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生活中生存,时常会有不顺心的突发事件,继而不可避免的对我们的心情造成影响,出现失落或忧郁。忧郁是健康的隐形杀手,极大的损害人类的健康。
如果不能够及时摆脱忧郁的情绪,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心理学上所说的忧郁症,基本表现为懒、呆、变、忧、虑。所谓懒,就是做事提不起劲;呆就是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变就是性情大变;忧就是无缘无故感到沮丧;虑则是对生命价值感到怀疑,对生活缺乏信心。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变化主要有胃口不好、体重下降、失眠或睡眠过度、身体不适(如腰酸背痛)等。
忧郁症患者如果“郁”火满腔而不及时求医的话,其结果是约10%的患者有自杀倾向,有的患者甚至成为家庭暴力或者虐待儿童事件的主角。
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
现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心理和身体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不良情绪,如愤怒、焦虑、忧愁、怨恨、恐惧等,容易诱发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人的任何一种情绪变化,都会引发细胞、血管、肌肉、内脏、内分泌、免疫机能的一系列改变,造成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临床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疾病都与不良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良情绪妨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抗体的生成,造成免疫力缺损,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及癌肿的发生与加剧。不良情绪对老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危害更为明显,有人对277例心肌梗塞者研究发现,65%的人在发病前有过不良情绪。研究者还观察到,不良情绪波动大的中老年人,比遇事冷静的中老年人心脏病的发生率高出6倍多。其原因是:不良情绪能使交感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体内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加速代谢,增加心脏缺氧量,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继而导致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从食欲到睡眠,从呼吸到血压,几乎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现代医学认为,直接与情绪有关的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淡疡病、过敏性肠炎、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恶性肿瘤等。 不良情绪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尤其严重。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沉重的心理打击、频繁而强烈的刺激、起伏不稳的情绪等,都会导致女性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其过早地衰老,使其产生高血压、更年期提前等。不良情绪还是美容的天敌,会引起血管痉挛,破坏营养纤维,使皮肤过早出现皱纹,使汗腺和皮脂腺受到压迫,造成皮肤干枯,显出灰绿的肤色。不仅如此,情绪对月经以及孕妇腹中的胎儿都有影响:月经来潮常常心情烦躁,情绪不好又会反过来引起月经不调或其他妇科疾病;孕妇情绪烦躁不安,会使胎动的次数和强度增加几倍,甚至持续几个小时;如果孕妇连续烦躁几周.那么就会影响胎儿在母体内的整个时期,甚至会造成某些先天性生理缺陷。对已患了某种疾病的人,如果不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就会进一步加剧生理功能紊乱,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加速原有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 ?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
? ?
? ? 负面情绪是快乐的杀手锏,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谓的负面情绪主要指:生气、悲伤、后悔、厌恶反感、牢骚不满、愤怒、嫉妒、冤屈、偏执、焦虑、紧张、恐惧、抑郁、压力感及不合适的性心理、过于兴奋与激动喜狂等带有不良后果性质的情感及意识,来讲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呢?
阻碍自身的发展。
长期的情绪恶劣,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会妨碍个体正常的心理功能,如注意力、记忆、思考、抉择的能力,同时导致社会功能的下降,如上学、上班、家务、社交能力削弱。
2.负面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认为,应激状态可使人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可称为不良情绪,这种情绪强烈、长期存在,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情绪在一些躯体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疾病状态,反过来也可引起情绪变化,两者互为因果。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哮喘、甲亢等都与长期的负面情绪有关。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
3.不利于家庭和工作。
当员工带着不良情绪回家后,配偶不得不容忍对方的懒散表现,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会增加夫妻间的矛盾,影响家庭的美满和谐,这也就会影响到配偶在工作中的表现,管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连锁现象。
4.诱导某些精神疾病。
负面情绪的压抑、暴躁、恐惧、焦虑状态无法治愈的话,就会产生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痴呆、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等,在生活、工作中亦易发生交通事故。
? ?
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医学家西拿曾做过一个试验:他给两只公羊同样的食物,却把它们分别系在不同的地方。一只系在没有危险的草坪,而另一只被关在狼群的隔壁房间。与狼为邻的羊整日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不久就死了;而在草坪上的羊却生活得很好。这个试验说明情绪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是很大的。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而产生的一切主观体验,它能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愉悦的心情使人身体健康,健康也会使人愉快地面对生活中的事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高血压、溃疡病、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糖尿病,以及偏头痛、哮喘等都与不好的情绪状态有着紧密的关系。
身处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不会事事都顺心,重要的是要学会调节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悠然自如才能处理好遇到的很多事情。让我们看看《内经》是怎么说的吧!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的事件、人物、情况的不同反应。正常的七情,是不会使人出现疾病的,但是突然的、强烈的或持久的不正常的情志,一旦超过了人体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失调又会损伤五脏的功能而出现疾病。《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只有保持安静和谐的精神状态才可以少得病、不得病,身体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使人长寿并且增强身体抵抗力,而近来又有科学家从另一角度证实了情绪与健康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他们指出,如果情绪常年压抑、沮丧则会升高胆固醇和放大人的疼痛感。请关注 科学家发现,如果你对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无论是拥有一个贴心的伴侣,拥有一定的成就,还是自己还活着这个事实本身,这种感激之情都可以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压,令整个身体的康复速度加快。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悲伤、抑郁时,会出现头疼、胃痛、失眠、血压增高等症状。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常年处于慢性压抑之下,会使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升高,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加大。另外,压力还会使人体胆固醇水平上升,更易诱发心血管病。 为何情绪能够如此影响人的健康呢?这种说法是否具备科学性?专家从中医学角度为我们揭开了情绪之谜。 七情宣泄不当会致病 在医学上,很多生理疾病,从感冒到癌症都被怀疑和心理压力有关。美国心脏数理研究院的罗林?麦克克拉提博士发现,像爱、感激、满足感等都可以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号称“信任激素”,是脑部下视丘自然分泌的激素,它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也能调节脑部其他主管情绪和社会行为区域的活动。它还可以放松神经系统,从而释放掉压力。 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处于沮丧、悲观和冷漠状态时,体内的复合胺和多巴胺都会偏低,复合胺能调节人对疼痛的感知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有沮丧倾向的病人中,45%的人会有种种疼痛不适感的原因。 对此,北京大诚中医医院程凯院长解释说:“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一般情况下,属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感情、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但是,临床实验证明,当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宣泄时,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称为七情致病。” 中医认为,七情和五脏的基本关系是: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心主喜,过喜则伤心,比如过年过节,经常有人因为过于高兴导致心脏病发作;肝主怒,过怒则伤肝,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非常生气时,左右两侧胁肋也会隐隐作痛,这就是对怒伤肝的表现;脾主思,过思则伤脾。程凯说:“一些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的人,经常会出现疲劳的症状: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即使做了运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从中医角度看这是出现了脾虚的现象,思虑过度,脾气就亏虚了。”此外,还有肾主惊,人受到过度惊吓会影响肾的生理功能。 良好的情绪可抗病 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种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如果善于调节情绪,经常保持心情愉快,就可以未雨绸缪,达到有病早除的效果。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坠入爱河会使人一年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处于增高状态,这一类似激素的物质会刺激新的脑细胞生长,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并增强记忆力。而开怀大笑能使人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保护血管内壁,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另外,动情痛哭会伴随着压抑情绪,分泌更多激素和神经传递素,去除体内压抑的化学成分。 程凯说:“坠入爱河、开怀大笑、心怀感激的人在情志上的表现是愉悦的心情,有幸福的感觉,也就是‘喜’的情绪,心主喜,所以‘喜’与心相关。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藏神’,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生命活动。心情愉悦,心气充足,思维活跃,脏腑活动正常,身体当然健康。同时,哭这种情绪本身是负面的,但是当人哭过,把悲伤宣泄出来后,人的伤感会减少,对身体脏腑功能的负面影响减少,也有益于人体健康。” 健康在于身心和谐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罗非说:“人的心理和生理就如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缺一不可。健康的本质就在于和谐。”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软件”。 罗非指出,生命,至少是人类的生命,有一个重要特点--只要能感知的东西,就有调节的潜力。所以,如果想调节好情绪,最根本的要了解情绪。平时养成对自身心理过程细致观察的习惯,在情绪初起之时就及时发现并适当引导,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了做到身心协调,从生理角度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和锻炼身体,从心理角度来讲要陶冶情操,开阔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程凯说:“要做到身心和谐,大家可以尝试遇事先戒‘怒’,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因为‘怒’是情志致病的罪魁祸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还伤心、伤胃、伤脑等,还会导致其他各种疾病。另外,要善于调节自我情感,对外界的刺激保持稳定的心态,避免剧烈的情志刺激。同时,要学会把负面情绪转移出去,改变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还是无法缓解,那就要把积聚在心中的抑郁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达到心理平衡。”(责任编辑:蒋辉)心理热点: 有一个认识的老师,做网瘾有她一套路子,孩子这边聊聊,父母那边聊聊,再一起聊聊,七八成的案例就好了很多……[不会爱你的借口是“网瘾”]睡姿看你能否成为有钱人?人生的十个不要等你知道吗全球最准确的爱情测试!你嫁给穷小子的指数多高?哪些男人最容易被戴绿帽?当众出丑时,怎么化解?教你准确揣摩他人心理焦虑的杀伤力究竟在哪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nli/502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食物可以改变你的心情
下一篇: 多疑会阻碍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