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论研究文献·《文赋》与《诗品》·关于《诗品》的历代著录及校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文献·魏晋南北朝文论研究文献·《文赋》与《诗品》·关于《诗品》的历代著录及校注
《隋书·经籍志》著录《诗评》3卷,钟嵘撰。注:“或曰《诗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诗品》三卷,梁记室参军颍川钟嵘仲伟撰。以古今作者为三品而评之。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六十九人”。今传各本似犹存旧貌。唯流传既久,鲁鱼亥豕,脱讹甚多。20世纪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事于此书的校勘,较有价值的著作有:钱基博《钟嵘〈诗品〉校读记》、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车柱环《钟嵘〈诗品〉校证》、陈庆浩《钟嵘〈诗品〉集校》、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等。
最早为《诗品》全面作注当推陈延杰的《〈诗品〉注》等。其后有古直《钟记室〈诗品〉笺》、许文雨《〈诗品〉释》、黄侃《〈诗品〉讲疏》、叶长青《〈诗品〉集释》。这些注本多仿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和李善《文选》注,注重典实,释义不多。近十余年,国内出版了萧华荣《〈诗品〉注释》、向长青《〈诗品〉注释》、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赵仲邑《钟嵘〈诗品〉译注》、曹旭《〈诗品〉集注》等。
关于《诗品》,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譬如《诗品》中的重要概念如“奇”、“风力”等如何理解?还有一些故实如谢灵运逸话等如何看待?《诗品》何时传到域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诗品》的理论体系及批评方法如何评价?这些都需要结合当时的文学背景予以阐释,尽管有许多学者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但问题丛生,迄无定论,正说明还有进一步研讨的余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文学批评的篇章和著作魏晋南北朝时文学批评的篇章和著作是曹丕《典论·论文》 、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萧统《昭明文选》。
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具有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经过萌芽、开创、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并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中心在江南。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成就,南朝远远超过北朝,文学理论批评更是如此。
扩展资料这一进步,也普遍反映在当时的史学著作中。如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认为文学创作不同于经史之作,其特点是“直举胸情,非傍诗史,……高言妙句,音韵天成”,并认为谢灵运的创作是“兴会标举”。
《文选》李善注:“兴会,情兴所会也。郑玄《周礼》注曰:‘兴者,托事于物。’”认为文学创作是“情兴所会”的产物,既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应“托事于物”,具备具体、形象的特点。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则认为“文章”是作者“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要“图写情兴”、“事出神思”,富有艺术想象性。
这些见解,更加切合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兴会”之说,后来又发展成为“兴趣”等,对后世的诗论发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怎样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末献帝建安年间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立,中间经历西晋短暂的统一,随即“永嘉之乱”酿成南北分裂,北方匈奴等五族入侵,南方东晋偏安一隅,最后被宋刘裕取代,而转为南北朝时期,直至隋文帝统一中国,历时近4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魏晋文学和南北朝文学。
东汉末年,皇朝的统治被农民大起义摧垮,魏、蜀、吴政权相继成立,出现三国鼎立局面。这一时期由于思想比较活跃,使魏国建安文学得以兴盛。曹操父子三人(称“三曹”)和“七子”是这个文人集团的主要人物,又以曹丕、曹植为核心。曹操的诗文表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壮阔胸怀和豪迈气概;曹丕的诗歌清丽隽秀;曹植的作品则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孔融、陈琳、王粲等“七子”也各标其美。但建安文学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就是“慷慨悲凉”,作者关心现实,面向人生,作品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变故和人民的疾苦。后人称这些时代特征为“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受到推重。以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咏怀诗》为代表的正始文学,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但受老庄、玄学影响,对现实多持冷淡的态度。
西晋时期作家颇多,但成就不高。文学却已进一步自觉起来,指出了“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的特征。陆机的拟古诗作影响了后人,他的《文赋》是一篇论文名作。潘岳的《悼亡》之作,传诵千古。左思的诗作寓咏怀于咏史,笔力雄厚,成就最高。张华除诗赋外,所撰《博物志》是现存志怪小说中较早的一部。东晋时期,文坛流行玄言诗赋,它是时代清谈务虚风气的产物。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其诗作写出自己从仕官到归田的生活体会,自然朴素,直率新鲜,蕴含着淳朴高尚的思想和美学价值。这一时期小说创作开始兴盛,一类为因巫风盛行、佛道传播而产生的鬼神志怪作品,一类为以清谈风气影响而产生的记载士大夫轶事清言的志人作品。志怪小说名作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先驱则有裴启的《语林》,还有葛洪的《西京杂记》(托名刘歆)。
南朝文学是指东汉以后,在江南地区连续出现的宋、齐、梁、陈4个朝代的文学。由于江南物力富饶,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豪门士族垄断了文化,并造成了普遍重视文学的时尚和文坛的繁荣。但是由于时代政治形势的动荡和作家生活的优裕与思想的消沉,又造成了作家作品数量之多和作品内容的单薄空虚。作品在描写自然、爱情、友谊时不乏真情,但大量的属饮宴、应酬、咏物之作,有的为艳体诗。为了掩饰内容的贫乏,作家们十分重视形式的精美,追求辞藻的华丽,声律的和谐和属对的工切,轻靡绮丽成为这一时代的文学风貌。
南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诗歌和骈文。代表作家有刘宋时期的鲍照、谢灵运。鲍照的乐府诗强劲奔放,充满悲愤不平;谢灵运的山水诗精致清新。梁代的宫体诗讲究调声选色,规整工丽,突出的作家有谢朓、沈约、江淹等。
南朝小说也可分为轶事和志怪两类,前者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后者有刘义庆的《幽明录》等。
文学批评在南朝时代有充分的发展,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巨著,钟嵘的《诗品》是一部重要的诗论专著。南朝文学虽然内容贫乏,但其形式的成熟,为光辉灿烂的唐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北朝文学指北魏、北齐、北周三代的文学。它繁荣于后期,但在诗、赋和骈文方面,成就难与南朝相媲美。
散文方面,出现了一些著名作家,如郦道元的《水经注》,虽为学术著作,其中写景的一些片断,为后人传诵;杨A之的《洛阳伽蓝记》,虽不完全是文学作品,但有些部分的文采,也被人们喜爱。今存少数民族作品《敕勒歌》,则历来被视为诗歌中的杰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3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诉衷情》漱玉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