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古代典籍·经传释词

大道家园 2023-07-30 14:04:59

古代典籍·经传释词古代典籍·经传释词

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编撰的一部汇释古代经籍虚词的训诂字典。共10卷,约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鉴于汉代以来的训诂著作偏重于实词的注释,而对语气词和虚词却很少研究,或者以实词义来训虚词,结果扞格难通。因此,王引之在其父王念孙的指导下,遍搜“九经”、“三传”,以及周、秦、西汉古籍中的虚字(即单音虚词)160个字,对前人有训释而不完备的加以补足,对前人有训释而错误的加以纠正,对前人无训释而如今仍难理解的加以训释,对前人无训释而今人又容易理解的则不作解释。本书的体例是,词目有异读的,分列不同条目;有异体的,附注于词目之下;用法相同、意义相通的异体,归于同一条目之下。一般来说是先解释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引传注或辞书的解说,有时也引“家大人曰”(即指王念孙的话),有时也有他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此书体例完整、条理清晰。所引例证极为丰富,由此其可信度颇高,和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一道,成为后代学者案头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本书较《助字辨略》晚出约一百年,为后人所重视,评价极高。后人认为该书“(引书)皆确凿可信,不特为经解之助,且于研究文法,亦多裨益”。但由于本书取材范围重在“经传”,引用材料的下限为西汉,在这一点上不如《助字辨略》取材广泛,因此,它的价值受到一定的局限。后人孙经世有《经传释词补》、《经传释词再补》,补充王引之遗漏的内容;吴昌莹有《经词衍释》亦是补漏作品。

《经传释词》的主要成就,在于它开创了虚词研究的新局面,创立了一种新的认识语言文字的方法,对后代虚词的研究影响巨大;再者,它运用“因声求义”的训释方法,找出了许多前人未发现的虚词,极有创见。另外,它参考了多种古代典籍,纠正了许多前人的误解,为后学扫除了障碍。本书是王引之代表作之一,与《经义述闻》、《读书杂志》、《广雅疏证》合称高邮王氏父子的“王氏四种”。版本有守山阁本、丛书集成本、《皇清经解》本、中华书局1956年本、岳麓书社1984年本以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本。

经传释词名词解释是什么?经传释词名词解释:训诂学着作。

10卷。清王引之撰。本书主要从经传本文和注文中选取例证来证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所收各字,先说明用法,后列举书证,追源探流,论断多正确。

对一个字的不同用法也一一证释辨析。全书体例一贯,条理清楚。

但取材狭窄,只引九经三传和周秦西汉之书,东汉以后之书概不收录,且对书面语外词语,因其易晓“略而不论”,故全书收词仅160个,对虚词的研究有较大局限性。

训释词字的方法也有六种:

或举同文以互证;或举两文相比较;或因互文而知其同训;或即别本以见例;或因古注以互推;或采后人所引以相证。

本书和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都很有益于学者,是近代必不可少的书。汉代通儒如郑玄,也有因不明语助而产生错误之处。如《礼记·曲礼》“若夫坐如尸立如齐”,“若夫”一词怎么解释,历来说法不一。

以上内容参考:-经传释词

《经传释词》收集了多少个虚词?《经传释词》一书中共搜集周、秦、西汉典籍中的虚字一百六十个,按古音声部加以排列。对每个词目,先说明用法,再援引例证,追溯其原始,述其演变。其中引用其父观点的部分,以“家大人曰”注明。此书引证广博,条理清晰,见解精辟,极富创见性,可帮助初学者清除无谓的虚字障碍,并对古汉语语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