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 夏季养生

夏季应该如何正确养心

四季调养 2023-05-03 12:27:44

夏季应该如何正确养心

中医上有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的说法。其实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那么,夏季为什么要养心呢?夏季又应该如何正确养心?一起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这些知识吧。

夏季为什么要养心?

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根据中医的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但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热到来,出汗量远远大于其他节气。夏季中医养生之道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言。夏至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生学说。

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的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更好地从夏季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养心”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夏季,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现象。所以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现代医学也发现,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新陈代谢会显着提高,从而加重心脏的工作量。同时,天热,汗腺开张散热,汗出过多,血容量降低,黏稠度加大,心脏泵血时会更加吃力。夏季,心脏很劳累,本身的营养供应又相对较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毛病。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

夏季如何养心?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即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来主管。而心对应“夏”,炎炎夏日人也比较容易烦躁、发怒,脾气不好,因此夏季养生要重视“静养”,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怒。

可以做一些相对平和的运动,例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绘画、钓鱼、书法等。在运动时也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适当补充水分。

夏季出汗可以降低体温,还可以排除身体的垃圾和毒素,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损害心阳,影响心脏功能。夏季不出汗,体内湿热散发不出去,会影响其它的内脏器官,引起脾胃疾病和中暑,所以夏季既不能呆在空调间中不出汗,又不宜在高温环境中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夏季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吃蔬果、粗粮、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受高温高湿所困,夏季人体脾胃功能减弱,应少食多餐,减少肠胃负担。多吃一些去火的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苦瓜、西瓜、梨、红小豆、绿豆等,少食肥甘厚腻之物,清淡饮食。

充足的睡眠也能保证心神宁静。因此,夏季应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午睡以补充睡眠不足,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要学会睡“子午觉”,就是子时(23时)之前入眠,午时(11时~13时)再补午觉。

夏季养生有哪些原则?为什么夏季养生要养心,如何养心?

夏季养生重在清
饮食养生:食物宜清淡
炎炎夏日里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煎炸油腻、辛辣食品。清淡的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如冬瓜、苦瓜、西瓜、黄瓜等,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吃冷饮要适度,不可过多吃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另外,吃些醋,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情志养生:头脑宜清静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烦躁不安,生气易怒。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切忌烦躁不能自制,因躁生热,从而心火内生。要使心情像清彻平静的湖水一样,正如古人所说要"静养勿躁",这样才能避免因情志诱发疾病。
起居养生:环境宜清凉
夏天不能整天倚赖空调,要趁着早晚气温稍低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空气的浑浊。尤其是下雨时及雨后,空气清新,含有丰富的负离子,这时应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精华。
运动养生:运动要清心
运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心情平静,心静自然凉。高温炎热及伏天不宜远途跋涉,以免伤津耗气。可以选择在比较凉快的早晚练习中医的养生功,或漫步于江边湖畔,或在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总之要多亲近大自然,不能因为怕热而只在有空调的健身房活动,在大自然中运动的收获是室内运动所无法比的。
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中医学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而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了脾胃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寒中洞泄一类的脾病了。所以长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脾虚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适当吃些辣椒,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抵抗湿邪对脾脏的侵扰。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类,既健脾胃,又祛暑湿。
这些都是《夏季中医养生》里的,百度文库里有
建议你下下来自己慢慢看
里面讲的很详细,饮食方面还有具体的做法,作用
最后还有夏季常发病的预防和治疗

夏季怎么养心

民以食为天,但“食”亦有道。所谓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昭示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之时,亦彰显饮食之道。对此,在饮食与养生方面颇有研究的北京中医医院王国玮副院长深有感触地说:“中医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应当适应自然规律,饮食方面更是如此。”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因人、因地、因时膳食”。比如西瓜具有祛暑、清热、利尿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天食用,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而言,就不宜多吃。而在地域方面,由于夏季南方多为梅雨季节,因此应多吃健脾燥湿食物,如薏米;北方气候干燥,就应注意养肺润燥,食用百合。当然除了注意因时、因地膳食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因时膳食。中医有云: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护心食物应成为夏季的重点,以下四种夏日常见护心瓜果大家可以多多食用。西瓜:除烦止渴、清热解暑。适用于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疮等症。黄瓜:皮绿汁多脆嫩鲜美,含水量约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鲜黄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桃: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适用于烦渴、血淤、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胀满等症。每日午、晚饭后食用两个。苦瓜:苦瓜味甘苦性寒,老瓜逐渐变黄红色,味甘性平。它能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工作劳累的人可以多吃些。

夏季应该如何静神养心 有什么办法

1、夏天心神不静,心主神志,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身处环境要相对安静,安静的环境对身体循环有降缓作用,睡觉也是一种好方法,可以心神宁静。另外避光,让整体的循环放慢,看一些舒缓的节目,还可以看看书来缓解夏季的心神不静。

2、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世界是从静寂中产生的,“有生于无”、“动生于静”,包括人的产生。人的精神更是来源某种静寂。心喜静,所以历代养生学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生的主要内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ajiys/325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