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口腔疾患中最常见的症状,牙齿及周围组织的疾病,牙邻近组织的牵涉痛及全身疾病均可引起牙痛。由于牙病引起的牙痛有以下几种:龋齿(蛀牙或虫牙)二般无自发性疼痛,多在遇冷、热、酸、甜刺激时才感到疼痛;急性牙髓炎(牙神经痛)的疼痛呈自发性,遇到冷热刺激时加重;急性牙周膜炎呈持续性的跳痛,牙齿不能咀嚼,病牙好像比其他牙长出一些,有浮起的感觉;急性智齿冠周炎的疼痛皇持续性,牙龈红肿,有时伴有喉痛或张口困难;牙釉重度磨损或牙颈部楔状缺损(常由刷牙不当引起)时,牙本质暴露,多在遇有冷热或机械性刺激时感到酸痛。本病分为实火与虚火2型。
一、实火牙痛
(一)症状
表现为牙痛甚剧,牙龈红肿,兼口臭口渴,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二间(见图7-6-2、图7-6-4、图7-6-6、图7-7-1)
(2)定位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二间:微握拳,食指桡侧缘,第二掌指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点揉下关、颊车,再刮前臂合谷、二问,最后刮足背部内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点揉下关、颊车穴,用力宜重。再刮手部合谷和二问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内庭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二、虚火牙痛
(一)症状
表现为牙痛隐隐,时作时止,常在夜晚加重,呈慢性轻微疼痛,齿龈松动,咀嚼无力。
(二)治法
(1)选穴 太溪、合谷、颊车、下关、行间。(见图7-6-2、图7-6-3、图7-6-4、图7-6-6)
(2)定位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行间: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3)刮拭顺序 先点揉头面部下关、颊车,再刮手部合谷,然后刮太溪、行间。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点揉下关、颊车穴,用力宜重。再刮手部合谷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太溪、行间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三、病例
张某,男,40岁。突发牙痛,牙龈红肿,大便干燥,口渴喜饮,舌红、脉弦。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二间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日1次。第一次治疗后,牙痛缓解,继续治疗l周后,牙痛症状消失。
不解毒,这里也不研究什么是毒。刮痧能有效疏通浅筋膜,疏通气血。不需要太深的医学素养和纯熟的技术,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虽然夸张,偶尔刮刮比健身更好。这里说的是气血。像是面色的变化。
刮痧解毒已知是用光滑坚硬的刮刀在皮肤表面反复刮擦,通过外力刺激皮肤和穴位,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代谢率,改善人体血液和血液的光滑度,扩张皮肤毛细血管,加速全身血液和淋巴循环,及时用汗水排出体内的代谢物和毒素,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美容延缓衰老的作用。
很多人以为刮是最好的结果,其实是一种误解。刮不是越刮颜色越深越疼。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刮削的位置和力度,一味的追求刮削的颜色和数量,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导致浅表皮下血管网破裂,甚至可能导致皮肤坏死。一般来说,刮痧后出现微红或紫红色,疼痛即可停止。刮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刮痧的,要看身体状况,刮痧8小时以上最好隔天洗一次热水澡。为了避免刮痧后皮肤容易破裂,毛孔容易进入风寒,甚至造成杨琪停滞。
很多女性朋友认为,为了美观和养生,贵的才是最好的。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一切因人而异。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空无一物是无法用真理来补偿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清淡素食,控制好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增加有氧运动,保持舒适乐观的心态,都是明智的选择。
保健刮术操作更简单、更安全,主要针对疾病的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疾病和亚健康症状、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改善功能。保健刮痧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头痛、颈痛、肩痛、背痛、腿痛、感冒、牙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痛经、疲劳、失眠等。
刮痧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本文将带你全面走近中医刮痧,了解它的适用病症和手法疗效,以及它的各种注意事项。
中医刮痧治病历史悠久
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多处论述到“布炙以熨”、“抚以布”,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刮痧疗法 ,但是可以看出刮痧疗法的雏形。有关刮痧最早的文献记载于晋代葛洪《肘后救急方》,该书卷七《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中记载沙虱侵入人体后出现皮肤发疹并伴有寒热疼痛、百节强等症状。清代郭志邃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痧症专着《痧胀玉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痧症的病名、临床证候、病因病机、辨证以及外治、内服的治疗方法。郭氏还强调:头额、腿上痧刮痧法“用棉纱线或麻线 ,蘸香油刮之”“, 大小腹软肉内痧 ,用食盐以手擦之 ,宜用油盐刮其皮肤”。清代张路玉在叙述刮痧时强调“: 举世有用水搭肩背及臂者 ,有以苎麻水湿刮之者 ,以瓷油润之者。”明清医学家刮痧法所用棉纱线、麻线、油线、苎麻水湿刮法 ,不难看出 ,与 2000多年前《五十二病方》中之“布炙以熨”、“抚以布”等等 ,显然有着密切的渊源。
刮痧疗法的作用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 ,增加组织血流量 ,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调整脏腑
刮痧通过对皮部和穴位的刺激 ,从而起到对内脏功能调节作用 ,使其阴阳达到动态平衡。如肠蠕动亢进者 ,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 ,肠蠕动功能减退者 ,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
·舒筋通络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提高局部组织的痛域 ,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 ,消除疼痛 ,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 ,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 ,血流及淋巴液增快 ,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 ,使体内废物、毒素可从皮肤排出体外 ,可以减轻病势 ,促进康复。
·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 ,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 ,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刮痧疗法的适应范围
刮痧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治疗的主要病证有:感冒咳嗽、体虚易感、自汗盗汗、发热中暑、头晕头痛、纳差不寐、牙痛口疮、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厌食、遗尿流涎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禁忌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妇女的乳头禁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此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的操作方法
目前的刮痧工具分牛角类和玉石类。牛角类偏泻 ,玉石类偏补。
在操作时 ,手拿刮板 ,蘸油或清水 ,选好要刮拭的部位 ,其方向是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 45°~90°进行刮痧。
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 3~5min ,最长不超 20min。
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 ,不可强求出痧 ,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刮痧次数一般是痧退后再进行第 2 次刮治。
出痧后 1~2 天 ,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 ,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属于中医学外治法的一种 ,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快捷、操作简便,在家即可操作、副作用少等优点。但是刮痧会让身体某部位的皮肤带来瘀痕,一来影响美观,二来如果是不了解刮痧疗法的人看到,会真会以为是被人给“虐待”了。
面部美容,分为额头部、眼部、鼻部、面颊部、唇部、耳部、头部进行刮痧。
1、刮额部的美容穴:印堂、神庭和两侧的太阳。
2、刮眼部的美容穴: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戮、承泣、四白。
3、刮鼻部的穴位有:鼻通、迎香、素戮。
4、刮面颊部的穴位:巨戮、颊车。5、刮唇部的穴位:人中、承浆、地仓。
6、刮耳部的穴位: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7、刮部的穴位:百会、风池。
8、刮完面部穴位后,再刮曲池、血海、三阴交各50下。
刮完一次大约需10~15分钟时间(时间长一点更好)。天天坚持,效果很好,既经济,又快捷。
另外,刮痧美容,还要和排毒结合起来。要达到美容最佳效果,首先要进行排毒,把肠壁上的宿便排除掉,因为这些积存物在肠内发酵,就产生毒素。这种毒素,可使人致病,加速人的老化。服用清肠食品,可清除体内毒素和废物,从而清除面部的青春痘、黑斑、色素的生长因素,达到皮肤健美、美容的功效。
常用面部刮痧手法
1、刮痧板的提法:以刮痧板角45度,左手按压地仓穴,右手刮承浆穴,再刮至右侧地仓穴。
2、 同上方式由右侧开始
3、 左手按压地仓穴,由右往左侧唇上刮至人中穴到地仓穴,右手按压右侧,由左手往右侧唇上刮至人中穴到地仓穴。4、 双手握刮痧板,以侧边由下鄂滑至耳下(经大迎、颊车)。
5、 双手握刮痧板,板尖处轻提下巴3秒{ 默上数1、2、3、}再轻放。
6、 再由承浆穴沿法令纹刮至迎香穴按压。
7、 在迎香穴两侧轻压3秒,{ 默上数1、2、3、}再轻放。
8、 轻提下巴。
9、 沿法令纹刮至迎香穴按压。
10、双手握板倾斜45度,平滑双颊至耳门,轻按翳风穴。
11、由眼下(眼头处)刮至四白穴至承泣至太阳穴。
12、双手四指握刮痧板上,拇指握板下固定姿势。
13、由板尖角按压攒竹穴(眉头)。
14、以板刮滑(眉上)刮至丝竹空穴(眉尾)。
15、双手握板,左右交替在额头上刮6~10次[刺激额上及阳白穴]
16、双手握板由鼻侧上侧,平滑至鼻头。
17、双手握板以比板角尖处轻刮鼻翼6次,再按迎香穴。
18、刮痧板面按压经由下关至耳门,板轻提按下再按翳风穴。 背部刮痧美容法:由于内分泌失调而产生的各种皮肤问题,在做面部护理的同时再从人体相应的具有全息功能的背部反射区进行全面的经络调理,如:背部刮痧等,促使阴阳平衡代谢体毒以从根本上解决皮肤的问题,使之达到美容效果。操作程序如下:(1)刮痧: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 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横刮双侧的肩颈。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6)化痧斑:用艾灸棒艾灸背部痧斑,目的是活血化淤、代谢体毒。
功效:调节内分泌,补肾、增强肌体抗病能力,增强肌体抗过敏能力。舒缓内分泌或妊娠而产生的色斑,解除疲劳、使整个肌肤细腻白嫩。可平衡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整气息将体内的风寒、湿热、邪毒排出体外。 以达到外病内治。内病外治的效果。
温灸(艾灸罐):在肌体酸痛、劳损处和痧斑处使用艾灸罐艾薰,(方法:将无烟艾灸条点燃后放置木制的艾灸罐中,直接作用在患处直至皮肤温热。(10分钟)目的:活血化淤、消炎抑菌,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减轻肌体的劳损、酸痛,另人精力充沛、气色红润。具有代谢体毒活血消斑的功效。
注意事项:1、对初次感受刮痧者,着力要轻,尽量不出太重的痧。
2、对月经期、怀孕期、严重心脏病、体弱者慎做(要使用轻、柔、慢的手法)操作中不要受风、受寒(空调、风扇),经络疏通后需在4小时之内不洗澡。护理期间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少喝酒。做背部刮痧法的顾客须多饮水,以助排毒。 耳是人整体的一部分,对耳部进行刮拭,刺激耳廓的有关穴位时,可通过耳廓-----经络-----脏腑通路,传达到脏腑,调节脏功能。
面颊:在耳垂5、6区交界线之周围
主治三叉神经、腮腺炎、痤疮及疖肿.
心:在耳甲中心最凹陷处
通过刮拭,可宁心安神,调和气血,清心泻火。
肝:在耳甲艇部位
舒肝利胆,驱除风邪,调和气血,明目健胃。
脾:耳甲腔的外上方
生气血,营养肌肉,健脾补气。
肺:耳甲腔内,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利小便,补虚清热几皮肤疾患
肾: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
壮阳气,益精液,强腰脊、补脑髓,利水道,明目聪耳。
胃:在耳轮脚消失处
消化食,胃痛、胃炎、消化不良、牙痛等。
大肠: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
肠炎、痢疾、腹泻、阑尾炎、便秘、消化不良等。
小肠: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肠结核等。
三焦:在屏间切迹的上方
综合体内五脏六腑的作用,如水肿。
耳部刮痧操作程序:
1、 刮拭耳垂部位(用刮痧板的尾部)
2、 耳轮部位:从耳轮脚至耳轮尾(板的头部)3、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从上往下(板的头部)
4、 对耳轮、从对耳轮脚至耳轮尾(板的头部)
5、耳角窝、从上往下(板的头部)
6、 耳甲艇,从上往下(板的头部)
7、 耳甲腔,从上往下(板的头部)
8、 耳屏,从上往下(板的头部)
9、 刮拭耳背,从上耳背至下耳,最后从耳背沟刮下(板的头部)
10、 刮拭耳前(板的尾部)
注意事项:1、 刮拭力度要轻,不要来回刮。
2、 耳部有炎症或溃烂的,不宜刮拭。
3、 耳部疼痛,耳心痛,耳心红肿流浓的不宜刮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tuina/106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痄腮的刮痧疗法
下一篇: 扁桃体炎的刮痧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