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毛先舒关于诗歌创作用重字的见解。他在《诗辩坻》中说:“次韵非古,今人每好作之;重字不妨古,而今每酷忌。盖次韵始于元、白,微之《上令狐文公书》中自叙其故;而重字唐多有之,不止李藩之举钱起也。沈存中云:‘唐人虽小诗,莫不揉埏极工而后已。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以语未工,故第三句云“人面只今何处去”,虽有两“今”字,不惜也。’斯言得之。”在一首诗中同一个字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这个字便称重字。唐人小诗也每每多用重字,以见呼应,象这里引沈存中所提到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便是如此。《太平广记》云:“初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叩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户扃无人,因题此诗于此扉。后数日复往寻之,有老父出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恍惚若有所失。此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死,得非君耶杀吾女?’持崔大哭,崔感恸请入临见其女,俨然在床。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后来,崔护以其诗“人面不知何处去”语未工而改为“人面只今何处去”,“今”字前后呼应,虽重而愈见诗人的感情深沉跌宕,往复回还,因而也愈觉诗之余味无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5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什么是“流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