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曾公亮《宿甘露僧舍》表达什么 《宿甘露僧舍》原文及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31 04:50:51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宋仁宗时曾任宰相。

◆宿甘露僧舍 ◆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赏析

甘露寺坐落于镇江北固山,北固山只有三个山峰,何来“千峰”“万壑”呢?想来诗人在湿漉漉的枕上,感觉到了缭绕千峰的云雾之气。风吹松声,诗人听到的是万壑齐鸣的气势撼人。这虽非实际景象声响,但未尝不是诗人心中的真实体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不真,但确是李白心中的气象格局。诗人将精神景观与实际结合,往往会产生比实际景象伟岸浩渺得多的诗歌意境。此时,读者看到的不只是客观世界,更是透过诗人之眼看到的精神景观。

曾公亮是宋仁宗、英宗、神宗时期的三朝元老,曾任宰相,主持朝政,向神宗举荐王安石。执掌大国的人胸中自有天风海阔、千岩万壑,绝不局限于眼前耳目之间。只是前两句诗中,诗人还有些压抑,“哀”字流露出诗人被动的,甚至有些惊恐的心情。但伟大的人不会甘于被动的局面,他们会化被动为主动,以主宰的姿态迎接更大的风涛。因此诗人说“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天浪不是涌进来,而是我放进来的。其中“要看”“开”“放”的主动态都显示了诗人面对惊恐迎难而上的豪迈英越之气,昂扬大气,令人振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