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词研究·诗论著述·石林诗话

大道家园 2023-07-31 00:46:11

诗词研究·诗论著述·石林诗话诗词研究·诗论著述·石林诗话

诗话著作。宋叶梦得撰。该书据宋人著录,有作一卷者,有作两卷者,可能当时已有不同的本子。今传通行本为三卷,九十则。其写作年代,一说在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禁元祐学术之前,一说已入南宋,但书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南渡以后的诗人。其主要诗学观点,是要求自然工巧,反对雕琢仿真。故对钟嵘“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序》)之说极表赞赏,并进而指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难者,往往不悟。”书中对前人“初日芙蕖”(汤惠休)、“弹丸脱手”(沈约)、“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戴叔伦)等关于诗境的喻说,也都表示称许。而对于诗人“自以为工处著力太过”、“用巧太过”,则认为是作诗之“忌”。书中对具体诗人诗作的评论,正是从这样的诗学观点出发的。如推崇杜甫、王安石,主要是认为他们的诗符合自然工巧、含蓄浑成的艺术要求。对于欧阳修,书中既肯定了他“始矫崑体”之功,又指出他的诗平易疏畅,不够含蓄,“学之者往往遂失于快直,倾囷倒廪,无复馀地”。对于苏轼和黄庭坚,书中也肯定了他们的佳句,所不满意的是他们牵于用事、损害词意的毛病。此外,书中引用禅宗语来形容杜诗的三种境界,“其一为随波逐流句”,“其二为截断众流句”,“其三为函盖乾坤句”,也反映了宋人喜以禅喻诗、以禅论诗的风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责叶梦得“本为绍述馀党,故于公论大明之后,尚阴抑元祐诸人”,未免囿于偏见。郭绍虞指出:“石林论诗所以推重(王)安石而讥欧、苏者亦自有因,固不仅如《提要》所云出于门户之见”,“平心而论,书中议论尚属公允,正不必从党争角度视之”(《宋诗话考》)此说较为中肯。有《历代诗话》本。

列举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话,词话。并说出作者。1、《岁寒堂诗话》
宋·张戒撰。
《岁寒堂诗话》是南宋诗话中最富有理论价值的一部,在整个中国诗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诗话旧存一卷,如《学海类编》本。原本久佚,自明清始见大量著录,清乾隆间,逐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历代诗话》续,《四库全书》本等均分为两卷。上卷为诗歌总论,着重讨论诗歌创作理论,兼评历代诗人佳作;下卷为杜甫专论,属于作家作品论。
张戒《诗话》上最为突出的理论价值在于着重探讨了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首先,在思想内容上强调情真;其次,在艺术表现上要求“中的”。所谓“中的”,实包括抒情和写景两方面内容,既要求诗人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将难写之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要求诗人将内心深处难以言传的情感,借助景色描写传达出来。
2、《沧浪诗话》
南宋严羽撰。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著名的汉族诗歌理论著作。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清冯班不满其说,撰有《严氏纠谬》一卷。今人郭绍虞有《沧浪诗话校释》,为各家注中最详备者。
3、《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钟嵘的诗品极为推崇陶渊明的诗歌重新发现其艺术价值钟嵘《诗品》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为后人所重视,然而历代诗论家对《诗品》所评诗人的品第问题多有微词,如所谓品陶不公,第谢不允的指责。《诗品》中被历代评论家所非议者,大约有魏武帝、魏文帝、宋征士陶潜、宋临川太守谢灵运、梁左光禄沈约等几条,其中最甚莫过于陶潜条。《诗品》对所评诗人的品第安排问题与那个时代的文学观、钟嵘的文学观以及后来《诗品》和陶渊明分别被接受的情况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故于此略申拙见。

《诗品》因其致流别之体例,所面临的第一个责难就是陶诗的渊源问题: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云:(钟嵘)论陶渊明,乃以为出于应璩,此语不知其所据。应璩诗不多见,惟《文选》载其《百一诗》一篇,所谓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者,与陶诗不相类。五臣注引《文章录》云:曹爽用事,多违法度,璩作此诗以刺在位,意若百分有补于一者。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意,顾区区在位者,何足累其心哉。且此老何尝有意欲以诗自名,而追取一人而模仿之?此乃当时文士与世进取竞进而争长者所为,何期此老之浅?盖嵘之陋也。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六亦云然。《江西诗派宗派图录》山谷云:渊明于诗直寄焉耳,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宁复有派?夫无派,即渊明之派也。钟记室谓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果何所见而云然耶?清人沈德潜对此亦有类似语。日本近藤元粹评《诗品》:陶诗实得诗人温厚之旨,为千古一人,应璩、左思辈安得比拟哉。这些诗论家由于对陶渊明的推崇,表达出对钟嵘这一推源溯流的不满,仿佛应璩使陶诗大打折扣,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应璩的五言诗以《百一诗》流传后世,诗讥切时事,讽规之意正与陶诗同,所谓语时事则指而可想也。且陶诗风格上亦与钟嵘所评应璩善为古语雅意深笃相类。《诗品》推源溯流之体例源于其所谓《七略》裁士,正如张伯伟所说:钟嵘运用推源溯流法评论诗人时,其评语至少有两部分组成,即渊源论推溯诗人风格的渊源所自;本文论考察诗人及作品的特色。胡大雷更进一步指出:钟嵘渊源论是或有或无的,且推溯诗人风格的渊源所自,并不推溯至最源头而只考察其最近。也就是说,钟嵘溯源只是其体例的一部分,且所溯之源,取距离所评作者时代最近者,而不是将最上源也说出来,其说陶诗源于应璩,只是因为应璩诗中有与陶的共通处,且与陶诗有共通处之诗人以应璩距陶渊明时代最近,并不一定陶诗于应璩以上之诗人没有相承处。这样来看,叶梦得等人怕因应璩而抑制陶渊明进而对钟氏进行责难就显得没有必要了。他们只关注到其源出于应璩,而忽略了又协左思风力之说,即钟氏认为陶诗中另有一番刚劲之气则非应璩所备,所以紧接一句又协左思风力,以左思之风力评价陶诗可谓恰合。

诗人风格本身就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钟嵘以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评价陶渊明,正是切合实际的表现,所以后人也有为钟氏鸣不平的,如王夫之评陶渊明《拟古迢迢百尺楼》时说:此真《百一》诗中杰作,钟嵘一品,千秋定论耳。游国恩以为左思胸次高旷,笔力雄迈,与陶之音节苍凉激越,辞句挥洒自如者,同其风力。许文雨支持此观点,曰此论甚是。逯钦立亦同意此说,并说:钟嵘之论,甚足玩味,未可慢然视之也。王叔岷《疏证》在分析钟嵘所论之后言:后人非议钟氏之评陶诗,但就其源出于应璩一语为说,而忽其所谓又协左思风力一层,此非钟氏不知陶公,盖由后人不解钟氏耳。王运熙更是从应璩诗与陶诗具体内容入手,分析其风格体貌之相似,指出陶诗受应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左思是第二位的。此论在应璩诗不多见的今天看来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然思钟嵘当时,恐怕亦确如王先生所言以两人诗之具体内容作评,只是由于时代久远,作品流失,我们无缘得见而已。由此可见,钟嵘对陶诗的溯源论还是比较中肯的。

溯源之后,钟嵘对陶诗风格特点的评语部分,有意见者几无。至于最后钟氏评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胡仔、黄文焕以为隐逸之宗不足以尽渊明而叹钟嵘之陋,然考钟嵘之意,并未以隐逸之宗尽渊明,二人之批判又从何说起?这一点,王夫之、陈衍、古直等均同意钟嵘的看法。再者,当时陶诗多被认为是田家语,而钟嵘质疑此说,以为田家语不足以尽渊明,故曰岂直为田家语?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可见,正是钟嵘扩大了陶诗的内涵。诚如朱东润所说:彭泽之诗,仲伟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推许至此,殆难复过。此正是钟嵘对陶渊明推许之词,而胡仔辈以此贬低钟嵘,吾不知其于陶公,果扬耶?果抑耶?鉴于现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的观点已为学界接受,兹不再论。

关于钟嵘将陶渊明放在《诗品》三品之中品的问题,明闵文振《兰庄诗话》说:其上品十一人,如王粲、阮籍辈,顾右于潜耶?论者称嵘洞悉玄理,曲臻雅致,标扬极界,以示法程,自唐以上莫及也。吾独惑于处陶焉。王士祯《渔洋诗话》曰:陶潜宜在上品。沈德潜《说诗晬语》云:陶公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自能旷世独立。钟记室谓其源出于应璩,目为中品,一言不智,难辞厥咎已。陈延杰同意王士祯的陶潜宜在上品说,并在《诗品注》中引《太平御览》文部诗之类来证明陶诗在《诗品》中原属上品,后来讹误而居中品。冯开《论诗示天婴》亦言:不解品诗钟记室,却将潘陆压陶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9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