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誓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什么是设誓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提出无法实现的条件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的一种修辞方式。
设誓的特点是:以理性的方式(以假言推理为逻辑背景)、偏离现实的形式表达浓烈的情感、坚决的态度。
[例释]
例1:要我相信你的话发自内心,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例2: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任二北《敦煌曲校录》辑唐无名氏《菩萨蛮》)
例1以“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来论证自己不会相信对方的话发自内心的结果,信念、决心可谓坚定不移。例2以“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等六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抒发对爱情的矢死不二,忠贞不渝。
[辨析]设誓与偏语。在情感表达的强烈性和现实的偏离性上,设誓与偏语类似。区别是:
设誓以不存在的现实为假定性的存在,偏语以存在的现实为不存在。
什么是设问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又称问语、问答) 什么是设问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提请注意、强化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问语、问答。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指出:“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的,名叫设问。这种设问,共分两类:(一)是为提醒下文而问的,我们称为提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二)是为了激发本意而问的,我们称为激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陈望道先生定义中的设问,应该说是广义的问语,它包含激问(即反问)。现在修辞学界一般将设问与反问分列为两个辞格。
[例释] 设问是无疑而问。根据提问方式,可分两种:
(1)提问式设问。以疑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回答,目的是提请注意,发人思考。
例1:东方的纸上说:古有三不朽。西方的纸上说:不朽的杰作。但请问,什么是不朽?永远不朽的,只有风声、水声与无涯的寂寞而已。(陈之藩《寂寞的画廊》)
例1“什么是不朽”看似有疑而问,但紧随其后的回答表明了它是故作有疑,实已有答案。
(2)反问式设问。以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回答。除了提请注意,还有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2:我走过的路很多,哪见过像这样荆棘丛生的路呢?没有。
例2“哪见过像这样荆棘丛生的路呢”是反问句式,本已隐含着回答,后又用一“没有”作了肯定回答。因此,从问答形式来看,应属设问。
根据回答方式,设问又可分为两种:
(1)直答式。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如例1、例2。
(2)婉答式。不直接说出答案,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隐含着答案。
例3: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光未然《黄河大合唱》朗诵词)
例3前两个问句的答案隐含在第三个问句中,第三个问句的答案则隐含在后面一个假设句中。层层设问,不作直接回答。
[辨析1] 设问与反问。见“反问”条。
[辨析2] 设问与貌离。见“貌离”条。
[辨析3] 设问与奇问。都是无疑而问,区别是:
(1)设问是自问自答。奇问则是问而不答,也无法作答,答案是蕴于语境中的。
(2)设问的作用在于引人思考或加强语气。奇问的作用在于造成某种含蓄的意味。
[辨析4] 设问与正问。见“正问”条。
北国之秋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设誓显情”表现手法,所谓“设誓”,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提出无法实现的条件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的一种修辞方式。郁达夫为了表达这种对“秋”喜爱的强烈情感,在结尾处就采用了这一方法。
这一设誓,采用假言推理作为逻辑背景,以这种不可能的方式偏离现实,表达了作者喜爱“秋”的浓烈情感。这一结尾,也为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是饱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作了注脚。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创作于1934 年8 月17 日。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郁达夫本身是浙江人,在到达北平之后,对于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作者的心理,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伸缩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下一篇: 什么是强推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