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
陈克(1081~1137),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祖籍临海(今属浙江)。先后担任过江南东路安抚司准备差遣、敕令所编修官等职,属主战派。作品慷慨悲壮,充满爱国情怀。著有《赤诚词》。
临江仙
【原文】
四海十年兵不解 ①,胡尘直到江城 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 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释】
①兵不解:指战争一直持续。
②江城:即南京。
③齑盐:喻生活贫困。
【译文】
从宣和七年到绍兴四年,这十年中金兵的铁蹄践踏中原,他们卷起的战尘,又覆盖了江南,最后兵临建康城下。我年事已高,在动乱中流离失所,倍受折磨。稀疏的胡须已经像雪一样白;哀痛的眼泪长流,几乎要凝成冰串。
在何处埋葬父老?在何处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许最后的归宿只在吴兴,吴兴与我有缘。和知心好友凝目相对,怎么能忍受这离别之情。黑夜深沉,细雨缠绵,我一个人难以入眠,孤影映在小窗上。
【鉴赏】
这首词写于绍兴四年(1134),当时词人五十四岁。这年秋天,金人与伪齐刘豫政权合兵进犯南宋,直逼建康。江浙百姓纷纷南逃。词人也从建康赶到吴兴,在一个秋雨绵绵的深夜与故人相会在小窗孤灯之下,倍感伤怀,作此词以抒怀抱。词中表达了词人对国事的担忧,对金人的愤慨,以及对自己韶华不再、年迈体衰的慨叹。
上片写国事将危。开篇两句点出战争的形势,饱含对金人的斥责及对赵宋王室的不满。“岁华”三句写词人年事已高,已无力杀敌报国。“客心惊”原因有二:韶华不再;国事维艰。“衰涕”亦是双关,一叹年华老去,一叹报国无门。
下片写词人的归隐情思。他想在吴兴归隐,但好友大多身在建康,所以词人联想到了归隐前和朋友的惜别情景及分别后自己的寂寞孤单。结尾落于景物,景中含情。
本词慷慨激昂,情真意切,词境沉郁哀婉,堪称一曲感人肺腑的乱世哀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8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辽金元明清·员炎拒监酒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