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杜甫《野望》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

大道家园 2023-07-31 01:11:02

杜甫《野望》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③,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④,未有涓埃答圣朝⑤。

跨马出郊时极目⑥,不堪人事日萧条⑦。

【注释】

①西山,今名雪宝顶、雪栏山,在四川省松潘县,为岷山主峰。因山顶终年积雪,故称雪岭、雪山。又因在成都西,故又称西山、西岭。三城,指松州(今四川松潘)、维州(今四川理县西)、保州(今理县新保关西北)。因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戍守。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三城,杜甫作《西山三首》,其二云:“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②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今成都市南,架锦江上,相传诸葛亮送费祎赴吴,云“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而得名。③风尘,指战乱。诸弟,杜甫有四弟:颖、观、丰、占。时只占随身边。④迟暮,指年老,杜甫时年五十。多病,杜甫曾患肺病、疟疾、头风等症,故云。“供”字沉痛,意谓迟暮之身尚思为国效力,岂意只供多病之用!⑤涓,细流。埃,微尘。圣朝,称颂当朝。意谓自己对国家没有微末贡献。⑥极目,纵目远望。⑦人事,世事。时西山三城列戍,百姓疲于调役,朝廷不恤,故有人事萧条之叹。

【评析】

上元二年(761)居成都时作。题为“野望”,但重点不在野望之景,而在野望所感,思弟哀己,忧国伤民,杜甫真是无时无地不在忧国忧民也。上四,野望感怀,思家之念。下四,野望抚时,忧国之情。起用对偶,对仗亦工,但前人亦指出前四句第五字皆数目相犯,学者宜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8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