碍的治疗所涉及的药物有心境稳定剂、经典或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其他辅助治疗药。抗抑郁药的应用需要慎重,否则反而导致疾病发作,其中心境稳定剂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常用药物有碳酸锂,和丙戊酸盐、奥卡西平或卡马西平以及拉莫三嗪。
结语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并不能被完全治愈,但是它仍然是可控的疾病,接受正规的规律的治疗十分重要,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迎来内心的晴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10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