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民起义·叶宗留_邓茂七起义历代农民起义·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明王朝到英宗统治时期,政治上已走上衰败的阶段。皇室、官僚、地主疯狂地兼并土地,他们通过租赋徭役和高利贷,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大批农民纷纷流亡,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浙江、江西、福建三省向来是土地兼并剧烈的地区,农民大多沦为佃户。许多农民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被迫流亡到山区开荒耕种或结伙采矿营生。但是明朝政府害怕人民聚集深山难以控制,屡申封山禁矿的政策,严禁流民入山采掘,原来一些采矿的手工业工人和流民失业,并下令凡私自开矿的处死刑,家属发配边疆,还经常派兵搜山镇压。在这种情况下,以叶宗留为首的采矿工人便首先发动起义,进行斗争。
叶宗留,浙江庆元人,为了寻找生活出路,1442年,他率领一支有一千多人的矿工队伍,潜入被明政府封禁的铜塘山和福建宁德县宝丰场开采银矿,遭到福建官军的追捕。1447年,叶宗留率领矿工举行起义,自称“大王”,率领起义军从浙江庆元出发,兵分两路,向闽北和江西挺进,控制了闽赣交通要道。叶宗留起义不久,福建又爆发了邓茂七起义。邓茂七,原名邓云,江西建昌(今南城)人,佃农出身。因在家乡杀死地主,逃到福建宁化(今清宁)陈正景家,改名茂七。后因受地主豪绅的迫害,又逃往沙县二十四都,为地主佃耕。沙县地主对佃农的剥削十分残酷,除征收沉重的田租外,还有名目繁多的租赋。邓茂七号召佃农拒绝交纳租赋,领导佃农们斗争。地主向官府控告邓茂七,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县官立即派人前来逮捕。邓茂七率众拒捕,把前来镇压的官军三百余人杀死,于1448年2月与陈正景聚众誓师,正式宣布起义,率领起义军进攻沙县、龙溪、上杭等地,贫苦的农民纷纷响应,革命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邓茂七以沙县陈山寨为根据地,称“铲平王”,并设官署、封官职,建立农民政权。同年9月,明朝政府派都督刘聚、陈荣和都御使张楷等率军入闽镇压。当官兵到达江西广信铅山黄柏铺时,叶宗留率起义矿工英勇狂击,全歼陈荣所部二千五百余人。叶宗留也在这次战役中不幸牺牲,余部继续战斗,与邓茂七军“互为声援”,使得明朝军队两面应战,疲于奔命。与此同时,由于邓茂七起义军攻占将乐、连城、上杭等二十多州县,队伍发展到五十多万人,明朝政府十分恐慌,急忙派宁阳侯陈懋为“征南将军”率军镇压。1449年2月,混进起义军内部的地主分子罗汝先暗中勾结官兵,邓茂七中伏牺牲,余部继续战斗。后来,明朝军队攻入起义军的据点陈山寨,起义才告失败。邓茂七起义军被镇压后,明朝政府集中兵力,围剿叶宗留起义军,余部1450年才被镇压下去。
叶宗留、邓茂七领导的矿工和农民起义虽然被明朝军队镇压下去,但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明朝的反动统治,鼓舞了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压迫、剥削的革命斗争精神,此后十几年间,荆襄地区流民又发动了规模更大的起义斗争。
叶宗留是怎么起义的?明朝初年,金银等矿皆属官矿,由国家经营,严禁民间开采。明中叶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普遍使用白银,朝廷更屡下禁令,封禁矿区,加重“盗矿”处罚,以达到严格控制矿源的目的。但明中叶土地兼并日趋激烈,农民处境急剧变化,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入深山,从事开矿,以图温饱。叶宗留,庆元(今属浙江)人。正统七年(1442),他与王能、郑祥四、苍大头、陈恭善等聚众千余人,进入浙闽赣交界的仙霞岭山区开采银矿,但在朝廷的逼迫下,仍然不能维持生计,遂于十年起义。起义军进攻永丰(今江西广丰),大败明政府派往镇压的官军,但永丰知县邓容以招抚手段使王能等三十五人投降,又诱杀郑祥四、苍大头等三百多人。叶宗留率众逃到处州(今浙江丽水)、云和(今属浙江)、政和(今福建松政东南)等地,继续采矿,同时积聚力量,准备伺机再起。十二年(1447)叶宗留重举义旗,自称“大王”,攻打政和县城后,还师庆元,发展队伍,训练部卒,随后转战福建浦城、建阳、建宁(今福建建瓯)。不久,分兵于江西铅山(今上饶西南)车盘岭,控制了闽、浙、赣交界地带,声势大振。十三年(1448)春,福建爆发邓茂七起义,明朝统治者派遣都御史张楷,都督刘得新、陈荣前去镇压。叶宗留为配合福建义军,将这支官军阻于广信(今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使之不得进入福建。十一月,在建阳黄柏铺,叶宗留起义军与官军进行了殊死战斗。叶宗留身着红衣,率领起义军奋勇杀敌,不幸中流矢牺牲。起义军拥戴其子叶希八为领袖,在玉山(今属江西)十二都激战,大败明军,杀都督陈荣、指挥戴礼,都御史张楷逃奔福建。此后,起义军更加壮大,与邓茂七起义军互为声援,明军两面受敌,疲于奔命。叶希八又率师回浦城,攻占龙泉(今属浙江),屯于云和、丽水。陶得二、陈鉴胡率众加入。以后,主力入据云和山中。不久,直捣处州。守将频频告急,明廷命都指挥徐恭为总兵官,率兵两千驰往救援,也为起义军声势所吓,守城不敢出。叶希八一面攻打处州,一面声言夺取金华,又分兵广信,杀永丰知县邓颙。陈鉴胡破浙江松阳(今浙江丽水西)、龙泉,活动于浙江武义、义乌、东阳一带,自称太平国王,改元泰定,但不久受招降。十四(1449)年五月,明军在镇压了邓茂七起义后,由闽入浙,集中兵力围攻叶宗留起义军余部。在张楷的诱逼之下,景泰元年(1450),叶希八、陶得二先后投降,起义失败。明统治者血腥屠杀这一地区的起义者及百姓,在起义军主要根据地铜塘封禁数十里,山塘地皆不得耕种,并为加强统治,于次年在浙江分丽水、青田两县为云和、宣平、景宁三县,在福建置永安、寿宁两县。
明朝中期,在全国各地先后爆发了几次农民起义?明朝中期,在全国各地先后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规模较大的三次是正统时赣浙闽山区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天顺、成化时荆襄郧阳山区刘通、李原领导的农民起义和正德时从河北平原发动的刘六、刘七起义。此外,还有与河北起义相配合的江西农民起义和四川农民起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7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研究·主要诗集·总集·近代诗钞
下一篇: 纳兰性德《饮水词钞序》诗词注释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