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什么意思虽千万人吾往矣【题解】
本则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1):“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2),虽褐宽博(3),吾不惴焉(4);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注释】
(1)子襄:曾子的弟子。(2)自反:自我反省。缩:直;正义。(3)褐宽博:穿宽大粗布衣服。借指贫贱者。(4)惴:害怕。这里是“使害怕”、“恐吓”的意思。
【导读】
真正的勇不是好勇斗狠,而是以义为先。如果反躬自省,觉得义不在我这一边,那么,即使对方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人,我也不会去恐吓他。这就是知耻。如果反躬反省,觉得义的确在我这一边,那么就算要面对千军万马,我也一往无前,无所畏惧。这就是“大勇”,真正的“勇”。在道德沦丧、正统的伦理纲常坍塌的时代里,孟子所提倡的义似乎很不合时宜,但是他没有向强大的世俗低头,而是始终维护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成就了伟大的人格,也影响了历史,其精神不朽而世代相传。
虽千万人吾往矣 什么意思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句俗语,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著作《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如下: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白话释义:
公孙丑问道:“如果让您担任齐国的卿相,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
孟子说:“做到这点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动心了。”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孟子说:“有。
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
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培养勇气的方法,)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
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吓。
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孟施舍之勇是以不胜为胜,是敢拼之勇,对自己所做之事无所畏惧。孟施舍的守约,就是坚守一定的原则,即“视不胜为胜”,不像北宫黝没有原则的睚眦必报。但孟施舍的守约守的只是气。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尽管孟施舍的守气有了一定原则,但与曾子转述的孔子提倡的大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曾子实践的是孔子提倡的大勇,这个大勇是有原则的,“约”就是原则。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孔子提倡的大勇与北宫黝孟施舍的斗狠斗勇有本质的区别,是君子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是勇于坚持正义而修正错误,勇于反躬自省。该前进,不以平民身份为卑;该退缩,不怕被人耻笑,当着成千上万的人的面也要退缩,是特立独行,是当仁不让。
它既不是打架斗狠,也不是自不量力,而是理性支配下的行为,义无反顾,不在意身份高低,不患得患失,不顾虑多少人知晓。
-虽千万人吾往矣
虽千万人,吾往矣,什么意思道(真理)在的地方,纵然面对万千人(意即很多人)都反对,我也勇往直前。
"虽千万人,吾往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孟子•公孙丑上》说: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拓展资料 孟子是在与公孙丑讨论关于勇气的话题的时候,讲出这番话的。据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
北宫黝(齐国的勇士)锻炼勇气的方法是,肌肤被刺而不躲闪(“挠”是“退却”的意思),眼睛被戳都不眨一眨。别人对他有一点点侵犯,在他看来,都像是在大庭广众下被鞭打一样,不能忍受。对于侮辱,无论是来自卑贱的人,还是来自大国的君主,他一概不容忍。在他看来,刺杀一位大国的君主,跟刺杀一个穿粗布衣服的卑贱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对于诸侯,他毫不惧怕(“严”是“畏惧”的意思),挨了骂就一定回击。
孟施舍(无从考证,大概是另外一位古代勇士)培养勇气的方法与此不同。他说:“我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跟对待足以战胜的敌人一样。如果先估计敌人的力量然后才敢前进,在确定能够取胜的情况下才敢与敌人交锋,这种人如果遇到数量众多的敌军一定会害怕。我怎么可能每战必胜呢?只不过是能够无所畏惧而已。”
孟施舍跟曾子(孔子的弟子)类似,北宫黝跟子夏(孔子的另一位弟子)类似。这两个人的勇气,谁更强一些,我也不知道,但是孟施舍的方法比较简便。
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希望能勇敢吗?我曾从孔子那里听到关于大勇的:如果反躬自省,觉得正义不在我这一边,那么,即使对方是一个卑贱的人,我也不会去恐吓他。如果反躬自省,觉得正义的确在我这一边,那么,对方纵然有千军万马,我也会勇往直前。”
孟施舍的方法是保持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势,曾子则把勇气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这样看来,曾子的方法更加简便一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1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