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诗绎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诗绎
诗经学专著。不分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王夫之是清初著名学者,著述甚富,遍注群经,《诗绎》是他研究《诗经》所作的具有诗话性质的专著。另外,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也有论述《诗经》艺术的见解。还有《诗经稗疏》,是疏释《诗经》的著作,《诗广传》则是一部读诗的杂感集。前述两种,注重讨论《诗经》的创作艺术,后两种都是研究《诗经》的内容。以前一般以《诗广传》影响最大,《诗绎》晚近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王夫之是清代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来进行艺术研究的第一人,《诗绎》则是他从文学角度评论《诗经》的第一部专书。在《诗绎》中,王夫之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如强调诗篇应含蓄而有馀韵。他称赞《周南·芣苢》说:“‘采采芣苢’,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认为《诗经》以后,只有《古诗十九首》和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写出过这样富有馀韵的意境。他提出“意藏篇中”、“字外含远神”、“句有馀韵”才是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总结《诗经》和其他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创作经验指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分析《小雅·采薇》末段指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关于比兴,王夫之认为必须要自然而然,提出“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容雕刻”。他赞赏“《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创调也”。《诗绎》还论及《诗经》的优秀传统,“故汉魏以远之比兴,可上通于《风》、《雅》;桧、曹而上之条理,可近绎以三唐”。并指出李白、杜甫都有一些句法借鉴《诗经》。杜甫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继承《小雅》、《国风》政治讽喻和社会怨诽诗的优秀传统。《诗绎》收入《清诗话·薑斋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又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想自考文学硕士,需要看那些书?1、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主编,《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3、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古诗词研究报告怎么写1.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2.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1.《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2.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习作指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2.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3.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3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卢纶《塞下曲·其二》沙场征战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