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杨衒之感兴衰而撰《洛阳伽蓝记》魏晋南北朝·杨衒之感兴衰而撰《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一姓羊,北魏人,家世爵里生卒不详。武定五年(547),杨衒之行役重游洛阳,目睹城郭崩毁,寺庙颓坏,强烈的昔盛今衰对比,使杨衒之大为感慨,因而作《洛阳伽蓝记》。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例》:“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坵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
《洛阳伽蓝记》是什么?《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在《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简称《伽蓝记》,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
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伽蓝(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一同,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据书中自言,作者在魏孝庄帝永安年间(528年-529年)曾官奉朝请,见帝都洛邑极盛时。时隔二纪,孝静帝武定五年(547年),因行役重览洛阳,见其“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甚至连钟声都罕闻。追思往昔,难免黍离麦秀之悲,故撰斯记,传诸后世。
洛城自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于此,直到孝静帝天平元年(534)迁都邺城止,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尤其是孝文汉化后,洛阳城达到空前的繁荣,一时文物典章都极为可观。其间因为天子后妃带头佞佛,王公士庶竞相舍宅施僧,上起太和(477-499)末,下至永熙(532-534),四十年间,修建寺宇达到一千三百余所。这些浮图建筑的壮丽,装饰的华美和贵家的豪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寺院见证了北魏京师洛阳的兴废,不少大伽蓝(如胡太后建造的永宁寺(516-534))还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
《洛阳伽蓝记》作于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534年)后,杨炫之借佛寺盛衰,反映国家兴亡,其中既寄托了故国哀思,又寓含着治乱训鉴。至于缀拾旧闻掌故,详述京城地理,正《魏书》之曲笔,补史志之阙失,于历史地理研究亦占重要地位。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s/1SbMnsr2j6oGYBijFvRJFsg
?pwd=3h4g 提取码: 3h4g
《洛阳伽蓝记》是什么《洛阳伽蓝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人杨炫之的散文著作。
杨炫之,《魏书》不曾为他立传。所以,他的生卒籍贯不详。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附《杨炫之小传》说:“炫之,一姓羊,北平人,魏末为抚军司马,历秘书监,出为期城太守,齐天保中卒于官。”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一书中自述“永安中(528—530)炫之时为奉朝请”,武定五年(547)因行役,重览洛阳。著《洛阳伽蓝记》时官衔是“抚军司马”。《广弘明集》载“元魏末为秘书监,见寺宇壮丽,损费金譬,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
北魏统治者崇信佛教,仅洛阳就有佛寺1300余所。中经战乱,大都残毁。《洛阳伽蓝记》这部记述佛寺园林风物建筑的散文著作,以北魏都城洛阳佛寺园林为中心,广泛地记叙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历史沿革,世事兴衰,轶事传闻。杨炫之写这部书,原来是有一定思想寄托的,他在《洛阳伽蓝记》序言中说:“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坐观音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稼,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离黍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
《洛阳伽蓝记》每记一寺,都写它的历史或传说。有的还记述与本寺相关的神话和异闻。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朝廷变乱、诸王废立、达官显贵的腐化荒淫生活、文人学士的风流韵事。如记高阳王寺: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道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舆、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槛,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轕周通。童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霄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日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
记高阳王寺侧重写高阳王元雍穷奢极欲、腐化堕落的生活,而《洛阳·景林寺》则重在写景状物:
景林寺,在开阳门内御道东。讲殿迭起,房庑连属,丹槛炫日,绣桷迎风,实为胜地。寺西有园,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禅房一所,内置祗洹精舍,形制虽小,巧构难加。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同岩谷,静行之僧,绳坐其内,飧风服道,结跏数息。
这些寺院清净肃穆,令人身心陶醉。写《永宁寺》:“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更是有声有色,大有警钟长鸣、劝世行善、修成正果之意。至于《法云寺》,写洛阳大市东、南、西、北四市工商业繁荣和富人的豪华奢侈的生活,穿插在当时广为流传的人物故事中,使文章摇曳多姿,情趣浓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尤其《白马寺》更是古今中外闻名,是“极佛境界亦未有此”的古代建筑。文学美文描写艺术的建筑,堪称绝妙文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4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魏征《述怀》言志抒情唐诗赏析
下一篇: 痖弦:如歌的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