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学·礼制·礼器
祭祀用的器具。包括鼎、俎、豆、鬲等食器,爵、尊、彝、卣等酒器,钟、鼓、磬、铙等乐器,以及所谓 “玉帛”。玉帛指祭祀时用的璧、琮、圭、璋、琥、璜等玉器和束帛 (每束十卷,每卷长短和色彩都有规定)。祭祀时将玉器放在束帛上面,然后上供。玉帛还广泛用在其它典礼中,因此成为礼器的代名词。孔子曾说: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据说,夏禹在涂山会合诸侯,当此之时,“执玉帛者万国”。玉帛又成了和平的代名词,类似 《圣经·创世纪》 中衔着橄榄枝的鸽子,后来汉语中就有了 “化干戈为玉帛” 的成语。在所有礼器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鼎,被称为“国之重器”。鼎最早是炊具,基本形状象圆锅架在三条足上,所以汉语中有 “鼎足而三”、“三国鼎立”等说法。后来演变为礼器,用青铜铸成,祭祀时用来装胙肉。古代王公贵族铸鼎铭刻祖先的功绩,藏在宗庙。地位不同,鼎数以及装饰都有差别: 天子九鼎,饰以黄金; 诸侯七鼎,饰以白金;卿大夫五鼎,饰以铜; 元士三鼎,饰以铁。古代有夏禹铸九鼎的传说,“九鼎”象征九州,表示天下一统的意思。这样,“定鼎” 就有了统一天下的含义,后来特指“定都”; 而 “问鼎” 则表示有取代之心,春秋时代,楚子有觊觎周室之意,向周大夫王孙满打听周鼎的轻重,王孙满回答: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5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