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进喻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什么是进喻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比喻的一种。几个比喻连用,前后在意义上有递进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可看作比喻与递进兼用。
[例释]
例: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虽然三个比喻形式不同,第一句是倒喻,第二句也是倒喻,第三句是暗喻,但“皇后”、“皇冠”、“皇冠上的明珠”在意义上有递进关系。因此,此类比喻形式可以多样,但意义上需有递进关系。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例句:
1、比喻:
比喻法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例: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2、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3、夸张:
夸张法。一种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解释: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4、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解释:这片土地如此幸运能够埋葬岳飞这样的忠臣名将,而捆锁住秦桧这样奸佞之人的白铁链又是多么的无辜啊。
6、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解释: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什么是明喻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什么是明喻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 比喻的一种。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利用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使本体形象深刻的一种修辞方式。因其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像、好像、似、似的”等具有明显比喻意味的词,故称明喻。
[例释] 从明喻的内部语法关系看,可有多种:
(1)主谓关系。本体与喻词、喻体在结构上形成主谓关系,本体是陈述的对象,喻体对本体加以陈述说明。
例1:他确乎有点像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例2:“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鲁迅《药》)
例1本体“他”,喻体“树”,中间用“像”关联。后面用三个形容性词语说明二者间的相似点,形象地突出了“他”的性格特点。例2本体“眼光”是主语,喻词与引出的喻体“两把刀”构成了谓语。
(2)偏正关系。喻体与本体在结构上形成偏正关系,喻体修饰本体。
例3:那女子对面一看,门里闪出一个中年妇人,只见她打半截子黑炭也似价的鬓角子,擦一层石灰墙也似价的粉脸,点一张猪血盆也似价的嘴唇,一双肉胞眼,两道扫帚眉……(文康《儿女英雄传》)
例3喻体“黑炭”、“石灰墙”、“猪血盆”作为修饰语,修饰本体“鬓角子”、“粉脸”、“嘴唇”,形成偏正关系。
(3)补充关系。本体与喻体在结构上形成补充与被补充关系,喻体补充说明本体。
例4: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纯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杨朔《画山绣水》)
例5:……只见薛蟠衣裳零碎,面目肿破,没头没脸,遍身内外,滚得似泥母猪一般。(曹雪芹《红楼梦》)
例4喻体“最纯的青梅名酒”与喻词“像”组合,补充形容“绿”的程度,突出了本体与喻体在“绿”上的相似点。例5以“似……一般”关联本体与喻体。
(4)分句关系。本体与喻体之间在结构上形成复句中分句与分句的关系。
例6:如此实在地伴随了我们数个月的台湾面目模糊了,就像茫茫云海中的月亮,小舟一般摇晃着远去,终于恍恍惚惚地看不见了……(莫言《白棉花》)
例6喻体形容“台湾面目模糊了”,与本体构成分句与分句的关系。
(5)句群关系。本体与喻体之间在结构上形成句群关系。本体与喻体都是独立的句子,但在意义上却因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而关联。
例7:汽车一驶入吊萝山区,就看到一派生机旺盛的景色,这是墨绿一样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叫人心头发痒。仿佛一个大自然的画师,打翻了调色板,把一切强烈的绿色油彩都倾倒下来涂染了山头。(秦牧《吊萝山翠色》)
例7喻体与本体之间以句群形式相关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6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离合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下一篇: 什么是呼喻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