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溺爱孩子有哪些问题,这危害我们要清楚

网友上传 2023-06-03 10:30:46

溺爱孩子有哪些问题,这危害我们要清楚

家长朋友们对于溺爱的情况都是比较熟悉的,这样做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健康好的,但是这时候反而容易因为溺爱的做法影响孩子健康,溺爱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那么具体溺爱的情况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哪些影响,一起看看吧。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对孩子来说,如果说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如果说孩子遇到了一些困难,在遭受挫折之后孩子往往是很难走出来的,所以说我们应该避免溺爱孩子的做法才行。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

同时大家还要注意,溺爱的做法很容易会导致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会产生很多问题,由于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这样对孩子的健康生活没有好处,所以说我们应该避免溺爱问题。

溺爱的情况对孩子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时候很容易因为溺爱的情况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所以说我们应该避免溺爱的做法才行,上面介绍的这些情况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能够发现溺爱的情况很容易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我们应该避免才行。

父母溺爱孩子有哪些危害性

父母溺爱孩子现象
1、自我中心化倾向

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已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不去了解原因。长期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代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2、失去独立自主能力

有调查指出,溺爱型家庭的幼儿比严厉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儿更易发生感统失调。因为照顾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总是怕孩子受伤、受欺负长期搂抱式保护,剥夺所有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机会,长期下来孩子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3、耐挫能力差

无论孩子有何要求,家长就马上满足孩子,这样会令孩子觉得任何事物都是很易容就可以得到,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动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

4、形成不良习惯

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只了孩子喜欢的都随他去。例如:吃饭时候,孩子不吃饭,利用零食当代餐,家长也不多加阻止,总是惯着他。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5、不利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宝宝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溺爱孩子会有哪些危害?

1.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高人一等。家庭成员的活动围绕着孩子进行,给予孩子特殊的照顾,有好吃的先给孩子留着,经常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哪怕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大人也要答应孩子的要求。

2.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孩子成为了家庭生活的重心,大人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举动和要求。孩子饿了、困了、累了、笑了、不开心了等等,还没等孩子说出来,大人就去主动关心和问候。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大人就着急忙慌地跑到孩子身边问长问短,显得大惊小怪。

3.给予孩子过多的超出限度的自由。孩子的生活显得懒懒散散,没有规律。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不按照饭点儿吃饭,随心所欲地吃零食;把自己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从不收拾整理;看电视和电子产品没有节制。

4.大人过于紧张孩子的安全。不允许孩子在家里趴桌子站椅子,不允许孩子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不允许孩子在外面跑跳,不允许孩子走不平的路等等。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安静静地,乖乖地待在大人身边,似乎这样就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5.容易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孩子一出生就怕孩子受委屈,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心软,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6.习惯性地包办代替。到了一定的年龄大人还在给孩子喂饭,帮孩子穿衣服,跟在孩子后面收拾玩具。从来不让孩子干家务,有的孩子出于好奇想主动做一些事情,却被大人无情地制止。

7.护犊子。在外面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和伤害,只要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发生了冲突,大人会站出来不由分说地袒护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犯了错,大人会帮孩子找借口和推脱责任。

……

以上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比较典型的溺爱孩子的现象。

溺爱孩子有哪些危害

1. 过犹不及

即给的太"多"。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爱好、课程项目,还是在家里的"热度",都是超限给予。爷爷奶奶更是整天围着他转,小学五年级了爷爷奶奶还每天去接送,帮着背书包。

给的太多,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

2. 万事俱备

即爱的太"过",也可以说是"过度养育"。父母大包大揽,什么事情都一应俱全,考虑的面面俱到。整个家庭就是为了孩子而活,本该让孩子做的事情父母全给孩子帮忙做了,小到家务,大到人生。

过度养育带来的是无能,以及无限的无助感。

3. 无规无矩

即宽容度太"高"。清明节,明明跟着父母去城外踏青被一群跪着磕头、烧纸的扫墓人吸引了,明明好奇:"妈妈,他们在烧什么"?妈妈回答:"给死去的人烧纸钱。"明明:"钱也能烧?那为什么不烧真钱呢?"任性的明明非要试试,爸爸拗不过明明,眼看着明明用火机点燃自己的零花钱!

父母总是无条件迁就孩子,包容一切,定的规矩弹性很大。这种"结构松软"的家庭养出来的往往是无责任感、任性的孩子。

前方高能——9种溺爱影响孩子的成长!
1. 特殊待遇——在家被"追捧",出了家门也自感优越,习惯于高人一等。这样的孩子会变得十分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 过分注意——孩子磕了碰了做父母的的紧张的不行。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容易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也十分分散。

3. 轻易满足——孩子要啥就买啥,没有条件无限满足。这样的孩子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毫无吃苦耐劳的精神。

4. 生活懒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能偷懒的就偷懒,能不做的就不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对世界的好奇心,且做事情容易心猿意马。

5. 祈求央告——你都玩了一个小时了,妈妈请求你现在不要玩手机了;妈妈在厕所没纸了,妈妈请求你帮妈妈拿点纸。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不懂得明辨是非,分不清好歹,没有责任心。

6. 包办代替——家务不做父母做,作业不写我来写,玩具不收我来收。不做任何家务,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会变得懒惰、自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nli/522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