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李白《蜀道难》精品诗词解读

大道家园 2023-07-31 23:00:56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树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本篇是李白代表作。在乐府旧题和古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集中歌咏横穿秦岭、由秦入蜀的川北蜀道(秦岭南北有著名的子午道、傥洛道、褒斜道、金牛道、陈仓道、阴平道等),并借抒怀抱。全诗结构脉络,大体遵循从古到今、由秦入蜀、从自然地理环境到社会政治历史的顺序,使主题遂渐深化。可分三段。

一段从篇首到“猿猱欲渡愁攀援”,写长安西面秦蜀(川陕)交通之不易,着重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写蜀道之难。一起就是李白式的风雨骤至,三个惊叹语(噫吁嚱,危乎,高哉)的联属,一个极度夸张而又通俗的比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传达出蜀道给人总体上的石破天惊之感。紧接以秦蜀两地文明开化时代悬殊,极力夸张秦蜀(川陕)交通之不易。“蚕丛”、“鱼凫”这两个图腾时代古蜀王的名称,“四万八千岁”这个年代数目的夸张,形象地告诉人们这一段蒙昧史前期之漫长,秦蜀两地交通隔绝年代之漫长,也就是间接形容“蜀道啊难”。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民谣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有鸟道”是原无人路的一转语。五丁力士开山的传说为蜀道蒙上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交通有了,然而仍是“天梯石栈方钩连”而已,上有高标、下临深渊,鹤见愁、猿见愁、神(六龙)见愁、鬼见愁,就不用说人见该是怎样地战战兢兢了。这一段的写法是层层渲染气氛,在未具体描写自然光景之前,先声夺人,使人先从气氛上感受到蜀道之难和蜀道之奇。

二段从“青泥何盘盘”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写青泥岭以南由秦入蜀道路的艰险,着重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写蜀道之难。青泥岭在略阳县西北,“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元和郡县志》),一重艰险;山道盘曲,百步九折,又一重艰险;海拔太高,空气稀薄,产生高山反应,第三重艰险。由于加入登山探险的生活实感,写来尤觉入木三分。写到扪参历井、以手抚膺,已凸现出西行人的形象。从而明作呼告,“问君西游何时还”,这样的畏途还能再走吗?紧接开出一片更悲凉更幽深的山林境界,其中雄飞雌从回不了窝的鸟儿,就象流离失所、形影相吊的人间夫妻。而相传是古蜀王(杜宇)亡魂所化的鸟儿,带血号泣的声音据说是“不如归去”,响应上述呼告。于是诗中再次出现主旋律主题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再是石破天惊,添了绵绵不绝的愁情。一阵悲凉之雾过去,眼前别有地天,境界愈出愈奇。这里出现了蜀道最奇险最壮观的自然景物,诗中再一次将高峰与深谷上下相形,而且再一次发出呼告。“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一句中嵌入若干语助词,真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与篇首呼应。在“其险也若此”的惊心动魄的叹息中,分明有快乐的战栗和审美的愉悦。这一段且写景且抒情,虽有想象夸张,手舞足蹈,毕竟较富实感。

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篇末,写蜀门剑阁形势之险要,着重从社会政治历史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却说蜀中名山,“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为川北门户,其山削壁中断,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以剑门名山。西晋张载《剑阁铭》形容这里的天险道:“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弗居。”李白化用此铭文,便给蜀道难这一主题,注入了社会政治历史的内容。以李白之抱负,诗虽作于早年,恐亦不是海说事理,其间未必没有忧先天下的意味。深山老林本多毒蛇、猛虎、豺狼,但诗中的毒蛇猛兽显然还有一层喻义,就是现实政治中可能产生的个人野心家。古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之说,便与地理特点密切相关。诗的结尾再一次出现主题句与呼告语。“锦城虽云乐”二句,意即“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当是为送别而发。——按李白身虽生蜀,却自称陇西布衣,一生以四海为家。看来他认为,欲平治天下,是必须走出盆地,面向中国的。故成都杜甫草堂名闻全球,而锦江边上的散花楼,却很少有人知道。诗中最后一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味又有不同,比较沉重,不仅仅是为山川之险而发了。

本篇既歌咏壮丽河山,又关注现实,充满积极入世的浪漫主义精神。诗中从蒙昧历史、神话传说、山川险阻、政治忧患等多角度、全方位描写、夸张、渲染蜀道之难,却并不使人感到感伤、忧郁和畏惧,倒被诗人描画的蜀道山川深深吸引,从中感觉到诗人主观世界的宽广胸怀、好奇性格、傲岸精神。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影响和极大的审美愉悦。高尔基在《海燕》中一面夸张暴风雨之险恶,一面歌咏海燕说“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里,乌云听到了快乐!在这叫喊声,充满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虽然和本篇情况不完全一样,但积极浪漫的精神却是超越时空,一脉相通的。

本篇艺术个性十分鲜明。首先是想象、夸张、传说的突出运用。诗人运用其绝活,将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将自然山川、历史和现实打成一片,创造出惊险、神秘、奇丽、壮阔的大境界。其次是主题句的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嗟叹咏歌的主题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分别标志情感的爆发、延伸和远出,绝类乐章中的主旋律,是李白的创调,对突出主题和强化抒情气氛功莫大焉。其三是句式参差,音情跌宕。诗中句式参差错落,大体一二段多用长句,气势畅达;三段多用四言短句,砍截有力;有时作三平调如“愁空山”,声腔曼长;有时连用五仄,如“去天不盈尺”,以状促迫;之、乎、也、者、矣、焉、哉一类不经用于诗的语助词的加入,形成散文化的句法,加之屡作呼告、祈使之语,更有助于表现诗人火山喷发、不可遏止的激情。总是因情制宜,大大丰富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据《唐朝名画录》载,天宝中唐玄宗曾命大画家于大同殿作蜀道山川壁画,赞曰“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与李白此诗可称三绝,然二画荡然无存,唯本篇依倚语言艺术的优势得以传世不朽,不亦幸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