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杀身成仁》孔子提出的殉道观。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不苟且偷生而损害仁德,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在孔子那里,“仁”既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各种善德的概括,举凡人类的一切美德,甚至人性本身,都可以用这个“仁”字来表达。因此,这个“仁”字,应相当于西哲所谓“真理”。孔子所谓“当仁,不让于师”,就类似亚里士多德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孔子所谓“杀身成仁”,就类似今人所谓“为真理献身”。这种以身殉道的观念对孔门弟子颇有影响。如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张说:“士见危致命。”后来,“杀身成仁”便成了一句成语,指为真理或正义的事业而不惜献身。
杀身成仁是什么意思杀身成仁 [shā shēn chéng rén]
基本释义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褒义
出 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杀身成仁的意思杀身成仁的意思是不惜舍弃生命以成就崇高的理想和正义的事业。
成:成全,成就;仁:仁德,仁义。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古义:原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
今义:后指不惜舍弃生命以成就崇高的理想和正义的事业。
引证:
论曰:“……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后汉书·卷四十·班彪列传下》
自周汉迄于巨唐,杀身成仁,代有髦杰,莫不显一身之义烈,未有系一国之存亡。——唐·李德裕·《三良论》
夫君子之所重者,名节也,故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宋·苏轼·《乞将章疏付有司札事》
钱先生是地道的中国人,而地道的中国人,带着他的诗歌,礼义,图画,道德,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老舍·《四世同堂》四十
句子:
1、贪生怕死,不是大丈夫;杀身成仁,才是奇男子。
2、有纵横捭一言兴邦者,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者。
3、日军破城后,官兵们“不愿受暴敌残杀,均以手榴弹自炸而死”,“临难不苟,杀身成仁”与山河共存亡的矢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7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南湖集
下一篇: 杜甫《望岳》咏东岳(泰山)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