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绝句对仗有什么形式和要求(律诗的对仗要求)

大道家园 2023-07-31 12:31:01

绝句对仗有什么形式和要求传统认为,绝句在形式上可以看做律诗的一部分,故绝句又叫做截句。以二联对仗与否作为评价标准,形式上可以分为“首尾截式”、“中间截式”、“前截式”和“后截式”四种。

(1)首尾截式。首尾截式是绝句中最常见的形式,即将绝句看做由律诗的首联与尾联组合而成。我们知道,律诗一般只有中二联在格律上有对仗要求,故首尾截式是不对仗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毋庸赘述。

(2)中间截式。中间截式是把绝句看做由律诗的中二联构成,故而由两组对仗句式组成,例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显而易见,这首诗是由两组对仗句构成,因对仗本身有平仄相对的声律要求,起句必然仄收,故而首句并未入韵。

中间截式在五绝中亦有运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前截式。前截式的绝句,在形式上可以看做由律诗的首联与颔联构成,故而前截式绝句,起承句不对仗,只有转合句对仗,我们来举五言七言例子各一。

七言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言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以上两首可以看出,前截式绝句,后两句是对仗的。

(4)后截式。后截式的绝句,在形式上可以看做由律诗的颈联与尾联构成,故而后截式绝句与前截式恰好相反,起承句对仗,转合句不对仗。我们也举五言七言例子各一。

五言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言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以上所举各例,都是众所周知的古人名篇,我们几乎耳熟能详。由此可见,绝句中运用对仗是非常常见的艺术手法,实际上在全唐诗以及两宋等代作品中,运用对仗手法的绝句几乎俯拾皆是。虽然其并非严格的格律要求,但已被前人广泛应用,我们在创作实践中也大可见贤思齐,运用对仗手法,使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以期达到更臻完善的艺术效果。律诗的对仗要求对仗是由古体诗和骈文中对偶句发展而来,上官仪进行整理,上官婉儿进一步发展,和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这些宫廷诗人一起制定了格律诗的规范。所以,对仗是为格律诗的一种基本规定。

格律诗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其中绝句由于字数过少,只有四五二十字,或四七二十八字,没有一个字多出来浪费,所以绝句是不要求对仗的。当然,诗人才华横溢,愿意对仗那是自己的事情。对仗的位置也不限定,可以前两句对,也可以后两句对。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是后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是前对。也有四句都对仗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极品,非常少见。

而律诗就必须有对仗句了。早期格律体刚出来的时候,要求非常严格。那就是颌联,颈联都必须对仗。也就是八句诗中的三四句,五六句,必须对仗。后来可能是太严格打击了创作的积极性,慢慢地就不再要求颌联对仗。也就是说只需要五六句对仗就可以了,三四句可以不对仗。但是颈联对仗是铁律,如果这一条还做不到,就直接排除到格律诗之外了。

律诗的对仗格式呢,又分几种。全诗只有五六句对仗的,就叫做“蜂腰对”。如果首联就对仗了,第二联不对仗,然后颈联有对仗。就是一二句,五六句对仗。这个就是把原本应该在第二联的对仗移到前面去了,就好像偷偷地春天早来了,所以这种格式叫“偷春对”。李白的《送友人》就是偷春对: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对仗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对仗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至于律诗中对仗句的平仄格式遵从整体的平仄关系,没什么特殊的。对仗更多体现在字词的对应关系。“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能乱来。

律诗中的对仗从宽严角度来说分为两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个非常工整,丝毫不乱。这个就叫“工对”,另外一种看上去没那么严谨,同样看杜甫的诗,“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这个仔细分析,确实对仗,但是看上去又有些散,这种称之为“宽对”。另外还有一种,跟平时对仗都是相平行的两个句子不同,有承顺关系的意思,还是拿老杜的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种关系的对仗,称为“流水对”。

律诗的对仗讲得比较仔细。因为绝句不要求对,另外一种格式排律虽然除了首尾联,中间的要求句句对仗,但是排律实在是限制太多,纯粹给诗人拿来炫技,而对仗的方法格式和律诗也是一样的。今天的人一般也不会去写排律,我们举个例子,大家看一下就好了。还是杜甫的吧,《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苹。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以上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

绝句和律诗哪个要押韵 哪个要对仗 怎么押韵怎么对仗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律诗中间两联需要对仗,绝句可对仗可不对仗。绝句和律诗押韵、对仗要求如下:
【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对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
绝句和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绝句和律诗相关格律(基本句型):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4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