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史学·体裁·典志体

大道家园 2023-07-30 19:12:09

史学·体裁·典志体史学·体裁·典志体

以典章制度为中心的史籍编纂体裁。司马迁 《史记》有 “八书”,即 《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 等,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汉武帝以前历代典章制度的概况。班固作 《汉书》,改 “书” 为志,有 “十志”,即 《律历志》、《礼乐志》、《刑法志》、《食货志》、《郊祀志》、《天文志》、《五行志》、《地理志》、《沟洫志》、《艺文志》等,这一体例为唐以前的某些正史如 《宋书》、《隋书》沿用。但正史中的“志”并非独立成书的专史。东汉以后,开始出现典章制度专史,如应劭的 《汉官仪》、卫宏的 《汉旧仪》、丘仲孚的 《皇典》、何胤的 《政礼》 等。唐代前期盛行编纂典志书,如李林甫的 《唐六典》、唐颖的 《稽典》、王颜威的《唐典》、李延寿的 《太宗政典》、刘秩的 《政典》等,都是以典章制度为中心的专史。但这些多为断代的记叙,反映的是某一朝的某种制度,缺乏古今会通之意,难以看出各种制度的发展及其演变。中唐宰相杜佑在刘秩 《政典》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编成 《通典》一书,创立了一种新的史籍编纂体裁,即所谓 “典志体”,也称为“政书体”。《通典》是一部通史式的典章制度专史,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代宗为止。南宋学者郑樵则别出心裁,编纂了一部纪传体的 《通史》,后改名 《通志》,以 “会通古今”,但其平生精力主要用在反映历代典章制度演变的 “二十略” 上,他自己曾非常自负地说: “今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 ‘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在于此矣。” 因此,尽管 《通志》 并非典章制度专史,但后代史家却将其与 《通典》、《文献通考》 等量齐观,合称 “三通”。元代马端临的 《文献通考》 与 《通典》一样,为通史式的典章制度专史,但在具体编纂方法上又有所创新,这就是 “文” (古史资料)、“献”(古人评论)、“注” (编者意见)三结合的方法。清朝乾隆年间,朝廷特设 “三通馆”,组织专家学者续编 “三通”,先后编成 《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简称 “续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 (简称“清朝三通”),加上民国年间刘锦藻编纂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共有 “十通”。要了解上古至清末的典章制度及其演变,“十通” 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典志体的优缺点是什么?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PS:
1
史书分类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
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
典志体有《通典》
纪事本末体有《通鉴纪事本末》
2
A编年体史书
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
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
B纪传体史书
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
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
C典志体史书
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
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D纪事本末体
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割裂、首尾难稽和纪传体叙事重复、主次难分的缺点,把与某事相关的散见于不同时段的史料集中编次,清楚阐述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原委,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事件及其发展线索,于史学贡献颇巨。
缺点也是明显的,它无法反映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无法提供整个历史发展的背景和脉络。

哪些史书是典志体通史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度有所撰的《通典》(之前有刘知几之子刘秩所著的《政典》,杜佑《通典》在其基础上加以扩充,故其书为《通典》所代,未流传于世。),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计九门,门下有子目,子目之下又有细目。全书内容采自五经群史,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之末。
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348卷,较《通典》有所增益。《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南宋郑樵《通志》,是纪传体史书,典制部分称为“略”。从全书性质上看,属于纪传体通史。
“三通”都有续作,至清代累计为“十通”。其中官修的有续三通接正三通叙述至明末,清三通接续至成书之时,即乾隆五十年左右。因《通志》为纪传体通史,续作仅接续二十略这一部分。六部大书合计1560卷。清末刘锦藻又以个人之力成《续清文献通考》400卷,续至清末。
此外断代典制体史书始于唐代苏冕的《会要》40卷,记唐高宗至德宗时事,宣宗时,又有《续会要》40卷,因其断代成书,易于续作,后历代多有撰修。
———————依上,杜佑《通典》与马端临《文献通考》为典制体通史。
参考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瞿林东《中国简明史学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7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