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隋唐五代·元才子元稹

大道家园 2023-07-31 06:23:19

隋唐五代·元才子元稹隋唐五代·元才子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穆宗为太子时,不仅自己喜爱元诗,东宫妃嫔亦都爱诵读元稹诗,称其为“元才子”。白居易《元公墓志铭》:“公凡为文,无不臻极,尤工诗。在翰林时,穆宗前后索诗数百篇,命左右讽咏,宫中呼为‘元才子’。”(《元稹集》附录)《旧唐书·元稹传》:“穆宗在东宫,妃嫔近习皆诵之,宫中呼‘元才子’。”

唐朝大才子元稹,为何被世人称为“痴情种子”?在我们的印象中,元稹一直是一位深情才子,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他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把逝去的妻子比作广阔海水,比作雄伟的高山,诗人见识过像大海,高山一样的女子,很难再看上其他女子了。在万花丛中飘过也不会回头看一下,这都是思念诗人妻子的缘故。

一、面对官家富千金,两情相悦皆可抛

元稹小时候的生活其实并不快乐,父亲早逝,凭借柔弱的母亲坚强长大,所以元稹从小勤奋好学,希望将来考取功名,改善自己的条件。在一路奋斗的坚持下,终于遇到了让自己一见钟情的表妹崔莺莺。

这个时候的的元稹虽然有做小官,但是生活并不富裕,而自己的这位表妹崔莺莺,不仅相貌美丽,才情俱佳,家里行商也是一位小富之女。元稹和崔莺莺两个人两情相悦,吟诗饮酒。本以为这段感情会有一个完美结局,但是这时元稹落榜了,在失落之际,只有钱财没有官势的崔莺莺不能安慰元稹受伤的心灵。

在元稹失意之际,幸运遇到了他的伯乐也是太子少保高官韦夏卿,韦夏卿看重元稹才情诗作,想把自己的女儿韦丛嫁给他,元稹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把崔莺莺抛弃了,迎娶了高官之女韦丛。

二、假假深情悼亡妻,真真缠绵于小妾

真正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元稹是为了自己地前途才选择韦丛,虽然他们的婚后生活恩爱甜蜜,但是有很大可能甜蜜有做戏的成分。韦氏也是一位不幸的女子,本来凭借她的高官家庭,美丽的面庞,绝佳的才情完全可以嫁一位门当户对的官家之后,一世荣华富贵。但是在父亲的做主和元稹的追求下,嫁给了这个空有才情的穷小子,婚后生活经济上一直困难,唯一高兴的是每天两个人的互相理解的精神交流。

韦氏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起和元稹度过苦难的艰苦奋斗期,但在元稹将要飞黄腾达的时候,自己香消玉损了。枉费自己为她人作嫁衣裳。元稹在妻子葬礼上一方面自己真的伤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政治联姻,所以做出沉痛的怀念姿态。事实上妻子韦氏去世不久之后,写完怀念妻子并且不会看其他“花”的忠诚诗作,就和他的小妾缠绵去了。

三、元稹为仕途分手,乐妓不忘情入道

在韦氏去世的同年,元稹来到蜀州,并且慕名来拜访乐妓薛涛,薛涛是当时唐朝最负盛名的大才女。两个人见面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虽然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很大,但它们的情感依然情不自禁。

两个人的分手还是因为元稹的仕途,在元稹调离之后,薛涛不能忘情,和元稹一直互通诗信,她还创作了有名的薛涛笺,其实就是做短诗的小卡片。不管感情多么真诚,元稹是不可能带走乐妓薛涛,因为这样对他前途一点帮助都没有。薛涛在明白道理之后就披上道袍,心中一片洁白无牵挂。

元稹的感情史中最有名的就是三段,从这三段感情可以看出这是个为仕途可以抛弃感情,也可以为了仕途牺牲自己感情的男人,而这些美丽的才女的感情都被牺牲了 。

元稹:多情易负相思苦,风流错把佳人误 文/子初

世人皆叹:“温柔乡,英雄冢,人不风流枉少年。”

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风流才子”(渣男)——元稹,他一生颠沛流离,处处留情,一生至少与六位女子纠缠不清,他英俊潇洒,倜傥不羁,情话缠绵,为亡妻作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巫山不是云”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

元稹(778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隋唐诗人、宰相,与白居易组成“元白”CP,他的诗作号为“元和体”,成为了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和中坚力量。

元稹在文学史上的功劳可见一斑,至今被许多人敬仰传唱。可这样一位大才子,童年却是在贫苦中度过的。

为了尽早摆脱贫穷,他选择了较为容易的明经科,一举中第。童年的遭遇给元稹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爱情和仕途的抉择中,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功名利禄,男人嘛,有追求没什么错,没有贪恋温柔乡,然而将他的形象烘托得更加高大。这里就不得不提元稹的初恋——崔从文,也就是《莺莺传》里“崔莺莺”的原型。

元稹在弱冠之年时见到了才高艳绝的崔家妹妹,犹如贾宝玉见到了林黛玉时的惊艳,从文肤若凝脂,一双清澈灵动的眸子瞬间让元稹的心迷乱了。元稹从前忙于学业,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这一刻情窦初开了。

他“潜褰翡翠帷”,窥见一女子酣睡初醒,那香汗伴红妆的情态,如桃花破春风,又似睡莲带清露……这是他诗中描述的初遇。

但崔从文却是个端庄贤淑的女子,在元稹面前她举止从容,并没有一般少女见到他时面红耳赤的“迷妹”行为,元稹十分懊恼,回家后更是百爪挠心,彻夜难眠。

在元稹的撩动下,矜持的从文终于还是沦陷了。崔家丫鬟递来书信:“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故人来 。”

元稹喜出望外,从此两人便开始了频频的幽会。元稹日暮而入,日出而归,两人缠绵入骨,感情弥深。

可赴京赶考的日子到了,元稹纵使再不舍 ,也得奔赴前程。温柔贤淑的从文也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临行前她深情地执着元稹的手,红唇轻启“ 野花佳香,君勿采 ”,元稹也信誓旦旦地承诺“ 金榜题名日,定衣锦还乡与子偕老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从文守着深闺痴缠,却在等一个永远也不会归来的人。

可笑的是,与韦丛结婚后,崔从文也嫁作他人妇,元稹竟以“远房表哥”的名义敲开了她夫家的门个,想“再续前缘”,崔从文无奈之下只能写下《 诀别诗 》: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不知是出于怨恨还是愧疚,他后来写了《莺莺传》,书中将莺莺描述成放荡、魅惑人心的女子,试图抹黑崔从文。而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做法,反而让更人唾弃元稹的无情。

元稹与韦丛的婚姻是有政治因素的。当时元稹满腹经纶,才思过人,却在考场名落孙山。不过太子少保韦夏卿却十分赏识他,便把年方二十小女儿韦丛许配给他,目的让元稹就是借这桩婚姻往上爬。

我想元稹当年抛弃崔从文选择韦丛,权势只是一方面。很重要的是韦丛的确是个知书达理,娴雅柔淑的好女子。她出身高贵,下嫁元稹,却没有任何怨言,可见她一点也不爱慕虚荣,心若冰清,貌似天仙,24岁的元稹也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娶了这样一位可人儿,那可不得掏心掏肺地对她好啊!

婚后他们十分恩爱,柔情似蜜。白天元稹外出工作,晚上回来贤惠的韦丛早已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洗衣淘米任劳任怨。

就在元稹的仕途日渐高升,眼看就要摆脱清贫的生活时,韦丛却病倒了。七年之痒,此刻走到了尽头。

红颜薄命,落花簌簌的时节,也将她的浮魂一同带走了。元稹悲愤万分,夜不能寐。伤遣悲怀,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二)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其三)
又作《 离思五首 》: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往后余生,每当深夜梦回,他还会时常想起那个陪他度过清贫岁月的女人——韦丛。尽管他的枕边人已经换了一个又一个。

韦丛去世同年,31岁的元稹到了四川,慕名拜访了一位当时有名的乐伎——薛涛。薛涛出身名门,后家道中落,卖艺不卖身。虽然比元稹大了11岁,风韵犹存,又赋有才情,两人于梓州一见倾心,议诗论政,情意渐深。

薛涛风月场上阅人无数,可她却第一次感受到芳心暗动,她也是个女人,不愿做无依无靠的浮萍,于是她把元稹当做了自己的归宿,在这场荆棘丛生的爱情中愈陷愈深。

薛涛犹如初恋的少女,柔情万种,饱含深情地写下了《 池上双鸟 》: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以后,元稹在薛涛的鼓励下参劾东川节度使严砺,得罪了权贵而被调职。两人关山永隔,只能靠信件往来。

薛涛思恋成疾,执笔抒写愁思: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元稹也是离愁倍增,回诗曰: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情意缠绵的诗行俘获了薛涛的心,也将她拖入一个深邃的泥沼。她天真的相信了元稹空口无凭的承诺:“ 待君归来,娶佳人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元稹逐渐淡出了视野,音讯全无。

薛涛却一直秉承着对他的思念,将自己的离愁情痴制成筏,也写出了有名的《 春望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当年元稹要来接她的这个许诺,从此雨打风吹去,无迹可寻,可薛涛却坚守浣花溪,终身未嫁。元稹的薄情让望眼欲穿的她心灰意冷,从此褪去红衣,换上一身道袍,与青灯古佛作伴,红尘纷扰,尘世喧嚣,再与她无关。

也许元稹对薛涛只是欣赏,可他的甜言蜜语却让一个痴情女子错付了真心,元稹能无过错?

韦丛辞世两年,元稹纳安仙嫔为侧室,这段婚姻当时受到很多人嘲讽,连元稹的好基友白居易都曾规劝他不妥。不幸的是,三年后安仙嫔就病逝了。

她死的时候元稹同样地痛哭流涕,一如当年为韦丛而悲,只是已分不清是真心还是假意了。

三年后,元稹36岁,他娶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妻子裴淑。元稹整天忙于公务,常常让裴淑独守空房,可怜的女子,对镜理红妆,却无人问津,只能以泪洗面。只是她沉浸在离愁别绪之时,不知风流才子元稹又在哪一方绣床缠绵呢?

面对女子幽怨的泪眼,元稹竟无愧疚,只是以诗安慰: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元稹46岁时第一次见到刘采春,刘采春与薛涛、鱼玄机、李冶并称“四大才女”,比起薛涛的徐娘半老,刘采春饱腹才情,歌声犹如天籁,婉转动听,一下就将元稹迷住了。

他写下《 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没想到刘采春也爱慕元稹已久,欣赏他的才华,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一如当年和薛涛爱得轰轰烈烈,不顾世俗的目光。

刘采春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尽管已嫁作他人妇,为了元稹,她冒天下之大不违,离开了疼爱她的夫君,搬去了元稹的住处,两人同居了7年。

朝朝夕夕,将元稹的爱越磨越淡,升官后,他弃之而去,另寻新欢了。多年后两人偶遇街头,而元稹却依旧将苍白的誓言挂在嘴边,她终于无力承受,投入了冰冷的河水。她的爱,终于随着沧澜而逐渐消逝,搁浅。

————————————————————

这6位只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元稹到底有多少个女人?我们无从而知。

陈寅恪先生评价元稹:“ 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 。”
评论确实刻薄,但不无道理。

元稹曾为亡妻作“ 唯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

古代制度,男子丧妻三年间不得娶妻,元稹便纳侧室,过了孝期,又娶了裴淑。此谓“巧婚”。为人至此,真是虚伪至极。

有人为他洗白说,没有真情如何写出那么包含真情的诗句?也许当时的确动了真心,只是他的爱有保质期罢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可究竟谁才是他的沧海呢?不知当他人到暮年,垂垂老矣,可曾拾起一片落花,为那些痴情女子也伤心一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2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