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历代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激增,由它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大肆搜刮。地主、官僚等也加剧土地兼并,广大人民的负担十分沉重。加上连年灾荒,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堪忍受的人们纷纷起来反抗。鸦片战争以后十年间,汉、壮、苗、瑶、藏等各族人民的起义不下一百多次,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掀起的反抗斗争,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而广西成为三省反抗力量汇合的基地。到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前,广西的天地会起事多至数十次。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组织,互不统属,以至被清朝政府各个击破,或分化瓦解。而洪秀全、冯云山等创立的拜上帝会则有比较明确的纲领和严密的组织,逐渐成为一支反抗清朝反动统治的巨大力量。
洪秀全,小名火秀,原名仁坤,1843年自己改名为秀全,广东花县人,自幼读书,熟悉《四书五经》。因家庭生活困难,16岁被迫失学,后担任村里的私塾教师。他从16岁起先后四次赴广州参加取得秀才功名的科举考试,均告失败。考场的失意,使洪秀全了解到了社会现实,开始对社会不满。1843年他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传播基督教义的书籍《劝世良言》,受到启发,自行“洗礼”。又毅然抛弃了“至圣先师”孔子牌位,公开向封建制度的思想支柱挑战。他创立了拜上帝教,劝人敬拜上帝,开始从事传教活动。他又说服了表弟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信仰拜上帝,接受洗礼,加入拜上帝教。冯云山,原名冯乙龙,家住千落地,距官禄㘵五里,是洪秀全的同乡同学。他饱读经书,而屡试不第,无奈沦落为塾师。他加入拜上帝会后,成为洪秀全最得力的助手。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离开花县,到广西贵县传教。9月冯云山转到地势险要的紫荆山区。11月,洪秀全返回广东花县,一面教书,一面传教。1847年夏,洪秀全返回广西,到桂平紫荆山和冯云山会合,加强革命的宣传组织活动,为发动起义做准备。拜上帝会在发展和斗争中,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成员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拜上帝会的迅速壮大,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小股清军几次向金田村(当时拜上帝会会众团营地点)进攻,均被拜上帝会击败。10月清政府起用前任云贵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11月,林则徐行至广东普宁县途次病死,清廷改派前两江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前往镇压,妄图把太平天国起义绞杀在摇篮里。1851年1月1日,拜上帝会会众在金田附近的蔡村江大败清军,稳定了金田的形势。1月11日,拜上帝会会众在金田地区庆祝洪秀全三十八岁生日和战斗的胜利,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起义从此开始。
金田起义后,清政府从各地调兵围攻,妄图扑灭起义的烈火。太平军面对顽敌,英勇抗击,9月,攻克永安城。在永安太平军进行了休整补充,制定了各种制度。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诸王都归东王节制。太平军在永安半年多,一面坚守,一面整顿内部;然后突围北上,进军湖南、湖北。在进军途中,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牺牲,起义军失去了两位重要的领导者。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然后沿江东下,3月19日,一举攻克南京,于是在这里定都,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颁布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以后,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钦差大臣向荣带清军一万多人在天京城东沙冈、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4月16日,另一钦差大臣琦善带直隶、陕西、黑龙江、吉林等地马、步军一万八千人,在扬州城外五台山等地建立江北大营,清廷企图依靠这两支力量,阻止太平军向南北进攻,进而扼杀太平军。由于八旗、绿营军的溃败,清咸丰帝于1853年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反动武装。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其中之一。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出身地主家庭,1838年成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又从顽固守旧的倭仁(蒙古正红旗人,内阁大学士)讲习程朱道学。清道光末年官至侍郎。1853年初,他因丧母在籍,咸丰帝命他在长沙办团练。他训练了一支反动的地主武装——湘军。1854年3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共一万七千多人,投入战场,对抗太平军。1853年到1856年,太平军处于战略进攻阶段。洪秀全派出的北伐军跨过黄河,打到天津附近。虽然进攻北京的目的没有实现,但清朝咸丰皇帝及王公贵族吓得丢魂丧胆,已经作了迁都逃跑的准备。
洪秀全派出的西征军横扫大江南北。到1856年秋天,长江上自武汉,下至镇江,包括安徽、江西的大部,湖北东部及江苏西南部的大片河山,尽归太平天国掌握。然而正在这样关键时刻,革命队伍内部发生了叛乱和分裂。东王杨秀清由于屡立战功,逐渐居功自傲起来。1856年秋,他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被迫答应杨秀清的要求,但立即密令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湖北督师的石达开迅速返回天京。韦昌辉接到密令后,立即率领心腹部队三千多人于深夜返回天京,将杨秀清和他的眷属及二万多人杀害。石达开从湖北回到天京后,责备韦昌辉不该滥杀,韦昌辉又将石达开一家老小全部杀害,只有石达开幸而逃脱。韦昌辉的滥杀激起了太平军将士的愤怒。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太平军将士于11月初杀死了韦昌辉及其心腹二百多人。11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虽命他提理政务,但又命自己的两个兄弟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与石达开同理政事,以牵制石达开。石达开于1857年6月离开天京,率部独立作战。他的这一行动,使太平军的兵力大大分散和削弱,便利了敌人的进攻。加上领导集团的分裂,破坏了内部团结,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清政府则趁机重建一度被太平军破坏了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面对这种不利形势,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贫穷出身的优秀青年将领,如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让他们指挥作战,重振军威。从1858年夏天起,太平军开始发动反攻。在天京外围和安徽战场上,屡次打败清军;在上海和浙江战场上,又把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洋枪队”打得溃不成军。1859年春,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草拟了《资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但是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使太平军的处境十分困难。1861年9月5日,太平军的军事重镇安庆失守,陈玉成被迫退守庐州,湘军乘机扑向庐州,陈玉成不幸被捕,于1862年6月4日,在河南延津被杀,年仅二十六岁。他的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重大损失。1862年初,清政府任命曾国藩部下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曾国藩指令左宗棠、李鸿章从浙江和江苏下手,联合英、法干涉军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在安庆坐镇,直接指挥江苏布政使曾国荃率湘军主力三万多人,进逼天京。
太平军担负着三面作战的任务,除曾国藩湘军外,又遇到作为湘军的补充力量——李鸿章的淮军。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咸丰帝号召各地地主组织武装团练后,他开始编练淮军,淮军也是一支反动的地主武装。战事对太平军来说,越发不利。虽然在上海李秀成率太平军曾打败英法联军,但由于湘军进逼天京,李秀成被迫回援,给上海的中外反动势力以喘息机会。1862年6月,湘军围困天京以后,李秀成率太平军为解天京之围与湘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由于太平军上上下下人心不齐,战斗力下降,没能攻破湘军营垒。太平军战斗连续失利,湘军先后控制了天京外围各地。6月3日,洪秀全不幸逝世,太平军拥立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继位称幼天王。这时,天京城内只有3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军不到1万人,用野草充饥,在艰难困苦中与敌人作战。7月19日,湘军通过地道轰塌城墙20余丈,从缺口冲入城内。天京军民与湘军激烈巷战,但因力量悬殊,天京沦陷。幼天王洪天贵福随李秀成冲出天京,走到安徽广德与洪仁玕会合,一同退至湖州。李秀成冲出城后在方山被俘,被害前九天起草了《书供》(即《忠王李秀成自述》。)10月,洪仁玕、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附近被俘,11月,洪仁玕在南昌从容就义,洪天贵福也被杀害。天京失守,标志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太平军余部继续战斗,历时达四年之久,最终被镇压下去了。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先后攻克六百余城,席卷了半个中国,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对峙十余年之久的政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太平天国运动和历代农民起义有什么不同,二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太平天国和历代农民起义的不同在于起义的性质不同,农民起义只是想推翻朝廷的暴政,也迅速瓦解中央集权;而太平天国运动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晚清时期,由于朝廷的暴政不断,导致民不聊生,当人民实在抗压不住时,便会有人站出来反抗。于是也就开始频繁的农民起义。比如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等许多农民起义。但这些人都是农民,没有足够的作战经验,方式也都很野蛮,不懂得太多计谋,这些人的起义实际上只是为了能够得到平等对待,没有什么大的谋略。加上农民学识有限,思想水平也有待提高,所以这些起义最后都已失败告终。但也都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央集权的瓦解,使得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增长。
太平天国是在鸦片战争后爆发的运动,其本质上也是一场农民起义。是由民间义士所组织的一场著名的运动,也是在历史上比较轰动的一件事情,对当时的国家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但是最后抗争了长达十几年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过太平天国运动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由于后期清朝已经抵挡不住南方各地的军阀割据势力,太平天国时期开始接触并学习到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政策上也开始向西方一样开明先进,并且颁布了著名的《资政新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历史上的哪些农民起义?1: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
2:秦------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3:西汉----绿林农民起义战争
4:西汉----赤眉农民起义战争
5:东汉----黄巾农民起义战争
6:两晋----杜弢起义
7:两晋----孙恩起义
8:两晋----卢循起义
9:南北朝--赵广起义
10:南北朝--盖吴起义
11:南北朝--破六韩拔陵起义
12:南北朝--莫折大提起义
13:南北朝--杜洛周起义
14:南北朝--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15:隋------瓦岗农民起义
16:隋------窦建德起义
17: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18:唐------袁晁起义
19:唐------方清、陈庄起义
20:唐------裘甫起义
21:唐------庞勋起义
22:唐------王仙芝起义
23:唐------黄巢农民起义
24:唐------阡能起义
25:宋------王小波、李顺起义
26:宋------宋江起义
27:宋------方腊起义
28:宋------八字军抗金起义
29:宋------红巾军抗金起义
30:宋------邵兴抗金起义
31:宋------钟相、杨幺起义
32:宋------魏胜抗金起义
33:宋------红袄巾抗金起义
34:元------元末农民起义
35:明------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36:明------刘六刘七起义
37:明------明末农民起义
38:清------古州苗民起义
39:清------白莲教起义
40:清------天理教暴动
41:清------捻军起义
42:清------太平天国运动
拓展资料历次农民起义其实都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历史学者秦晖曾经把秦以后农民起义的原因归纳为六个方面,这在上表中都可以得到体现:
1.官府滥用民力,横征暴敛。
2.官府实行严厉的经济垄断,比如茶叶专卖、海禁等政策,中国古代凡是经济利益比较好的项目都是由国家垄断。
3.官府进行严厉的户口控制,一种是百姓想要迁徙却被限制,另一种是百姓不想迁徙却被官府强行迁徙到偏远地区去垦荒。
4.官府吏治腐败,法外敲诈。所谓的法外敲诈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普遍不高,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地私自给百姓摊派,巧取豪夺,所谓"头税轻,二税重,集资摊派无底洞"。
5.官府和民间对组织资源的争夺。宗教等组织提供了一种民间结社的形式,官府是不允许民间结社这种现象存在的,所以官民之间会发生冲突。
6.天灾与外患等非社会因素。
因此,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四个字--官逼民反。中性地来说,这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反映,而不是所谓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1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结客少年场行》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