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作名·晚晴诗词研究·诗作名·晚晴
唐诗篇名。五律。李商隐作。见明刊本《李义山诗集》卷三。据诗意,可能作于大中初(847)商隐随郑亚赴桂海时。诗云:“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其中三四两句抒发久受压抑,暂得宽解,对前途有所期望而又不敢奢望的复杂心情,历来受到激赏,写景寓情,达到情景交融、自然熨贴、浑化无迹之境,且所抒感慨富含人生哲理,颇易引起共鸣。钟惺《唐诗归》谓此二句“妙在大样”,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赞其为“大家数语”,理由即在此。后二联,亦有“妙于纤细”(贺裳《载酒园诗话》)、“有意无意,亦是少陵遗法”(《唐律消夏录》)的好评。此诗系李商隐即景抒情而有寄托、有寄托而不落痕迹的佳作。
李商隐的唯美诗《晚晴》,写了些什么?请赏析《晚晴》,诗题名:其内容应该是写晴天傍晚时候的景色或景物。
全诗文如下: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纵观全诗,根本就无实句来赞美“晚晴”景急的,都是透过细致入微地描写景物来彰显本质内容的。写了些什么?深居住地、季节时间、阁楼小窗以等,其中直抒的一句属于“天意、人间”。诚然,景物描写是有一定难度的,那这首诗《晚晴》该如何赏析呢?
自古以来,诗,多半抒情言志。李商隐的这首唯美诗《晚晴》也不例外,我们暂且不言及它,仅就诗文作一个赏析。
首句: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诗人居住地在俯城外,这一天看“晚晴”时间,应该是春天刚过去,初夏才来到。住在城外利于看到“晚晴”的景象,同时又是在初夏的一天,因阳光强烈比春天里的朦胧要清晰的多了。
颈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这两诗句有一前置条件,那就是初夏时节雨水偏多。在历经阴雨后,这一天突然晴了,草也舒心了,好像天之怜惜吧。至于“人间重晚晴”,那是人们喜欢看晚景,也形成一种喜好。
颔句:并添高阁迵,微注小窗明。久雨后初晴,可以说是云消雾散、阳光明媚,这恰与诗人所住的阁楼相映成趣,便有“并添高阁迥”。那“微注小窗明”,则是同步形成的景致。说明诗人登在阁楼上,由外及内,把阳光化了,穿过窗户,那微弱而柔和的光使室内明亮起来。
尾句: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这就是个“一语双关”,既有鸟巢被天晴的真实画面,又有飞鸟在空中,因羽毛被阳晒而变得轻捷的陈述。鸟,白天晨起就去寻食,它离开了巢,空反而更利于太阳把它晒干。同样的道理,昨天的大雨将鸟儿的羽毛湿透,今早飞岀去了,是不是因天晴了,羽毛干了,回飞时也轻快多了。
总之,要想真正地赏析李商隐唯美诗《晚晴》,就要根据他本人的内心世界来探究。
晚晴古诗带拼音版译文晚晴古诗带拼音版译文
《晚晴》
唐·李商隐
shēn jū fǔ jiā chéng,chūn qù xià yóu qīng。tiān yì lián yōu cǎo,rén jiān zhòng wǎn qíng。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bìng tiān gāo gé jiǒng,wēi zhù xiǎo chuāng míng。yuè niǎo cháo gàn hòu,guī fēi tǐ gèng qīng。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晚晴》是李商隐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有寓托的诗,作者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将自己思想感情也寄托了进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3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