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巧错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什么是巧错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为制造喜剧效果而巧妙地将事理说错或做错的一种修辞方式。
史尘封《汉语古今修辞格通编》有巧错格,指的是:“说话人讲述事情的时候,故意巧妙地将事情说错,将道理讲错,这种修辞格,我们称它为巧错。”可参见。
[例释]
例1:天冷了,给你寄了件大衣,邮局说太重,我就把扣儿铰下来放口袋里了。(郭德纲相声)
例1中把大衣扣儿铰下来本来是为了减轻邮件的重量,但把扣儿放在口袋里却又增加了重量。实际上,扣子的重量相对大衣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把大衣扣儿铰下来放在口袋里,不但邮件的重量前后不变,并且还使大衣受到了损害,这种做法就是做事考虑不周全而犯的低级错误。由于类似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人都可能碰到,因而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把这类事件说出来进行自嘲,能引发共鸣,使人发笑。
例2:外边小雨屋里中雨,外边大雨屋里暴雨,有时候雨实在太大了,全家人都上街上避雨去了。(郭德纲相声)
例2从事理上说,不可能发生上述这样屋里比屋外雨更大的情况,之所以故意颠倒着说,是想借巧错辞格突出房子的千疮百孔,起到强调的修辞效果。
[辨析1]巧错与错夸。两者都巧妙地利用错误,区别是:
(1)将事情说错的主体不同,错夸中将事情说错的不是构造错夸的说话一方,而是对方;巧错中将事情说错的是说话这一方。
(2)错夸不是故意说错事情;而巧错可能是有意说错事情。
[辨析2]巧错与巧缀。巧错和巧缀都违反了事理,区别是:巧错是直接制造错误;巧缀是通过曲解产生错误。下例是巧缀而不是巧错。
例3:美国钢琴家波奇,有一次,在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时,他发现全场观众很少,还不到半数。他从心里感到很失望。这时,只见他从容地走到舞台前面,对观众说:“你们福林特城的人一定很有钱,我看你们每个人买了两个座位的票,真阔呀!”话刚落音,全场欢声雷动起来。(波奇《一人买两票》)
例3全场只有一半的观众,对演奏家来说,这是令人失望和扫兴的事,但波奇突发奇想,说是每个人买了两张票,这是通过曲解进行巧妙的解释,巧缀辞格在此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表现了波奇的随机应变的智慧与幽默。
什么是修辞手法举例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其中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什么是换义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什么是换义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 在一定的语境里,利用某些词语的多义性,将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换来表示乙义,并使甲乙两义联系起来,造成新颖、别致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由于是将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变换来表示乙义,并使甲乙两义联系起来,因此,又称巧换、巧移。
[例释]
例1:一个人死去了,另一个人真诚地为他哭泣着。这在世界上来说,是一件最平淡的事;然而,从这哭声里,从那两人各执一柄如意而终于没有如意的爱情中,我却捕捉到使整个人类能够维系下去,使我们这个世界那个变得更美、更纯净的那么一种东西……(刘心武《如意》)
前一个“如意”是玉制品,两人的爱情信物,后一个“如意”是如愿以偿的意思。同形的甲乙两义词语上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但道出的却是:爱情信物的“如意”得到却是“没有如意的爱情”。叙述间言语过渡相当自然,透着一股忧伤和悲怆的气息。
[辨析1] 换义与断取。两者都有利用一定语境和某些词语多义性的一面。区别是:
换义前后两个词语必须完整同形联系在一起;而断取的后一个词语只选取前一个词语的部分做文章,恰恰不需要完整。
例2:她的妈妈也是唱戏的,艺名叫范妹妹。当范妹妹还是妹妹的时候,确实红过一阵子。(《陆文夫《临街的窗》)
有的修辞专著认为此例是换义,其实是断取。“当范妹妹还是妹妹的时候”里,前一个”范妹妹”是人的艺名,后一个“妹妹”是“年轻的姑娘”的意思,这里只选取“妹妹”,舍弃“范”字而不顾,是断取,而非换义。
[辨析2] 换义与拈连。在同一个语境内,都依赖上下文的联系,出现甲乙两个意义相连。区别是:
换义出现的是形同而意义变;拈连出现的是形同而意义不变,如“织鱼网,织出一片好风光”。这里的“织”,上连的是具体事物“鱼网”,下连的是抽象的事物“风光”,“织”的意思不变,只是适用的对象变了。
[辨析3] 换义与双关。两者都借助于词语的多义性而获得修辞效果。区别是:
换义必须用两个形同的词语表示变化的含义;双关只用一个词语表示的是双层含义。
[辨析4] 换义与异义。见“异义”条。
[辨析5] 换义与转换。见“转换”条。
[辨析6] 换义与转类。两者都用同形的词语表示不同的意思。区别是:
换义前后出现的两个词语,是同形而义变的,显示甲乙意义的改变;转类着意于把一个词的词性转化为另一类词来用,而该词语常规的用法和意义并不在文中表现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偏语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下一篇: 《二郎神》原文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