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张九龄集校注》感遇(其七)阅读理解

大道家园 2023-07-31 21:49:41

感遇(其七)【题解】

本篇选自《张九龄集校注》卷二。

张九龄(673或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西南)人。唐大臣,诗人。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罢相,为荆州长史。其为官清正,直言敢谏,选贤任能。有《张曲江集》二十卷。注本有今人熊飞《张九龄集校注》。

《感遇》诗为组诗,共十二首。皆以香草美人托喻,抒写兴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1)?自有岁寒心(2)。可以荐嘉客(3),奈何阻重深(4)!运命推所遇(5),循环不可寻(6)。徒言树桃李(7),此木岂无阴?

【注释】

(1)伊:那里。指江南。(2)岁寒心:耐寒的本性。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3)荐:进献。(4)阻重(chóng)深:被阻隔在深远之地。(5)推:当作“惟”。熊飞《校注》:“推,《品汇》作‘唯’,《全诗》作‘惟’,义似较胜。”(6)循环不可寻:指找不出命运否泰交替的规律。(7)树:植。

【导读】

本诗托物言志,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橘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重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橘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冷遇打抱不平。而丹橘的遭际无疑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本诗的语言质朴简劲。时时发问的句子达到了正反起伏的效果,抒发感慨的同时,给了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而语气却是温文尔雅,不着痕迹。

【思考】

1.诗中“桃李”与“丹橘”的形象有何不同?

2.本诗和屈原《橘颂》都歌颂了橘“独立不迁”的品格,而在现实中,这种品格往往被阻,原因何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8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