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刮痧是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的一种,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薪火相传,沿用不废。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类在发明火的时候,在用火取暖时发现火在烤到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会很舒服。后来人类又发现当石头被烘烤热了刺激身体时,可以治疗风湿、肿毒(以前的人类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风湿、肿毒)。再后来人类又发现用砭石烤热后来刺破脓肿。渐渐地,当时的人类就觉得用热的石头可以治愈一些疾病。这就是“刮痧”治病的雏形。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们发明了冶金技术,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可以冶炼出铁。铁比砭石更加精细。当时的人类把铁制作成像现代人用的针。随着针灸经络理论的发展,在民间开始流传用边沿钝滑的铜钱、汤匙、瓷杯盖、钱币、玉器、纽扣等器具,在皮肤表面相关经络部位反复刮动,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来达到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痧症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被演绎成一种自然疗法—刮痧健康疗法。
较早有文字记载刮痧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宋代王裴《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桃草子”。《保赤推拿法》记载:“刮者,医指挨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它多用于治疗痧症,即夏季外感中暑或湿热温疟疫毒之疾,皮肤每每出现花红斑点,亦称“夏法”。元明以后,民间治疗痧病的经验引起医学家的注意。如,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就对“搅肠沙”进行了记述:“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欲谓搅肠沙。”又如,杨清叟《仙传外科秘方》、王肯堂《证治准绳》、虞博《医学正传》、龚廷肾《寿世保元》、张景岳《景岳全书》等均记载有关痧症及治痧的经验。至清代,郭志邃撰写了第一部刮痧专著《痧胀玉衡》,从痧的病源、流行、表现、分类、刮痧方法、工具以及综合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例如,在治疗方面指出:“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沙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此后又有另一部刮痧专著—陆乐山的《养生镜》问世。此二书成为能使刮痧跃为一门专科技术的基石。从此,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有10多部,其他著作中记载刮痧医术的则更多。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中国祖父给发烧的孙子刮痧,当美国医生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刮痕后,当做“虐待儿童案”报告给儿童权益保护机构,
结果,其实,这反映的只是一部分美国人的认识,在纽约人们的医疗保险中就包含对针灸、刮痧等中医项目诊费的给付,和西医治疗费用的支付无太大差别。其实,很多中国人都不太了解刮痧等中医疗法的医学原理,觉得真有点儿“玄”。
刮痧疗法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疗法之一,通常用来治疗感冒和中暑。工具很简单——一枚铜钱、一只汤匙甚至一片磨钝了的竹板;操作起来也容易——在头部、胳膊或背部的相关部位,先涂抹上少许食用油,或者温水,作为润滑剂,然后顺着中医穴位和经络走行的路线,根据病势轻重或急或徐地刮拭。
刮痧的疗效,“出痧”是至关重要的。“痧”,用现代显微镜去观察,是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淤血,这种人为的创伤,正是西医无法理解无法解释无法接纳之处:既然是治病,理所应当为人祛病消痛,为什么还往身上再添新伤?
而用中医的理论解释: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气血瘀滞造成的,“痧”是一种病邪的排泄产物,“出痧”意味着“给邪以出路”,从而改善气血平衡。从现代病理生理学的角度看,刮痧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从整体上协调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整体平衡观正是中医科学的内涵。
事实是无可辩驳的,那就是刮痧实实在在的疗效。刮痧疗法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经确定除一般的头疼脑热外,还对以下疾患有显著效果:高血压、低血压、心脑血管病、失眠、慢性疲劳、贫血、骨关节疾患、糖尿病、胃炎、胃痉挛、食欲不振、习惯性便秘、痔疮、肥胖、晕车、耳鸣、哮喘、牙痛、痛经、湿疹、儿童夜尿症等等。
而用刮痧法美容,往往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安怡在某化妆品公司做销售经理,因为工作紧张,饮食睡眠失调,脸上的痤疮此起彼伏,最初她用众多化妆品遮遮盖盖,反而越来越重,后来吃了一些药,也不太管用。偶然的一次机会,安怡尝试了刮痧疗法,仅仅两次,背上添了一大片淤斑,但脸上的“小痘痘”下去了一大半。而微露的领口中若隐若现的“痧”痕,更有一种说不清的风情。
传统刮痧与现代刮痧
刮痧好处多多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刮痧器具等刮试经络、穴位等处皮肤,通过良性刺激,使经络、穴位等处皮肤出现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的瘀斑(痧痕,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等目的的一种疗法。
2、刮痧后皮肤表面出现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瘀斑的现象,称为“出痧”。这是一种刮痧后出现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做特殊处理。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致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外渗,皮肤局部形成淤血的现象,这种血凝块不久既能溃散消失。根据出痧的部位可以判断出相应经络脏腑发生的疾病或潜伏的病症。而用同等力度刮健康组织不会出痧。出痧的基本原则为:有病就出痧,无病不出痧,病重痧就重,病轻痧就轻。
3、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发现,身体某一部位被石器摩擦后,皮肤会出现紫红反应,可使身体某处的疼痛得到缓解。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实践,人们得到刮痧可缓解某些症状、治疗某些疾病的经验,于是出现了第一块刮痧用具—— 石。“砭,以石刺病也。”
4、刮痧疗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由原来粗浅、直观、单一的经验治疗方法,发展到今天又系统中医理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绿色生态自然疗法。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看就懂,一学究会,一用就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tuina/10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刮痧的起源
下一篇: 刮痧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