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历代改革变法运动·齐威王改革(齐威王改革的主要内容)

大道家园 2023-07-29 23:15:21

历代改革变法运动·齐威王改革历代改革变法运动·齐威王改革

齐威王是田齐的第五代国君,他即位初,政事由卿大夫掌管,内政混乱,齐国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局面。于是齐威王就在即位的第九年,即公元前348年,开始进行改革,其改革内容有:第一,赏罚分明,善于用人。当时齐国的两个地方官,一个是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大夫;一个是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大夫。齐威王没有轻信他左右小人的话,派人实地调查二位大夫的治理地方政绩,发现即墨大夫善于治理地方,开垦了很多的荒地,收成也好,办事效率高,但由于他为人刚直不阿,不阿谀奉承,所以有人说他的坏话;而阿大夫治理地方,田野荒芜,人民贫苦,无视邻国的进攻,却用贿赂买通国君的左右替他说好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齐威王重赏了即墨大夫万家的食邑,而把阿大夫处以烹刑。据说从此齐国“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第二,为了进一步增强国势,齐威王很注重人才的选拔。齐威王以人才为明珠,他选用了一批有才干的人,罢黜了“奸吏”,还鼓励臣下提意见。第三,任用邹忌为相,“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制定了巩固封建秩序的法律,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并招收流民开荒。这些改革措施使齐国内部稳定,并派兵击败了赵、卫、魏等国,收复了被侵占的土地,在战国中期,齐国曾一度代替魏国,成为东方诸侯的霸主。

齐威王改革的主要内容齐威王在邹忌的辅佐下,进行变法改革,其主要内容有:修明法令,整顿吏治,即所谓“修法律而督奸吏”。

为了解吏治,派亲信到各地调查地方官吏的情况,结果七十二人中“赏一人,诛一人”。召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大夫,对他说:“自子(你)之居即墨也,毁言(诋毁的言论)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开辟农田),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没有给我左右的官员送礼行贿为你说好话),”被赏给万家的奉禄。

又召阿邑大夫,对他说:“自子之守阿誉言(赞扬的言论)日闻。然使使(派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国)攻甄,子弗(不)能救。卫(国)取(攻取)薛陵,子弗知。

是子(你)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以钱财厚礼贿赂走后门,求我的左右官员给你说赞扬的话)。”当日就将阿大夫和为阿大夫在齐威王前说假话的人都烹杀。

由于齐威王重视人オ,孙膑这样的将才也被争取到齐国。田齐桓公午时,在齐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设置“稷下学宫”,齐威王时,又以优厚的待遇吸收来大量知识分子,为培养人オ,发展文化事业作出不朽贡献。广开言路,鼓励臣民进谏。

邹忌认为:“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著名的改革分别是什么?、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
1、齐国齐恒公、管仲变革
一、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
二、 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
三、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
四、选贤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的来源。
五、“山泽各致其时”,即最早的环境保护法,禁止滥伐滥捕等。
2、鲁国变革
一.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一般把初税亩视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点。
二、战国前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1、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李悝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在魏文侯时期任相国,在列国中率先进行变法.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一、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根据功劳和才能选拔任用官吏,用任人唯贤的官僚制度取代任人唯亲的世卿世禄制.
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农夫努力耕作,充分发挥土地的效力和潜能,提高粮食产量,扩大收入,从而达到使国家富强的目的.
三、、建立法律制度.颁布《法经》,在社会上宣传《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提倡法制.李悝的变法取得了成功,使魏国很快富起来,成为战国初年的头号强国.
2、吴起在楚国变法
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熟谙兵法,善于用兵,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是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的:①废除贵族特权,打击贵族势力.②整顿吏治,革新政治..经过变法,楚国初步改变了“贫国弱兵”的局面,在对外战争中屡屡获胜.然而,变法影响到旧贵族的利益,及悼王死,被贵族乱箭射杀.吴起死后,变法随之失败.
3、齐威王的改革措施
齐国的改革主要在齐威王时期.齐威王即位初期,一度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严重局面.针对齐国“百官荒乱”的局面,齐威王在淳于髡和邹忌的协助下,对吏治进行了整顿,同时要求广开言路,鼓励臣民书谏谤议.他曾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将齐国从封闭专制的政治羁绊中解放出来:“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从此,齐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国力也随之强盛起来,“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
4、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
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公元前355年,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为相,实行改革.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君臣之能者也.” (《韩非子��定法》)“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远不如魏、秦等国.
5、燕国的改革
燕昭王即位后,“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经过昭王的励精图治,燕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这位本名赵雍的北方君主学习胡人的长处,实行易服、改兵制、创新战术的全面军事革新,终于使骑兵这一灵活的新兵种取代了笨重的车兵,中国古代战争的样式从此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史书多称赞商鞅变法,其实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在军事史上的意义更为重要。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曾评价说:“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惟秦与赵。……商鞅者,秦之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他甚至把这位堪比俄国彼得大帝的赵武灵王盛赞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7、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献公死,秦孝公即位,“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继续献公的改革,以高官厚禄为条件,征召治国人才.于是,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 商鞅本名卫鞅、公孙鞅,因后来在秦国受封于商,故称商鞅.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对法家学说尤感兴趣.到秦国后,经景监引荐,先后四次见求秦孝公.秦孝公很赞赏商鞅的治国主张,准备进行变法.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
第一次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9年,主要内容是:
①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
②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建立军功爵制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重新规定了20等爵制.
③重农抑商,鼓励耕织.
④焚烧诗书,申明法令.
这次变法取得了成效.在对外战争中也连连获胜,显示了秦军的威力.公元前352年,商鞅因变法之功被提升为大良造,全面主持秦国的军政事务.
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富国强兵的进程:
①改革土地制度.“开阡陌封疆”,授土于民,允许买卖,承认土地私有;②普遍推行县制.
③迁都咸阳.把咸阳作为政治经济中心.
商鞅变法是相当成功的.他在前后历时10年的变法活动中,吸取了魏、楚等国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宏伟而细密的变法计划,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对秦国的社会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将新法推行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使之深入人心,以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战国策��秦策一》).商鞅变法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时间之长,力度之强,收效之巨,影响之大,是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的变法或改革都无法比拟的.虽然,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他本人最后被处以车裂之刑,但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秦国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最终吞并了关东六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9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