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论·词诗词曲赋文论·词
一种诗体,原是为配乐歌唱而作的歌词,所以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曲子词”这个名称,确切地表明了词与音乐的依存关系。清人宋翔凤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乐府余论》)刘熙载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艺概》)词是“曲子词”的简称。词所配合的音乐,既不同于庙堂乐章所配合的雅乐,也不同于乐府诗所配合的清乐,而是隋唐时期一种以中原民间音乐为主,又吸收融合了前代清乐、边地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所形成的燕乐。词就是与这种新兴音乐的乐曲相配的歌词。词还有些别名:因其要按曲歌唱,叫做“乐府”、“倚声”;因其句式长短不齐,叫做“长短句”;又因早期词有不少从五七言绝句演变而来,故又称为“诗余”。此外,还有“琴趣”、“乐章”等名称。
词体的特点,主要是由其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的,即“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具体有五个标志:①依曲调为词调,不另立题。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西江月]、[菩萨蛮]等,称为词调。词调之名本为曲调之名,词调即依曲为名,而不是根据词意另立词题篇名。每个词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也是因曲调的节奏旋律而来。②依乐段分片,片有定式。“片”即“遍”,是个音乐名词,乐曲一段,叫做一遍;乐曲演奏完毕称为“乐阕”,故一首词又称为一遍或一阕。词调的分片,即依乐曲的分段而来。曲调的结构,大部分为两段,即由两段音乐组成一曲,故词以分两片为最多,又叫双调。初期的小令短曲,乐止一段,词则为单调。少数长调慢曲,多至三段、四短,而词调也随之分为三叠、四叠。③依词腔押韵,韵位疏密不定。诗一般是偶句押韵,词的韵位则有疏有密。韵疏者上下片有六句一韵,如[月下笛]、[早梅芳慢];韵密者几乎一句一韵,如[渔家傲]。这是因为词的韵位全由词腔的音乐段落所决定。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词腔谓之均,均即韵也。”乐曲中的一小段称一均,一均就是乐曲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单位,乐曲于此为“顿”、“住”,词调则于此断句、押韵。所以词中韵位大都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停顿之处不同,它们的韵位也就跟着不同。词韵较诗韵宽,邻韵可通押,押韵方式也不同于近体诗。有押平、押仄、平仄互押、入声独押及中间转韵等。④依曲拍为句,句式长短不齐。长短句是词的最明显的外部特征。作词大量地使用长短句,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词依曲拍为句,而拍子有缓有急,有长有短,词中就有随之变化的长短句。最短者为一字句,最长者则为十一字句。⑤依唱腔用字,讲究四声。因为词是用来歌唱的,因此不仅和近体诗一样讲究平仄,甚至达到“三仄更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的程度。李清照《词论》说:“盖诗文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所谓“诗律宽而词律严”,主要表现在审音用字上。即根据乐声的高下升降,来选择确定阴平、阳平、上、去、入等字,以使声腔与用字平仄取得一致,创造出一种能合之管弦、付之歌喉的歌调,尤其在一首词的紧要处如换头、结拍、领字等更加严格。
什么是诗,词,曲,赋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同时,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请问什么是诗,词,曲,赋呢?特点是什么呢?1.赋萌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时后衰。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更近于诗体。赋与诗盘根错节,互相影响.赋与诗的区别,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赋从体式上大致分: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赋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2.诗盛于唐。大致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称为五古和七古。近体诗叫绝句和律诗,即分为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3.词盛于宋.分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都有词牌,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所以又有填词一说。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
4.曲盛于元。元曲分杂剧、散曲。散曲又有套数。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共二十八宫调.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范仲淹:苏幕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