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 夏季养生

夏季如何祛湿又健脾

祝由网 2024-03-13 17:59:56

夏季如何祛湿又健脾

夏季如何祛湿又健脾

一、饭熟后要先放凉

在过去,人们煮饭都会有3个步骤:煮、滤和蒸。但是现在,人们有了电饭煲就省却了很多步骤,但是在养生方面来讲这些缺失的步骤对于人体的健康其实很重要。稻子是生活在水中的,它是带着湿气的,如果用电饭煲来做饭就会有更大的湿气,而带湿气的米饭进入胃部里面,会增大了脾胃的运化难度,湿气滞留在人体之中就会带来无穷的危害。

因此,在做饭时,饭熟了之后就应该打开盖子,让饭透透气,稍稍冷却,等湿气散去之后再吃。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天天都食用米饭,可以米饭与面食交叉着吃,这样就可以减少湿气的堆积。

二、不穿露脐、露背装

很多女生一到夏季就喜欢穿着清凉,露脐、露背,虽然这样可能会凉爽,但也会让寒凉之气悄然进入人体内。对于肚脐保护非常重要,小腹要经常保暖,避免寒气入体,刺激脾胃。

另外,夏天最好少吃冰冻寒凉的食物,尤其是在月经期间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注意保暖,这样才能对付湿邪。

三、调整生活作息

湿邪过重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就会觉得头晕、腿肚发酸。而在排便的时候,大便会出现排便不畅、容易粘附在马桶上,小便的色、味就会特别重。这都是因为湿邪入体。

脾虚的人,舌苔会很厚,舌头两边没有锯齿状的齿痕,而且舌头很胖很大。有时候,咀嚼或说话是会不小心咬到舌头,这就表示出现了脾虚湿热的情况了。

应对以上问题,最佳的方法是调整饮食结构与生活作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少7小时,给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另外在出现以上情况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

四、站养生桩

站养生桩是如今调整身心最简单、安全的方法。它能够在根本上消除阳虚所导致的各种身心问题,比如,健脾、祛湿。

方法:

1、两脚保持与肩同宽,双手抱胸前,呈抱球的姿势,双腿同时弯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全身都要放轻松。

2、在站养生桩的时候,可以在心中冥想,到感到自己的手掌心有一种酸麻的感觉时,将胳膊举高或放低,高举时不过眉,放低时不过肚脐。两只手可以左右调整位置。

注意:站桩时间不宜过长,要循序渐进,初学者站10分钟就可以有效果了,之后可以渐渐加长时间。

药食同源:夏天吃什么祛湿效果最好

从中医理论而言,“湿”的一种征兆。体内有了湿气,气血不畅,也是一种失调,需要通过各种食补或者药疗来“祛湿”。

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宜于治疗湿症。

1.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2.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3.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4.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5、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6、玉米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7.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症、阴虚症忌食,不宜久煮。

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偏方:

1.薏米红豆粥,它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湿,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既能当饭吃,还能当茶喝,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的做法:薏米和红小豆按2:1配好(大约数就可以啦)。把薏米和红小豆洗净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喝的时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红糖。
有人说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加一把大米,味道更美。我劝你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大米含有湿气,而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2.参芪粥健脾祛湿

做法是: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除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夏季带来的身体不适。建议可以在粥中加点荷叶,其芳香的味道能够醒脾化湿、开胃。

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和黄芪是补气的药物,冬季进补时使用更为妥当。如果气虚、乏力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最好在粥中少放一些,避免上火。

3.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4.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必修课一:内湿关键养脾胃

在中医理论中,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湿”主要指内湿。中医认为,这种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也测不出来的“湿”,和我们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每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新陈代谢,便产生不少湿邪毒素,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好,这些湿邪能通过大小二便排出体外,但一旦脾胃功能变得虚弱,湿就滞留在体内,成为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这正是中医所谓的脾“运化水湿”功能的含意。身体虚弱引起脾胃虚弱,暴饮暴食,过多油腻、甜食等超出脾胃所能正常运化的范围,水湿就内停在我们的脏腑,湿疹之类皮肤病正是内湿的外在表现。

家庭作业:管好嘴巴

无论是产生“内湿”的原因,还是影响脾胃功能的因素,基本上都和食物有关,因此管理好自己的饮食是除内湿,隔离皮肤病的关键。可能产生内湿的食物包括榴莲、菠萝、芒果等水果,以及油肥甜腻的食物,这些食物有的能困湿,有的则比较伤脾胃影响水湿运化;而健脾化湿的食物中药则包括土茯苓、苡米、淮山等。不少广东人有用这些中药煲汤的习惯,这值得肯定,因为这正是在湿气天预防皮肤病发生的好办法。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不确定自己或者家人身体是不是“湿”,最好还是先让专业中医师帮忙判断。

必修课二:外湿不忘清环境

吃一样的东西,有的人容易动湿气而引起皮肤病,那可能是脾胃体质不同引起的反应不同;而同一个人遇到湿热天气而使湿疹等皮肤病发作,那就是外湿引起的问题。所谓外湿,即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潮湿天气。中医理论认为,内湿跑到身体外是化湿而不引起外湿,但外湿入侵人体则会产生内湿。所以防止湿气引起的皮肤病,保持居住等环境干爽也相当重要。

家庭作业:隔离湿气

湿气大、阴雨天的时候,最好不要常开窗,不过还是要注意室内通风,不少家庭空调机有抽湿效果,可以适当开一下,或者可以使用专业抽湿机;如果居住环境实在太过潮湿,湿疹之类皮肤病又很厉害,那想办法换个房子也是可以考虑的;宁可穿脏一点的衣服,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免得诱发你的皮肤病;淋雨湿脚之后请及时擦干,脚气也算是湿气引起的皮肤病之一。

必修课三:谨防小玩意作乱

在广东,天气再暖一点的四五月份,不少人身上会长一粒粒红色的小疹子。专家说,这很有可能是丘疹性荨麻疹,这是因为你刚刚从橱柜里拿出的草席竹席出了问题。去年夏天留下的汗迹夹杂着螨虫跳蚤细菌一起生长,小玩意一叮咬皮肤,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就出现一大片瘙痒的红疹子。此外,春暖花开的季节,花花草草中存在的不少细微花粉,可能通过呼吸道等各类腔道进入人的身体,也是导致春季皮肤产生过敏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作业:晒太阳

怀疑自己是花粉过敏引起皮肤病者,最好远离可能引起过敏的花草,此外,适当体育运动锻炼等是增强体质的好办法。而小跳蚤螨虫叮咬引起荨麻疹的人,则要检讨一下你的居住卫生,夏天用完的凉席,冬天用完的被子,在存放入柜子和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并在阳光下晒一晒,防止虫卵和细菌生长。此外,凉席和被褥在使用期间,最好也能过一段时间清理和晒太阳,除了杀菌,也还能除去人体在这些床上用品上留下的湿气,以免皮肤因自己的皮肤而得病。

链接

这些皮肤病与湿气有关

虽然身体有湿气者很多都表现为皮肤病,但并非所有皮肤病都与湿气有关,因为中医理论中侵蚀皮肤的外邪除了湿,还包括风、热、寒等。以下是春季最常见和湿气有关的几种皮肤病。

湿疹: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春季潮湿天往往多发。西医认为这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则着重从湿气入手寻找其病因。所以在治疗方式上,西医多用抗过敏的药物以及止痒的外用药,而中医处方除了除湿的药物还往往加了一些健脾的中药。湿疹本身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急性的皮疹表现多多,可能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等。急性者容易转成慢性,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现代医学则证实这是因为人体受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当身体劳累、或患上消耗型慢性病时,本病开始发作,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蛇缠身”、“缠腰火丹”等,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60%,此外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民间传说这种疱疹绕腰部一圈即有生命危险,是不可信的。不过医生还是建议患者在尚未出现疼痛时,及早就医确诊。

脚气:很多人脚气的问题在春夏加重,秋冬减轻。中医也称之为脚湿气,西医则认为这种病主要是靠人体分泌汗液来生存和繁殖的霉菌引起的。人体脚趾间部分湿气平时很难散发,就为霉菌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脚气表现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主要表现是脚底皮肤干燥、粗糙、变厚、脱皮、冬季易皲裂;湿性主要表现是脚趾间有小水泡、糜烂、皮肤湿润、发白、擦破老皮后见潮红,渗出黄水。两者都具有奇痒,也可两者同时存在,反复发作。治疗一般首先外用疗法,饮食注意健脾胃化湿,或者摄取稍多的的维生素b1也有利于疾病恢复。

?高温多雨疾病多 试试夏季清热祛湿汤

导读: 是多雨的季节,想要身体好,就要注意降温。汤是个好选择,下面我为您介绍十款夏季祛湿汤的做法,帮你远离夏季。

夏季祛湿汤

夏季是湿热多雨季节,“湿气通于脾”,饮食养生就应该清热祛湿健脾淡补为宜,所以要多喝夏季清热祛湿汤。下面我为您介绍十款养生汤的做法。

1、荠菜茅根脊骨汤

材料:荠菜(鲜品)60克,白茅根(鲜品)30克,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将荠菜、白茅根洗净,切段。猪脊骨洗净,与荠菜、白茅根、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消暑,适合夏季养生食用。

2、山楂扁豆金银胗汤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鲜鸭胗、腊鸭胗各2个,猪肉20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做法:各药材洗净、浸泡,陈皮去瓤;鲜鸭胗洗净剖开,去脏杂,可不剥去鸭内金,洗净;腊鸭胗温水浸泡,洗净;猪月展肉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盐便可。

功效:、开胃消滞。扁豆甘平、性温,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良药,可用于脾虚有湿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泄泻。与山楂同用,共凑、消食开胃之效。

3、生熟薏米白果猪肚汤

材料:生、熟(即炒)薏米各15克,白果8个,腐竹皮1张,猪肚500克,生姜3片。

做法:生、熟薏米,白果洗净;腐竹皮浸开;猪肚洗净、翻转,用盐或生粉搓洗数遍,再冲净;适量水倒入瓦煲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食用。

功效:健脾止泻、清热利湿、醒胃。

4、黄芪补气健脾汤

材料:黄芪25克,党参20克,薏米仁20克,乌鸡500克,猪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将乌鸡、猪瘦肉焯水后备用,其他材料分别洗净;把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放盐即可。

功效:黄芪其性温味甘,能益气固表;党参能养血生津,主治脾肺虚弱;而薏米仁性凉味甘,能健脾、清热祛湿。此汤能补中气而又理脾胃,适合春夏之际,、食欲不振者食。

5、薏仁猪脚汤

材料:薏仁30g,干净猪脚一只约半斤。

做法:薏仁碾碎,猪脚洗净剁块与薏仁一同放入砂锅,加黄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盖好。先用猛火煮滚,除去汤面浮沫,再用文火煨约2小时;待猪蹄烂熟后,依次加入盐、酱油、葱、胡椒粉。

功效:健脾益胃、利湿、壮腰膝。

下面我继续为您介绍夏季清热祛湿汤的五种做法,你不要错过了。

6、土茯苓赤小豆汤

材料:土茯苓30克、祛湿豆50克、赤小豆30克、陈皮14个、猪瘦肉克、生姜3片。

做法:土茯苓、祛湿豆、赤小豆均浸泡、洗净,陈皮去瓤;猪瘦肉洗净,切块,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有清热、祛湿、解毒的功效,同时亦是暮春初夏时家庭祛湿健脾的养生汤水,且男女。

7、干土茯苓木棉花鲫鱼汤

材料:土茯苓、木棉花、炒扁豆各50克,蜜枣3个,白鲫鱼1条,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蜜枣去仁;白鲫鱼宰洗干净,煎至微黄,灒入少许热水,然后和所有材料一起下瓦煲,煲里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大火滚沸改小火,滚约1小时后,下盐便可。

功效:祛湿除困、健脾利水。

8、沙葛猪骨汤

材料:沙葛500克、猪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枣2个、姜2片。

做法:赤小豆、眉豆、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猪扇骨斩大件,洗净,汆水捞起;沙葛洗净,去皮,去筋,切块。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开胃。说到祛湿,赤小豆、眉豆和扁豆都是“能手”,再配以当令且能清热生津的沙葛,是夏季可常饮用的汤品。

9、茯苓炖瘦肉

材料: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陈皮5克,盐少许。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五指毛桃被称为“广东人参”,又有“南芪”之谓,其性平、味甘,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补而不滞。茯苓与五指毛桃合用具有祛湿化滞、健脾开胃等作用。适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

10、冬瓜老鸭汤

材料:芡实、薏米、扁豆、冬瓜、老鸭、猪扇骨。

做法:芡实、薏米和扁豆洗净,薏米最好提前浸泡1~2小时;冬瓜洗净,留皮、瓤和仁,切大块;洗净宰好的老鸭,斩块,汆水捞起;猪扇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将10碗水倒入瓦煲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饮用。

功效:消暑滋阳、。冬瓜能清热解暑、生津美容、祛风化痰,鸭子幼时湿毒,长大后一身毒气褪去,反倒成为“凉药”,兼有补虚功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ajiys/2113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