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胡同学:《老子》第一集,老子为百姓开示,欲望分两种:内欲和外欲。
这个视频中,不知是佛教人士还是印度教人士或者其它教派,这位老师用“我”做了如何去掉外欲的开示。
法在自然界,在开悟者的内心……不分教派,不分门派。
图片仅作为配图使用,与原对话场景无关
以下是根据视频整理:哪一个字最怎么自私?“我”对吗?所有的事情都在围绕“我”在转:iphoneipadipod,然后你听到有个男人在说:“是我付钱的!”你做了什么?
所有的事情都在围绕“我”在转,“我”代表了什么?“我”我代表了期望。“我应该这样被对待”、“我应该要被疼爱”、“我应该要被这样尊重”、“我应该要得到这么多分”、“我得到的应该不是这样”---你们都过着这样充满高期待的生活。
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我觉得”,“我的欲望”、“我的喜爱”、“我讨厌什么”、“我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我想要这个”、“我不要这个”、“我”“我”我“我”“我”-----,当你觉得你的生活围绕着“我”时,你还会快乐吗?
从小我们就这样长大!我们学习索取,每个人都应该满足我的期望,每个人都应达到我的期望!
一个小男孩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爱你”一个5岁的小孩,妈妈回答“我也爱你”;然后小男孩长到16岁,走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爱你”,妈妈说:“说吧,你要多少钱?”;然后又到了25岁,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妈妈说:“她是谁?她住哪里?我们来安排吧!”;到了40岁:“妈妈,我爱你”妈妈说:“我们早就告诉你了,不要娶她”;到了60岁:“妈妈,我爱你”,妈妈说:“我什么文件也不会签,你走”。她是妈妈呀!妈妈都知道的。
全都是“我的期望”,结果怎样?婚姻、你认为只是小孩、女朋友、男朋友?婚姻,你期待受到的待遇、对对方的期待,天啊!
然后你觉得信仰宗教的人逃得过“我”吗?如果连小孩逃不过,女朋友男朋友都逃不过,结了婚的人都逃不过,你认为很虔诚的人来到寺庙膜拜逃得过“我”吗?我不这样认为:当大家来到神主面前时来到寺庙时,他只会祈求得到“给我我要的”,没有人说:“我爱你,我想给你什么什么”
美国约翰·肯尼迪总统第一次上台致辞时,当他提到公共系统政策时说到:“不要问这个国家可以为你做些什么?要问问你自己可以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所以我说:“不要问神可以为你做些什么,问问你可以为神做些什么?”可是没有人会这样说,因为“我”这个字太大了。“我的期待”、“我的欲望”、“我的事情”,强大到了,即使我来到庙里敲钟时:“我做是只是祈求”!
我们活在“我”这个世界越久,我们的“我”就会越来越来烦脑!因为我们就不是生存来满足谁的期望。
所以先生小姐们:最自私的一个字是“我”,这字代表是期望。所以要尽量避免这个字,要怎样避免呢?现实化你的期望,有期望不是什么问题,可是你要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有义务符合你的期望的。
第二点,尽量避免“我”这个字,尽量去服务别人,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如果你想要别人服务你,那你就得依赖别人,他们可能不服务你;可是当你想要服务别人的时候,谁能阻挡你?当你想要得到尊重时,其他人可能不会尊重你;可是当你想要尊重别人的时,谁能阻挡你?当你想要被爱时,你可能不会接受,可是当你想要受别人时,谁能阻挡你?当你想要别人施舍你时,其他人可能不会施舍你,可是当你想要施舍别人时,谁能阻挡你?
所以请学习从“我”到“你”,你自己想要得到更多,你越感到烦脑;你想要给予越多,你就越能保持快乐!
黄老师答:欲望,都是身体的信号,根源在身体,而且是无穷时间线上所有使用过的身体,所以圣人说“修身为本”,老子说“及吾无身,何患有之?”
先天元神本来无染无杂,身体及其所化的“气质”,溶解到先天元神里面去,就变成后天元神,后天元神在不同境象下的波澜,就是我们的意识。一切意识的背后,都有“欲”为其动力源。
换句话说,有身体,就有“欲”,就不是彻底的成道。
不管是大成净土还是丹道,到最后都要把身体返还为先天一炁,达致“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形神俱妙”的层次――就是这个道理。
春风化雨:@太易先生黄紫檀
有种观点说:常有欲,以观其妙。这句话应该断句成:常有,欲以观其妙。这两种断句应该按哪种来理解呢?
还有说是以观其徼的。观其徼不知道指的什么?
黄老师答:徼,就是“窍”。
通过实修领悟道“理”后,不管怎么断句都是通的,意思都不变。如果是光搞理论的八股文家,不管怎么断,都不通、都支离破碎。
转发请声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tyxsdy/62431.html.
上一篇: 元神记忆是一切生命的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