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空巢老人心理危机怎么应对呢

网友上传 2023-06-03 03:16:40

空巢老人心理危机怎么应对呢

空巢老人,相信大家对于这个词是不陌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空巢老人是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心里往往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是不能够很好的轻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是一起来看看怎么应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

1、做好思想准备

我们一定是要做好作为空巢老人的心里准备,这样老人在思想上也是可以很好的适应,避免来得太突然使得老人不能够很好的接受,心里上不能够很好的承受是会产生一些心里问题。实践结果表明,主动迎接空巢家庭到来的老人较被动接受者产生的心理障碍要小得多。

2、再就业

很多的老人自己子女不在身边,而且自己也是每天闲在家里,其实老人如果是条件允许的话,是可以通过工作来冲淡孤独的感觉,不仅是对自己有好处,对于国家和家庭子女都是有利的。

3、做好生活安排

空巢老人是要很好的做好自己的生活安排,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一些,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可以多去大自然走一走,这样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

4、正确认识衰老

很多老人对于自己的衰老都是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要知道衰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老病死都是正常的自然规律,所以大家是要很好的顺其自然,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很好的对待衰老。注意防治抑郁症与焦虑症。

空巢老人是社会需要很好关注的一个群体,老人很多时候心里都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子女都是需要很好的关注老人的生活,老人自己也是要很好的正确认识衰老,认真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可以安度晚年,享受生命的美好。

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独居老人面临的最大困难有哪些?

(一)老年疾病

空巢独居加上老龄退化会有身心困难。一是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严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二是老人行动迟缓或不便,常引发伤亡事故,如上下楼梯跌落、用煤气时烧伤烫伤等。三是日常起居需要有人提供卫生清扫、购物、洗衣、做饭等帮助。

(二)心理问题

子女不在身边易产生心理问题。一是行为偏离,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

二是孤独抑郁,独居老人有可能会出现孤独、压抑之感,情感日渐脆弱,会产生衰老和死亡的联想,导致自卑、烦躁、焦虑、多疑。三是失落依赖,生活单调注意力无法转移时会产生内疚、负罪、失落和依赖,常常因为小事而抱憾终身。

(三)经济困难

部分空巢老人,因为经济收入低,对社会依赖性很强,这一特点在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和老年妇女当中特别突出。经济困难导致入不敷出,会影响到老人健康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必要的开支,而致恶性循环。

(四)操劳过度

儿女的孩子要操心,儿女们的地也要操心,儿女们都有工作,地里的活都是老人们在管,久而久之会造成身体不支,出现疾病。

?

空巢老人怎么摆脱孤独?

空巢老人不仅在生活上很孤独,心理上更孤独,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很多空巢老人出现了心理问题。而社交可以驱除人的孤独心理,空巢老人注重社交心理更健康。
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你朋友不多,最好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爱操心不是坏事如果你是个爱操心的人,那或许是件好事。很多实例证明,适当忧虑有益健康,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当你为某件事担忧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制订相应的预案。这时候,操心就是有益无害的。
别把宠物当成最好的朋友养宠物的确有益健康,但是宠物毕竟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研究发现,养宠物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群更长寿。相反以宠物取代人际交往的人,寿命更短。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尽管健身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防止过度乐观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
摆脱孤独的最佳策略是从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入手。子女离巢后,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团聚,不至于有失落感。此外,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范围,开拓丰富的业余生活,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等活动中获得乐趣,有助于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脱离出来。

独居老人意外事件频发,如何解决独居老人困境?

【独居老人三天没拿酸奶大姐焦急报警】看到这样的社会新闻,我们赞扬送奶大姐热心肠的同时,也会想到还有很多独居老人孤零零地在家中死去数日无人知晓的新闻。

? ? 有人觉得自己有孩子、有伴侣,绝不会成为独居老人,需要担心的应该是丁克和独身主义者。其实说起来很残忍,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在如今子女外地求学、工作的大有人在,伴侣也并不能保证会永远陪在彼此身边。那么如何才能切实的解决独居老人的困境呢?

? ?首先除了子女,我觉得最应该承担起这方面责任的应该是社区。子女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我国【一人户人口超1.25亿】,也就是说就目前形势来看,未来独居老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社区应该完善的是对于独居老人的“全托、半托、上门”等方式在内的特殊日常照料。比如可以有偿预约一些日常看护、术后护理这样的服务,社区预约对于老人来说也会比较信任方便。

歪?是社区嘛?

? ?其次,就是养老院了。其实很多老人并不愿意去养老院,去了的很多也是无奈之举,很多负面的新闻、消息,也让他们惧怕去养老院。这就需要全社会以及法律层面上加强管理和监督了,这也是需要完善的重要一项。其实养老院有利有弊,害怕遇到“无良”养老院,但是也有比较靠谱的选择,还能有这种年龄段的志愿者经常来陪着聊天。其实我倒是觉得,如果在各方面资质和服务、态度都达标的情况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老院养老。

? ?在这个信息时代,尤其是现在的特殊情况,很多老年人非常大的困境就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社会应该对这部分老人增加一点宽容,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有空闲时间的年轻人去教一教,现在有很多老年课堂都开始教老人使用手机了,可以说是越来越人性化了~

? ?我家里也有老人,每每有时间我们都会去教他们使用手机的各种功能,虽然很费心费力,教了十次下次使用又不会了。但是关爱老人就是要点点滴滴都有耐心的,在我们坚持不懈地“教学”之下,家里的老人和左邻右舍独居老人都学会了使用微信付款,这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很痛心,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关爱独居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有人说【养儿防老】,但是我们内心都明白,这不是一个完全可靠的途径,也不是生养孩子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咱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nli/513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