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隋炀帝妒杀诗人隋唐五代·隋炀帝妒杀诗人
隋炀帝善诗能文,但不许别人比他高明,否则就借故诛杀之,薛道衡和王胄便因而死在他手里。刘餗《隋唐嘉话》上:“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炀帝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胄独不下帝,帝每衔之,胄竟坐此见害。而诵其警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耶?”
谁是因为嫉妒而被隋炀帝杀死的诗人薛道衡(540年~609年),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薛道衡是北齐、北周的旧臣。
杨坚作相时,薛道衡效力于大将军梁睿府下,参与平定王谦之乱。后又从征突厥,还朝后,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仕途上开始有起色。当时薛道衡还兼任聘陈主使,多次往还江东,对陈朝的腐败情况了解很深,所以多次上奏隋文帝,要求对陈“责以称藩”,也就是不承认陈朝和隋对等,实有灭陈、统一南方之意。
隋文帝开皇八年( 588年),薛道衡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吏部郎,随从晋王杨广、宰相高颖出兵伐陈,专掌文翰。隋师临江,高颖问薛道衡:“此番举兵,能否克定江东,请君言之。”道衡回答说:“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息,否终斯泰,以运数言之,其必克一世;有德者倡,无德者亡。自古兴亡,皆由此道。我隋主上躬履恭俭,忧势庶政,陈叔宝峻宇雕墙,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为国立体在于用人,陈重用小人,命将非才,其必克三也;陈甲土不过十万,西至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高颖听完之后,忻然叹服,说:“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从这里可以看出,薛道衡对当时的局势分析得极有见地,表明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的人。
在隋文帝时,薛道衡倍受信任,担任机要职务多年,当时名臣如高颖、杨素等,都很敬重他。因而他的名声大振,一时无双。皇太子及诸王都争相与之结交,引以为荣。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薛道衡从地方上回到京师。当时的隋炀帝对薛道衡尚有一丝爱慕之心,本打算委以秘书监显职,但薛道衡不识时务,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奏上。薛道衡高估了皇帝的心胸,最要命的是高估了自己的分量。隋炀帝看了以后,大怒,对大臣苏威说:“道衡至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鱼藻》是《诗经》中的一篇,据《诗序》讲,此诗通过歌颂周武王而讥刺周幽王。薛道衡是否有此意不得而知,但隋炀帝猜忌心很强,他岂能容忍别人把自己和周幽王联系在一起,由此便产生了杀害薛道衡之心。
当时,薛道衡的朋友司隶刺史房彦谦(唐初名臣房玄龄之父),觉察到隋炀帝对薛道衡的歹意,就劝薛道衡杜绝宾客,闭门自守,以求保全,但薛道衡却不以为然。有一次,朝臣们在一起讨论新令,争论不已,薛道衡就说:“向使高颖不死,令决当久行。”薛道衡的文人气太重,出语尖刻,当下有人受不了,就密报了隋炀帝。高颖在杨广与杨勇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站在杨勇一边。薛道衡公然讲崇敬高颖的话,隋炀帝岂能容忍。当时正是好大臣裴蕴担任御史大夫,他知道炀帝讨厌薛道衡,就上奏弹劾,说:“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诽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悻逆。”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隋炀帝览奏大喜,称赞裴蕴说:“公论其逆,妙体本心。”下令将薛道衡逮捕审讯,最后逼令自尽。
薛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颇著才名,史称他沉思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隋书》)。13岁时,读《春秋左氏传》,有感于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傅*。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当时著名文人魏收说:“傅*所谓以蚓投鱼耳。”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
薛道衡的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如与杨素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
薛道衡的诗,在内容上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写边塞,写思妇,写时俗,都给人一种真实感。薛道衡的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常常炼出名句以惊人。相传隋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他在杀薛道衡时,还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语否?”妒嫉之情,溢于言表。
《隋唐嘉话》记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为此虏解作诗!’又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这则故事说明,薛道衡《人日思归》前两句平叙,从第三句转出新意。这种转折法使四句小诗在结构上摇曳多姿,在内容上曲折深入。
薛道衡诗词藻华艳,少数边塞诗较为雄健。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薛司隶集》。
隋朝诗人薛道衡的代表作 隋炀帝为什么要逼死薛道衡? 薛道衡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六岁的时候,他父母双亡,从此成为孤儿。少年时候的薛道衡精于学习,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仅仅十三岁就创作了一部辞藻华丽的《国侨赞》。后来薛道衡还作出了有名的乐府诗《昔昔盐》。他出生于北齐,经历了北周,后来亡于隋朝。历史上,薛道衡是被隋炀帝杨广给逼死的,而隋炀帝杨广向来惜才,为何竟会逼死薛道衡呢?
薛道衡和北朝隋之际的诗人卢思道齐名,他是隋朝时候的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但是他数次开罪于隋炀帝杨广,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隋文帝时期,薛道衡因为被弹劾在朝廷中结党营私一事,被隋文帝除名,还要流放发配到岭南去。薛道衡曾经和晋王杨广一起被隋文帝派去伐陈,杨广很仰慕这个薛道衡的才华,打算将薛道衡纳入自己的羽翼下。薛道衡此次出了事,杨广就开始为他筹谋打算。
当时的杨广驻守扬州,一听说薛道衡出了事,竟然还要被发配到岭南这等偏远苦寒之地去,就悄悄派人到长安传递消息给薛道衡,让他从扬州这条路到岭南去。杨广打算在薛道衡到了扬州就立马上奏隋文帝,说希望能够将薛道衡留在扬州帮助自己。但是薛道衡十分不喜杨广的为人,所以他并没有接受杨广的建议和帮助,而是执意走了江陵这条路到岭南。杨广看到薛道衡这样明显的拒绝的态度,分明是自己热恋贴冷 *** ,自信心大受打击。
杨广继位后,对薛道衡还有那么一丝爱才之心,本打算委以薛道衡秘书监显职,但是薛道衡实在是太不识时务,竟然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现在的皇帝是隋炀帝,而你却歌颂隋文帝,你说隋炀帝能不生气吗?以前《诗经》中有一篇《鱼藻》,就是借歌颂周武王而讥讽和贬低周幽王的,薛道衡这样做难道没有这样的嫌疑吗?就是因为这件事,使得隋炀帝杨广对薛道衡产生了杀念。
薛道衡有一个朋友就是司隶刺史房彦谦,他感觉隋炀帝杨广对薛道衡有敌意,就建议薛道衡尽量闭门不出,不要去招惹隋炀帝。薛道衡听后就忘记了,没有放在心上。随后的一次讨论新令的朝廷会议上,薛道衡说“向使高颖不死,令决当久行”。有心人将这句话上报给隋炀帝,隋炀帝听后大怒。高颖可以说是隋炀帝的政敌。在隋文帝还在世的时候,高颖是朝廷大臣,隋文帝很看重他,还对高颖的儿子赐婚,赐婚的对象就是太子杨勇的女儿。况且高颖一直支持的就是杨勇继位,杨勇可是隋炀帝一手给拉下台的,那可是死对头中的死对头。薛道衡夸了死对头那方的人,不是间接的打了隋炀帝的脸吗?
很快薛道衡就因为公然挑战隋炀帝被大臣裴蕴盯上了,裴蕴是御史大夫,他知道隋炀帝向来不喜薛道衡,于是就上奏弹劾薛道衡说:“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悻逆”。隋炀帝于是下令将薛道衡抓起来审讯,后来就逼死了薛道衡。
薛道衡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不知变通上。隋文帝就曾评价他迂诞。他多次扫了隋炀帝杨广的面子,让杨广下不来台。有一次朝廷聚会,隋炀帝作了一首押“泥”字音的诗来,他让大臣们纷纷对出下面的句子。大家都对不上,只有薛道衡站出来,对了一句“空梁落燕泥”来,很是绝妙,一时之间大臣们都开始赞扬薛道衡的才华,让隋炀帝很是嫉妒。所以在隋炀帝赐死薛道衡的时候,他就曾对薛道衡说“你还能作出‘空梁落燕泥’这样的诗句了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70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登科后》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