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法国)魏尔伦:我心中在哭泣……

大道家园 2023-07-31 00:41:52

作者:孔建平

城中飘着细雨

——阿瑟·兰波

我心中在哭泣,

如雨洒向街头,

潜入我心坎的

该是何种烦忧?

潇潇的雨丝啊

飘在街头房顶!

忧郁的心地啊

听这雨的低吟!

此心尽日忧愁

无缘无故啼哭。

奇怪!无人背叛?

悲伤实无理由。

我无爱也无仇

却有万般痛苦:

人间愁苦莫过

没来由的痛苦!

(施康强译)

(法国)魏尔伦

情有所依,便可满足,便可发泄,情无所依,苦闷无处排遣,才是绝顶的苦恼。《我心中在哭泣……》所表达的正是一种无法排遣的郁闷。诗中的形象十分常见,诗人的联想也不奇特。哭泣与雨丝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比喻关系,毋需在想象中作一次艰难的跳跃。我国唐人秦观就有“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名句。但诗人的写法却有一些讲究。先以雨洒街头衬心中的哭泣,以情绪引出意境,形成情与境的复合体,再反过来,让忧郁的心去听雨的低吟,先写意境后写情绪,通过这一反复,使情绪充分浸泡在意境之中。接着,诗人转换角度,让第二人称发问:“无人背叛?”顺势点明最大的痛苦来源于“无爱也无仇”。

这首诗选自《无词的浪漫曲》(1874),是《被遗忘的小咏叹调》中的第三首。从书名和篇名就可以看出,诗人十分注重诗歌的音乐性。魏尔伦曾一再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甚至在他的论著《诗的艺术》中开宗明义地提出“音乐先于一切。”在这首诗里,音乐性并不限于韵脚。诗中的某些音节反复出现,模拟雨声的单调、缠绵,给人一唱三叹之感。诗的音乐性与诗中脉动着的情绪参错迭合,使情、境、音完美地融和为一体。

魏尔伦和兰波同是象征派的主将,两人也曾是好朋友。但写这首诗时他已与爱妻闹僵,又因酒醉开枪击伤兰波,被判两年监禁,陷于深深的不幸。“话到沧桑语便工”,这首诗可以说是达到了“深哀浅貌,短语情长”的艺术佳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9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