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烟台-梁同学:@济南马同学 马师兄 王阳明晚年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里的“为善去恶是格物”是否与全文宗旨不一致? [抱拳]
济南马同学:@杭州,烟台梁同学 是的,这是王阳明的观点。所以道学不讲格物,只讲穷理,格物不能达到穷理尽性的境界。
图片仅作为配图使用,与原对话场景无关
杭州上海--钱同学:格物与穷理有何区别 @济南马同学 师兄
济南马同学:@杭沪-钱同学 可以这样理解:格物是以分别心研究事理,而穷理最终要达到没有分别的境界。格物只是穷理的一部分。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杭州上海-钱同学:请教@济南马同学 师兄:道家无为与枯禅有何区别
济南马同学:@杭沪-钱同学 枯禅就是昏沉,禅门都瞧不起枯禅。怎么和无为比
杭州上海-钱同学:刚才看到一篇好文章,不知哪位高手写的,把“无为”与“枯禅”作了对比:与大家分享一下。无为:一个运营状态良好的企业老板,过得很滋润,很轻松,偶尔去单位看看即可。一切都按赤序、按规章自动良好地运行。……老板不太管事。枯禅:企业运营不下去了,各部门运行瘫痪了,老板跑路了。……老板不管事!
黄老师答:真正的无为,乃是无不为。这是“三玄”的境界了。无不为,是造物主的特征,与“不能为”有本质区别。所以,无为不是旁门臆测的“什么都不做”,而恰恰是在什么都不做之表象下,同步的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美。
因此,老子才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黄帝则“端拱垂裳而天下治”。
另外,格物,也含有“格除物欲”的意思,我们的“雌雄慧剑”,就是格物的升级版。
转发请声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tyxsdy/62275.html.
上一篇: 再论美与丑
下一篇: 道学是强者之学,而不是"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