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羲黄讲堂 >> 太易先生答疑系列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引出的师生对答:身为万乘则元神为君,重可修身而静可养神

大道家园 2025-04-19 11:27:00
文始法脉至道修炼的面授课已经全部结束,甲辰年黄紫檀老师将退隐江湖,专注道学十大根本经典的注解和传承人培养。为满足广大同修的求道需求,继续弘扬道学文化,在三大法脉最后一次面授课的基础上的视频录播课(可随时看,反复看,时效永久,包含道场闭关指导,黄老师亲自带入功法状态,已顺利校对编辑完毕,在甲辰年初始隆重上线。课程后续有课后辅导群,实修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在群内咨询黄老师或者其他师兄。本系列文章便是摘取了黄老师2017-2020年在微信群内的答疑。
课程咨询至大师兄,微信:ddjy_zhida

济南马同学: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注释】1、躁:动。君:主宰。

2、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3、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4、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5、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6、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7、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

【大意】稳重为轻浮的根本,清静为躁动的主宰。所以圣人的行动,总是持重守静;虽有荣誉,也是处之泰然,超脱于物外。一个万乘之国的君主,怎么可以轻浮躁动来治理天下呢?因为他们不能以重卸轻,以静制动的缘故啊!要知道,轻浮便失去根本,躁动就失去主宰地位。

图片仅作为配图使用,与原对话场景无关

黄老师答:二十六章有很重要的隐喻:身为万乘则元神为君,重可修身而静可养神。

辎重也是指身体,终日行不离辎重,就是行住坐卧,时时刻刻都在“守身”。

这是最上层法,和大成净土“一句咒语不离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有道学里面很深的对身体的体悟。

为什么古人说“修身为本”?说“守身为大”?先想想,再讨论。

冰冻三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成都殷同学:守身是指精神内守吧。修身为本语出《大学》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守身为大语出《孟子》

【原文】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冰冻三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香港黄同学:守身的身是指守祖竅嗎?


黄老师答:身体是后天元神一部分,这个“守身”,还不是守窍。

先天元神无生死,而后天元神的染污都与身体有关。无生死者无需修,只需要把身体以及与身体相关的染污清理转化,即可回归长生久视之本体----这,就是真正无为法的一大特征。

如果对身体的认识没有到这个高度,不是小道也是旁门。

身体身体,以“身”为“本体”。


转发请声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tyxsdy/623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