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态密麻恐惧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出现恐怖症同病的现象多一些,提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但也有对恐怖症的家系研究并未发现双生子同病率增加。因此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遗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素质因素:
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高度内向。
3、心理社会因素:
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突的象征作用和置换作用的结果。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在该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二、动态密麻恐惧症的症状
1、社交恐怖症:
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特定的恐怖症:
特定的恐怖症是对某一特定物体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厌恶。儿童时期多发。典型的特定恐怖是害怕动物(如蜘蛛、蛇)、自然环境(如风暴)、血、注射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如高处、密闭空间、飞行)。患者会因此而产生回避行为。
3、场所恐怖症:
不仅害怕开放的空间,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场所恐怖性情境的关键特征一是没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患者常回避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亲友陪同。
三、动态密麻恐惧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减轻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和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
(1)行为治疗:
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为治疗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则包括: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
(2)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怖症的首选方法。既往的行为治疗方法更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长期疗效不甚满意。认知行为治疗在调整患者行为的同时,强调对患者不合理认知的调整,效果更好。尤其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处理过程使得症状持续存在,纠正这些歪曲的认知模式是治疗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3)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恐怖症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治疗师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强化、暴露的作业练习、自我肯定训练等。
四、动态密麻恐惧症的预防
1、自身素质很重要:
通常情况,患者本人是明知这些观念和思想是不合理的,也明知与自己的人格不相容,但无论怎么努力与之斗争或加以压制,却还是不能摆脱。患者的痛苦也因此而生。恐惧症患者的患病原因并没有最后明确,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认识是和患者在患病前的自身素质有关联。多数恐惧症患者在患病前是那种谨慎持重、勤恳塌实、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人,他们刻板固执、墨守成规,而且缺乏自信,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平时生活也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相对来说,他们心胸狭窄、做事敏感。
2、家属应该积极配合:
对恐惧症患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家属的配合。比如说像李先生这种情况,只要他的妻子能明确无误地表示原谅他,那他的症状就会有相当快速的缓解。即使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医生采取的也大多是行为治疗辅助心理治疗,如要求家庭成员随时提示和控制患者的强迫行为,随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思维取向,使其不能有机会重复思维,等等。
3、患者自己很清醒:
恐惧症在临床分为两大类: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像李先生就属于前者,他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想自己当初的问题,还不停地使自己处于禁锢在一个事件思索的阶段。而强迫行为就更滑稽了,患者会反复地重复一个或一系列仪式性动作,如查看门是否锁上、洗手、系扣子……一件事情往往要做上一两个小时,如果在重复过程中被打断,患者还得重新来过,那时候,从事时间会成倍加长,甚至三四个小时都有可能。
消除恐惧心理一般采用系统脱敏法和认知疗法。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这种疗法说白了就是让患者自己找到害怕的根源,然后把这个害怕的刺激,充分的暴露在自己的视线中,比如说:一个人害怕一种动物,每当看到这种动物就会怕的发抖,那么运用系统脱敏法就是把这个动物长时间的放在患者的身边,这样害怕的情绪会渐渐消退,直至消失。那么就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Congnitive therapy)于本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比如说,一个人害怕蛇这种动物,凡是看到蛇就会恐惧。那么按照认知疗法的理论,就是首先给患者讲述,其实蛇这种动物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的,只要它不受到威胁它就不会随便攻击人类。
说的通俗一些就是,让患者从新认识蛇这种动物。让患者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物而不是靠感觉来认定这个事物。
我觉得你应该找到恐惧根源—密集恐惧症的图,你可以多次观看,直到你觉得也就那样没什么恐怕就OK了!还有什么不清楚可以留言
一是理解,二是回避。
据了解,密集恐惧是人的本能恐惧之一,来源于对人身体无法挣脱的侵袭的一种担忧和害怕。现在,人们面临那种危险的可能已经很少了,但这种本能的恐惧感却留下来了,所以,看到那样的图片,还是会不舒服。要理解这一点,知道这种情况不会给自己带来实际损害,不去理会,不去看它,转移注意力就好了。
另外,如果对密集的人群感觉恐惧,那是社交恐惧症,一般是社会交往太少所致,要注意提高交往能力。(请采纳喔)
当你看到上面的冰箱门(破碎的钢化玻璃),第一感受是什么?我的感受是美、艺术范,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要不然不会在有些场合专门设计这样的玻璃。
然而,比较诡异的是,当10岁的女儿看到这一刻之后,用抓狂、煎熬、恐惧等极端词语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她特别想用手指去抓破这些密密麻麻、摇摇欲坠的玻璃,而且,只要这些破碎的玻璃还在那里,就不得安宁。时不时想到就控制不住自己,表现为:咬自己的衣服、用手抓强、蜷缩在沙发里、痛苦的哭啼。昨天晚上,就这样一直折磨到23:00,才算在恐惧中睡去。
她害怕密密麻麻的的玻璃碎片?还是吱吱嘎嘎的声音?亦或是悬而未决的不确定性?这应该是个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有个病症可能和她比较接近——密集恐惧症。
看到上面的图片,正常人可能没什么。可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会比较抓狂。某种程度上说,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不同程度的“密集恐惧症”,不信你再看下面这个图(谨慎观看)。
当我们看到上面这张图的时候,相对于第一张,觉得会更恐惧一些。因为这是一张跟人腿相关的图片,害怕的背后是这些“小包”,暗示了一些皮肤病的危险,而这样的时刻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
到底什么是“密集恐惧症”呢?
对于很多心理学家没有听说过“密集恐惧症”这种心理疾病。在科学文献中,也没有关于密集恐惧症的系统研究。密集恐惧症或许根本不是一种恐惧心理。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诊断和统计学精神疾病手册》,恐惧症必须是能够明显干预人的正常行为的。但是一旦拿开图片,我们还是该干啥干啥。而在网上的恐惧症名录里,也没有密集恐惧症。
厌恶和恐惧往往相生相伴。或许我们对于看起来很自然的东西出现了无数个小洞表示厌恶,从而产生了恐惧心理。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密集的小洞或小包,尤其是在皮肤上的小孔或小包,向我们暗示了传染病的危险。
女儿的这个事件让我想起了二姐也同样与类似的时刻。当她想到很多麦穗的画面的时候,会有无法控制的恐惧感。
一般情况下密集恐惧症不需要治疗,因为这是人类的普遍反应,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太可能会经常接触到类似“莲蓬乳”之类的东西,所以请不要恐慌,顺其自然即可。如果实在反应过敏影响太大,最好还是找专业人士咨询,这是一种心理反应,几乎无法用药物达到克服效果。
关于女儿,让我联想到因为转学导致作业多、离别闺蜜的痛苦可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她的心理。这半年的情绪不是太稳定,还因此断断续续请假将近1个月。心理上的小毛病,在她比较敏感的“密集”出现场所就引爆了。加上钢化玻璃刚爆裂的那一刻以及随后持续一段时间的“爆裂”声,让她的恐惧彻底爆发。解决的办法除了安抚她的情绪,应该第一时间更换冰箱面板,杜绝源头。
二姐的问题应该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还记得我们姐弟三人很小的时候一起用镰刀收割过小麦。可能在那时候,她因为被麦穗又细又锋利的尖角扎到过眼睛之类比较敏感的部位,导致她对这种感觉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一旦触碰到相关的画面,就会形成连锁反应。
以现在的社会状况来看,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症状。密集恐惧症,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在找到原因之后,就能够轻松得到解决。当发生这样的事情之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好心态,只有在冷静的情况下才能够处理好工作事情。解决方法也有很多,以下几点建议,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敢于挑战。
很有可能是因为心里胆小,所引起这样的症状。然后我们就需要正面应对,挑战我们所害怕的事情。相信这样也能够非常轻松地解决“心魔”,踏过心中的这道坎,也就算彻底的斩草除根。在生活中,需要其他人给自己更多信心和鼓励,每天起床的时候对自己说:“加油,你是最棒的”!相信在不久之后,挑战成功也就会更好的缓解此状况。
2、改变自己的性格。
出现这样的状况,很有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有关联。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户外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交到更多的好朋友,还能够更好的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每天无拘无束的生活,彻底改掉自卑的自己。相信也能够轻松解决难题。
患得这种症状,自身也不必要太紧张。保持好冷静之后,处理任何事情就能够轻松解决。密集恐惧症也只是一种非常容易解决的心理疾病,每天不停的锻炼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09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如何预防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