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修养·慎独伦理学·修养·慎独
儒教提倡的修养方法。《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据朱熹解释,所谓“独” 就是 “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就是俗语所谓 “人不知鬼不觉” 的时候,君子都应该谨慎戒惧,遵道而行。《礼记·大学》也再三强调 “君子必慎其独也”,将其解释为“诚意”,就是“毋自欺”。这实际上是一种极高的人格境界,标志着道德已经成为主体的一种信念,是 “自律”而不是“他律”,是 “自觉” 而不是 “他觉”。宋代理学家尤其注重 “慎独” 的功夫,认为 “人欲之私”常常就萌生于幽暗隐微之中,别人不知,只有自家心中明白,如果能在此时将 “人欲” 遏制,就能不离于 “道”。显而易见,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绝非一日之功。
医学伦理学慎独的名词解释?“慎独”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儒家发展为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在医学中,我们更要做到慎独,比如在单独开药方、配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可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在配药时不可存在侥幸心理,不严格消毒。
医疗的主要工作是治病救人,医务人员应当无私奉献,不被名利诱惑,对生命的尊重高于一切。当然,要想达到“慎独”的最高境界就要时刻内省。内省有助于慎独精神的实现,是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德水平,让职业道德观念真正进入思想意识的过程。在不断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并积极改进的过程中,逐渐达到自我完善。
慎独是一个什么概念,什么意思?名词解释:慎独是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道德修养的较高境界,是指人在独处时,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遵循道德准则,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独处的机会较多,故加强工作中的慎独修养尤为重要,医生、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升华思想境界使慎独成为手术室工作中的高尚美德。
慎独
【拼音】:[shèn dú]
【释义】:“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出自】:《大学》《中庸》对于其含义,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7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乐游原》原文注释与赏析
下一篇: 奴儿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