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我了解到教育者针对先天缺陷儿童开了大量农业教育的课程。根据巴西利“小教育园地”的精神,教育者在学校里开辟“小园地”,种上各种农作物,列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收播时间、收播方法以及翻耕土地、施用化肥和天然肥料等知识;同时让孩子们培植观赏植物,从事园艺事业。当到了就业年龄时,他们就能凭借这类技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获得足够的收入。虽然这种教育包括客观且有效的智力培养,同时也有就业准备的意义,但是我认为儿童的自然教育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生命。
孩子与观察的动植物的关系,就像教师和他们的关系。随着孩子们对观察对象的兴趣逐渐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关心动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慢慢地切身感悟到母亲和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懂得感激和感恩。
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通过观察动植物生长,孩子们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他们细心浇水,动物的成长要依靠他们的喂食,否则它们就会死亡。他们幵始感到自己对动植物的生命负有责任。这种责任感使他们可以在无需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自觉地完成照料动植物的任务。当然,孩子们照料这些动植物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当植物终于开花结果的时候,当动物终于孵出小鸡小鸭的时候,孩子们的兴奋和喜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对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这些小动物的父母。
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信心。
植物从播种、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动物从孵化、生长到成熟,需要或长或短的过程。长期的观察和饲养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信心。
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感情。
孩子们热爱生命。在劳动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会和那些动植物产生一种生命之间的共鸣。这种爱的形式来自大自然神奇造化的感召,也是给予劳动者的慷慨报酬:谁为生命成长发育付出了劳动,谁就会获得丰硕的果实。孩子们栽培植物,然后大自然赠予他们五彩缤纷的蝴蝶花、紫罗兰、玫瑰或风信子,以及各种各样的成熟果实。当孩子们为这些花儿陶醉,为采摘果实而兴奋时,那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这比任何人为的物质奖励更能让他们感动。
培养儿童自由全面发展。
通过自然教育,我们努力使儿童个体发育和人类整体的发展有效地协调起来。从儿童教育开始,让人类通过更多的回归自然状态,从工业机器的异化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类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如果孩子有逆反心理,则说明教育不得法,或者确实并非所长。否则只能说孩子学习困难,很痛苦。很痛苦和有逆反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2.关于学琴
这里面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是否年龄太小,身体发育各个方面还不适应?很多所谓素质训练,并不符合孩子体能智力发展的规律。有些发展确实能够因为适度训练而开发,但不是绝对的。有些时候,孩子在听力、分辨力,肢体协调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而有进度的课程教学会让孩子不断产生挫败感。
举一个例子,任何孩子在第一次玩琴的时候,都会很新奇、很开心。但很快,有些孩子会有一些兴趣,而有些孩子会失去兴趣。自动放弃的孩子并不会觉得痛苦,这说明挫败感是主要因素。
如果学习一样东西,长期没有成就感,只有挫败感,那么会有什么影响呢?
3.孩子逆反是一个观察的指标,家长可能是用错方法,选错对象,找错道路了。
为了免于有些家庭付出沉重代价,以至于家长、孩子都会产生负罪深重的感觉,不如报名参加不需要购买昂贵乐器的培训班,试一试,看看你们的孩子究竟能不能够喜欢上这些学习。
毕竟,弹琴不能让你们生活,只是消遣而已。就像有些人因为追星,而放弃自己的生活、事业甚至生命。这当然是一种活法,不过大多数人如果没有经济来源,通常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就过去了,会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
卢梭把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的: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的教育。卢梭认为:“无论你想请什么样的人来教你的孩子,大自然都已经把教育的工作做了一半”。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大自然与教育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而实际上,大自然才是 教育的源头 。
不论父母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不论家境是贫寒或者富足,我们都应该首先为孩子请来大自然这位老师。
一、大自然,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大自然这位老师既能培养孩子的美感,又能启发孩子的悟性。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规律,而且还会自我照顾孩子们的身体,让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整。
大自然老师的课堂无处不在。她既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人,又不带任何的偏见,从来不索取任何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著名歌唱家 廖昌永 的童年就是纯粹在大自然中度过的。廖昌永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小没有接受过任何音乐方面的教育与熏陶,但幸运的是他有大自然这位老师。
廖昌永的童年非常不幸。在他刚刚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啦,再加上家境贫寒,这让年幼的他内心非常痛苦。好在,在他家的附近,有一大片天然的树林。
几乎每天, 廖昌永 都会跑到大自然老师的怀抱中,静静的聆听来自大自然的 “音乐课” ——风声、树叶的沙沙声、各种鸟儿欢快的歌声……,欣赏大自然这位大师创造的奇妙色彩以及各种美妙的造型。
可以说廖昌永后来在音乐方面的非凡造诣离不开大自然这位老师所带给他的启发。
二、引导孩子做自然笔记
孩子从具象和事物中会获得很多快乐。
作者在小斯宾塞5岁时,就引导他做自然笔记。虽然当时孩子会写的字非常少,但作者引导孩子用多种方式记录,比如文字、实物或者图片。
没想到,小斯宾塞爱上了写自然日记。他的自然日记总是非常丰富,里面充满了各种真实的叶子、图片以及文字。
而且通过写自然日记,小斯宾塞也逐渐养成了很好的观察能力。
三、从身边的生活开始,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
当经过一片花园时,你会发现,靠近外面的花不仅长的高,而且花朵非常的大。
这是因为每次浇水时,都会不经意的洒一些水在最外面的花上。这些花因每天接受了更多的滋润,所以,一天天长的更加强壮。
这些水分就像我们给予孩子的爱一样,能让孩子的心灵越来越强壮。
四、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的计划
0-3岁,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特别强。这个阶段,父母尽可能的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让他亲自感受大自然。感受清风拂面,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夜晚的月光和星空,感受清晨的日出和露珠。
3-6岁,是自然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影响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有了一定分辨能力,对于见到的事物也会或多或少的留存在记忆中,或深或浅,或多或少。
这时候,父母可以系统的给孩子讲解自然万物的功能、特点、变化以及联系。
引导孩子在感受自然的同时,观察自然。
6-12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上学了。会从课堂上学到一些自然知识。
这时候,除了继续做自然笔记外,还有学会从大自然中获得一些启示,与大自然进行交流。
建议父母按照以下方法引导孩子
①送给孩子一个自然笔记本。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物象。
②给孩子讲一下大自然中某一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③常带孩子去有山水、树林的地方野餐。
④与孩子一起到自然中收集各种石头、种子、叶片……
⑤种植一棵以孩子命名的树。
⑥把计划做成图片或者表格挂起来。
五、让孩子爱上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
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他的品质、性格、智慧与他接受的自然教育是有关的。
余秋雨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据我调查,贪官的童年成长环境里,往往都没有大山。大山所带给人心胸的开阔感是很多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
有太多的人在物欲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把有价的东西看成是有价值的,而把无价的东西看成一文不值,这是自然这位导师最不愿意见到的。
经常带孩子去自然中走走吧,爬爬山,散散步。让孩子接受大自然这位老师公正的、没有评价的教诲吧。
建议父母做一个计划
①定期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
春天来了,带孩子去自然中呼吸新鲜的空气,闻一闻春天的味道。听一听小河流水的声音,看看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②确定一个自然日
自然日一旦被确定下来,就不要受任何干扰。无论孩子成绩的好坏,无论你事业上有什么起伏,都按照之前的约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放松自己。
可以告诉孩子: 我的头部放松了,我的颈项放松了,我的手放松了,我的脚也放松了,我的呼吸也放松了,我的思维也放松了,我看见……我听到……我感受到……
③与孩子一起发现一个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是有规律的,也是平衡的。自然中的法则无处也不在,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自然的秘密,比如海洋和陆地的平衡,春夏和秋冬的平衡,白天和黑夜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根与叶的平衡……
要试着引导孩子去探索、发现并理解这种平衡的真谛。
这样的讨论可以从一片树叶开始:为什么它的叶脉是左与右的平衡,为什么它的形状也是平衡的,为什么你无法找到一片不合乎这些规则的叶子?
这是大自然的真谛,可以培养孩子形成和谐、平衡的心理和思维。
写在最后
无论父母计划给孩子报什么课外班,都别忘了大自然这堂课是对每个孩子都有益的必修课。
生活在高楼林立,钢筋水泥铸造的大城市中,很多孩子包括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患上了自然缺失症的症状(感官退化、电子产品的依赖、注意力紊乱、近视、肥胖症、人际交往与沟通障碍,自我、自闭、抑郁、对周围环境感知力弱……)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和重要方法。
什么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就是带孩子们走进自然,利用自然元素和自然环境进行游戏、观察、记录、创作等一系列体验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名人眼中的自然教育
01
卢梭
卢梭,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17世纪,卢梭就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
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02
斯特娜
斯特娜,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著有《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斯特娜提倡父母和孩子拜大自然为师,认为大自然是世界上更好的教师,它能教给你无穷无尽的知识。以大自然为主题,可以向孩子讲述的有趣故事是无穷无尽的。她主张根据天性培养孩子,让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与成长,释放生命中自有的天赋、能量,养成良好的品格与习惯,使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快乐的孩子。
在她看来,孩子一切能力的大小,全部有赖于合理的开发,如果不利用与开发,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因此,孩子的五官必须尽早开始训练。方法就是让孩子听、说、看。听,即让孩子从美妙的声音中获得快乐;说,即用恰当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看,即让孩子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更深刻的见解。以游戏的方式去推进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具有音乐和文学的修养。
幼儿期的身体运动训练也极为重要。她提倡解放孩子的身体,让孩子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运动,解放孩子的双手,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束缚,让孩子自己亲身去实践。
03
约瑟夫克奈尔
约瑟夫克奈尔,美国人,从事户外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
开启孩子们欣赏自然的美与神奇的心灵,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领会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对自然的使命感,使保护环境纳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约瑟夫把他的自然教学法划分为4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激发热情。这一阶段进行的是热身活动,依次拉近队员和老师、队员和自然之间的感情。第二阶段,集中精力,这是安静和敏感度的训练。以上两个阶段都是为体验自然做的准备活动。第三阶段,直接体验,也是自然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去体味自然。第四阶段,分享启示。因为只有亲自体验自然,才能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才能产生关爱自然的信念,而与同伴共同分享,则使个人内心的体验得以升华。
闹腾生存适能训练中心老师希望儿童教育,需遵循自然教育法则,不断创新研究,把自然教育带给更多幼儿。
让孩子们学会:
一、尊重生命接纳自己
让孩子回到自然,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感受自我,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二、完整感受独立思考
充分启动孩子“看、听、触、嗅、尝”五感能力,去抓住物体的形、色、质、状、味等各种信息,最终形成理解与记忆,去思考每一个在自然中发现的细节,探究生命奥秘。
三、全脑开发激发创造
让孩子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自然的旁观者,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激发孩子的创造性,释放孩子的潜在能量!
最近在读《家长——如何引领孩子内心成长》,读得很慢,基本是不静不读。
读皇甫军伟老师的书,内心总会升腾起一份敬畏和庄重感。在他的面前,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学生,对于家庭教育有着太多的 “无知 ”了。
很喜欢本书的第一个章节, 用美去唤醒孩子的内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书中大部分时候都在讲花草树木,讲云雨雷电,讲与茶对话。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讲大自然教育。
或许是因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盛产茶叶,对于那段“让孩子学会和茶对话”的主题尤有感触。
通常,我们谈采茶、炒茶、卖茶和喝茶,谈的是摘下一片叶子,炒的是上百上千斤鲜叶,卖的是加工好的干茶叶,喝的是干茶。
总的来说,无非就是一个谋生的工具,一种解渴或雅致的爱好罢了。
可不同于世俗的是,皇甫老师看到的,却是 茶叶的生命和茶所生存的整个世界。
在一杯茶里,他看到的是渺小中的伟大, 是无数生命的无私给予和释放。
原话是这样说的:
皇甫老师还说,卖茶有五个层次。
最低层次的就是卖茶叶,也就是卖叶子。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干的,讲茶叶的颜色、香气、汤色和耐泡度等。
比低层次高一点的是讲茶树。然后是讲茶林,再高一个层次就是讲茶与山的关系。
最高层次的是茶韵,讲人与那片天地的对话。
通过茶走进美,通过茶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茶不只是茶,茶是可以唤醒生命状态,引领孩子内心成长的。
美也不只是美, 美是我们前行的热情和动力,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前段时间火爆网络的一张齐齐整整的“大象一家”休息照,打动了全世界网友的心。
大象一排一排躺整齐,小象挤在中间抱着妈妈的大腿甜甜地睡着,这超有爱的一幕,让人一见就觉得好美,然后心生欢喜。
因为看到美好而感受到了喜悦,又因喜悦而感知到内心的宁静。
为什么人一走进大自然,与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待在一起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身心畅快?
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里,虽然物质丰富,生活便捷,一切都应有尽有。
但这些都无法给到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供养,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向往诗与远方,喜欢“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大自然能够给到人们心的宁静,情的富养。
心一旦有了力量,遇事就能云淡风轻。
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去体验和感知大自然的美,去感受自己内心的那份喜悦与宁静。
也请把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守护好我们的地球装在心里,显现在行动上。
在书中,皇甫老师说起在人民大会堂看《千手观音》演出发生的一件事。
有个从来不笑的孩子在去看演出之前脚扭了,本来他不想去,但还是被其他同学搀着去了。
去了之后,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孩子至少鼓掌了一二十次。
演出结束后,这个从来不笑的孩子瘸着腿跟那帮聋哑女孩子握手。握完手,走出人民大会堂,外面吹风特别冷。
皇甫老师让人搀扶他,他说“不用搀”就自己走了,问他疼吗?他说不疼。
这个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看到有一个舞蹈里,所有的演员就只有一条腿。
男孩通过看演出领略到了艺术的美,这种 美提升了男孩内心的教养与高度,并懂得了敬畏。
用通俗的话来说,内心的美就是对一朵花、一只蚂蚁、一块石子、一滴雨水,都能够做到的 有教养、有修养和有敬畏心的对待, 而不只是看它有没有用,你是害怕还是喜欢。
你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你愿意善待这世间的万事万物。
孩子的心一旦打开,内在的美就会被唤醒。因此,跟着自己的心走吧!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常看到有小朋友捡起马路上的空水瓶子或者其它垃圾扔进垃圾桶里,然后再拍拍手表扬下自己,煞是可爱。
还有那些扶老人过马路、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的小学生,以及见义勇为的少年,他们都是在 绽放自己内在的美。
他们的内在美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美,这种美能够带给他人以美好、幸福,更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更开阔的路,更高远的人生境界。
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父母与孩子一起去感知美、发现美和释放自己的美, 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正能量的美。
所以,美美的生活,美美的学习,也美美的工作吧!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只是人,还有这世界所有的生物。
每个生命也都是美好而不凡的,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精彩与不凡之处。
活出自己生命的美好与精彩, 爱护大自然,敬畏、善待每一个生命 ,这可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 人生使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nli/502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伊塔德与野孩子阿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