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中的性灵说是什么意思创作中发抒自我真性情、真感情的艺术主张。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写真实感情,“光景常新”而不落俗套,着眼于诗歌之审美价值。诗词虽同一机杼,然词家意象颇有不同。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信是慧业词人,其少作未能入格,却有不可思议,不可方物之性灵语,流露于不自知。”又云:“自性灵中出佳”,“以性灵语咏物,以沈著之笔达出,斯为上上乘。”此指词人独抒性情,真实自然,各有心胸。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谓李煜《望江南》(多少恨)等,“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
什么是性灵说“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
性灵派主要活跃于清中叶,以乾嘉时期大诗人袁枚、赵翼、张问陶等为代表,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反对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性灵说”的缘起
“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以晚明文学革新派——“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为标志,在晚明诗歌、散文领域,掀起了以反对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模拟风气为内容。
强调文学创作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追求个性风格面目的文学革新思潮。清代袁枚在诗歌评论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艺术创作主张,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袁宏道在《叙小修诗》称其弟之作: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习气之故也。
以上内容参考--性灵派
性灵说名词解释“性灵”说是明清之际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首次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认为《周易》是一部“性灵之书”,是“天地之心”。“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性灵”说是对宋明理学“理在事先”、“理存心中”的理论的一种发展。“性灵”说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把封建的伦理道德说清楚,也不能科学地解释《周易》,因而不能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中的主流思想,也没能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诗《罗隐·筹笔驿怀古》注释与赏析
下一篇: 唐诗·总论·盛况·体制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