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诗经》的分类·豳风豳雅豳颂诗经研究· 《诗经》的分类·豳风豳雅豳颂
“豳雅豳颂”之说始见 《周礼·春官·籥章》: “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龡(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郑玄注曰: “豳诗,《豳风·七月》也。豳雅,亦《七月》也。《豳颂》亦《七月》也。”郑玄此处以豳诗、豳雅、豳颂同指《七月》一诗。
郑玄在笺注《七月》时又以为豳风、豳雅、豳颂乃是分指 《七月》的三个部分。在“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句下注曰:“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女感事苦而生此志,是谓豳风。”在“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句下注曰: “介,助也。既以郁下及枣助男功,又获稻而酿酒以助其养老之具,是谓豳雅。”在“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句下注曰: “饮酒既乐,欲大寿无竟,是谓豳颂。”
孔颖达从其后说,并进一步阐释:“风、雅、颂者,皆是施政之名也。诗缘政而作,政既不同,诗亦异体,故《七月》之篇备有风、雅、颂。”又说: “述其政教之始则为豳风,述其政教之中则为豳雅,述其政教之成则为豳颂。故今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也。言此豳公之教能使王业成功也。”(《毛诗正义》卷一、卷八)
顾炎武以为“豳”当独为一体,他说: “《豳》谓之《豳诗》,亦谓之 《雅》,亦谓之 《颂》,而非‘风’ 也。‘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 ‘风’ 附焉,此《诗》之本序也。” (《日知录》卷三)
刘宝楠则以为是因用三种不同乐调演奏而得名。他说:“乐有乐之雅颂,诗有诗之雅颂。二者固不可比而同也。《七月》,邠风也。而籥章吹以养老息物则曰雅,吹以迎送寒暑则曰颂。一诗而可雅可颂,邠风然,知十五国亦皆然也。”(《论语正义》卷十)
“豳风豳雅豳颂”一说关涉《七月》,但其名究竟缘何而来?是指《七月》具有三种不同用途而可用三种不同乐调演唱,还是说《七月》中包含三种内容而需分别用三种乐调演奏; 是说《七月》可分属风、雅、颂三体,还是其中含有风、雅、颂三体? 目前尚未作出圆满可信的解释。
另附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所引古人说,以《大雅·大田》为《豳雅》,以 《周颂》 中 《丰年》、《良耜》为 《豳颂》。
诗经的分类诗经的分类是风、雅、颂。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9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皎然《寓言》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