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唐诗·典籍论·总集·唐诗品汇(唐诗品汇的书籍简介)

大道家园 2023-07-29 12:06:40

唐诗·典籍论·总集·唐诗品汇唐诗·典籍论·总集·唐诗品汇

龙门高廷礼氏性嗜诗,取唐人为式,凡唐之遗编断什散落人间者,搜括悉尽。初叹汪洋,罔知攸济,沉浸含咀,岁积月增,一悟之见,默会于鸢鱼之表,则古人声律兴象,长短优劣,不能逃心目之间矣。于是考摭正变,第其高下,从类而定品,仍各叙篇端,凿凿甚明,视《唐音》倍蓰。其选凡若干篇卷。名曰《唐诗品汇》。其众体兼备,始终该博,浩浩乎若元气坱圠,充两间,周万汇而靡遗,所谓大全无憾者也。……海内文士欲历唐人之蹊径,闯唐人之壶奥,则必于 《品汇》 求之。(马得华 《唐诗品汇序》)

余尝闻之漫士之论诗曰:诗自三百篇以降,汉魏质过于文,六朝华浮于实,得二者之中,备风人之体,惟唐诗为然,然以世次不同,故其所作亦异,初唐声律未纯,晚唐气习卑下,卓卓乎其可尚者,又惟盛唐为然。此具九方皋目者之论也。故是选专重于盛唐,而初唐晚唐特以备一代之制,充充乎去取之合于公,而不偏于一已之私见者也。(王偁《唐诗品汇序》)

《唐诗品汇》九十卷,《拾遗》十卷,国朝翰林检讨新宁高棅廷礼编。集有唐一代之作,自贞观迄龙纪,不以小泯,不以人废,因时定体,比杨选精详,得六百二十人,共诗五千七百六十九首。类分七体,详列九目,上自朝廷公卿大夫,下有山林隐逸士子,外而夷貊,内而闺秀,与夫方外异人、衲子羽士之流,一题一泳之善,采摭无遗。又集拾遗十卷,增六十一人,诗五百五十四首,足成百卷,合六百八十一人,共诗六千七百二十三首,严沧浪言唐诗八百家,校此亦庶几矣。诸选之总会,唐诗之大成也。(高儒 《百川书志》)

唐诗选之行世者,元杨伯谦氏,皇明高廷礼而已。《唐音》则遗李、杜而略盛唐,鉴别紊矣; 《品汇》胪列名第稍为近似,至古律莫辨,五言繁隈不择,亦奚取焉? (潘光统《唐音类选后序》)

杨仲弘等所选,俱得其柔热之一体,唐人诗技要不止此,国朝闽人高廷礼有《唐诗品汇》五千余首,虽分编定目,有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余响、旁流之殊,要其见亦仲弘之见。是诗盛行,学者终身钻研,吐语相协,不过得唐人之一支耳。欲为全唐者,当于三百家全集观之。(桑悦《思玄集》卷九《跋唐诗品汇》

高氏《品汇》概题李、杜曰“大家”,而别于“正宗”,未尽是也。(顾璘《凭几集续编》卷二《寄后渠》)

廷礼高氏选《唐诗品汇》,其所取,博则博矣,精未也。乃黄观察公选之加精焉,而又为之释断,然后唐人河岳之精灵,历千百载如在乎! (屠隆《唐诗品汇选释断序》)

《唐诗品汇》 虽多,广收泛集,殊欠精当。(李沂《唐诗援·选诗或问》)

洪武中新宁高棅选,九十卷。初,棅以杨氏《唐音》分始音、正音、余响,独得唐人三尺,遂因其目,又详分之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傍流。一体之中,各以此九目区辨其人,叙次其诗。大抵正始为唐初四子与其前后诸人之诗,与杨之始音同。正宗则五古为陈子昂、李白; 七古亦李白; 五律为李、孟、王、岑、高; 七律李、孟、王、岑、高外,有崔颢、贾至、李颀、祖泳、张谓; 五绝李、王、孟外,有崔国辅; 七绝李与王昌龄。而诸体皆以杜甫为大家。开、天、大历诸贤不入正宗者,皆为名家,及为羽翼,皆杨之所谓正音。而贞元后多为接武。元和、开成后多为余响。正变一目,则五古为韩愈、孟郊,七古为愈与王建、张籍,李贺,五律为贾岛、姚合、许浑、李商隐、李频、马戴,七律亦商隐、浑及刘沧。傍流则释、道、宫闺诗。各立序论,以弁其端。多于杨选数倍,又为拾遗十卷附后。(胡震亨《唐音癸签》 卷三一)

高廷礼《唐诗品汇》,谓唐宋以来选唐诗者,“立意选论,各该一端”,仅取杨伯谦《唐音》而复有所诋,故其选较诸家为独胜。至其所分,有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之目,似若有见,而实多未当。如初唐五言古,以太宗、虞、魏、王、杨、卢、骆、沈、宋诸公为正始,既已大谬,而五言律、排律,复以太宗、虞世南诸公及陈、杜、沈、宋为正始,则又无别。至五七言古,以太白为正宗,子美为大家,既浅之乎知李,而以韩退之,孟东野、李长吉、王建、张籍为正变,是亦岂识正变耶? 且于元和以后,多失所长,又未可名“品汇”也。(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六)

宋元论唐诗,不甚分初盛中晚,故 《三体》、《鼓吹》 等集,率详中晚而略初盛,览之愦愦。杨士弘 《唐音》 始稍区别,有正音,有余响,然犹未畅其说,间有舛误。迨高廷礼《品汇》 出,而所谓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皆井然矣。(王士禛《香祖笔记》)

其分初盛中晚,盖宋严羽已有是说,二冯尝以刘长卿亦盛亦中之类,力攻其谬,然限断之例,亦论大概耳。寒温相对,必有半冬半春之一日,遂可谓四时无别哉! 《明史,文苑传》谓终明之世,馆阁以此书为宗,厥后李梦阳,何景明等摹拟盛唐,名为崛起,其胚胎实兆于此。平心而论,唐音之流为肤廓者,此书实启其弊: 唐音之不绝于后世者,亦此书实衍其传,功过并存不能互掩。后来过毁过誉,皆门户之见,非公论也。( 《四库全书总目》)

诗以自然为上,工巧次之。工巧之至,始入自然,自然之妙,无须工巧。高廷礼列老杜于大家,不居正宗之目,此其微旨。(冒春荣 《葚原诗说》卷一)

唐诗品汇的书籍简介《唐诗品汇》,明高棅撰唐诗总集。其中,正集九十卷,选唐代诗人六百二十人,诗作五干七百余首;拾遗十卷,增补六十一人,诗作九百余首。按诗体排列,先古后律。书前有总叙、历代名公叙论、凡例、诗人爵里详节等,每诗体之前,都有一叙目,为该诗体总论,主要说明该诗体的来源,及在唐代各期的流变情况。其论诗,主要承袭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尤以盛唐诗歌为重。
《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每一诗体又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格。《凡例》:“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间有一二成家特立与时异者,不以世次拘之。”其中,每一诗人在各体中的位置,是变化不定的。如杜甫在五、七言古诗和五、七言律诗中,被放在“大家”的位置上,但在五、七言绝句中,就被放在“羽翼”的位置上;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被放在“正宗”的位置上,但他的五言绝句却只能在“羽翼”。如此一分,每位诗人在各体诗中的强弱程度,便一目了然。
此外,《唐诗品汇》在论述每一诗体时,常常把九格与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结合起来,通过正、变关系,比较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每一诗体在四个不同阶段的演变发展过程,并点出有哪些代表作家,及各自风格如何。将这些叙述综合起来,就可看出唐诗在四个不同阶段中,演变发展的全貌。
此书有比较严整的体系,份量较大,与前代的唐诗选本有着明显的不同。因而,自它问世以后,就一直成为明代人学习诗歌的通用教材。《明史·高棅传》中说:“其所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足见当时其影响之大,地位之高。但明末清初,有一些诗评家对此书却不满意。如钱谦益在《唐诗鼓吹序》中说:“盖三百年来,诗学之受病深矣。馆阁之教习,家塾之程课,咸禀承严氏之诗法,高氏之《品汇》,耳濡目染,镌心刻骨,学士大夫生而堕地,师友熏习,隐隐然有两家种子盘亘于藏识之中。迨其后时,知见日新,学殖日积。洄盘起伏,只足以增长其邪根谬种而已矣。磋夫!唐人一代之诗,各有神髓,各有气候。今以初、盛、中、晚,厘为界分,又从而判断之曰:此为妙悟,彼为二乘;此为正宗,彼为羽翼,支离割剥,俾唐人之面目蒙幕于千载之上,而后人之心眼沉锢于千载之下,甚矣诗道之穷也。”
关于《唐诗品汇》,后人虽有争议,但它在我国的唐诗选本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它前后,虽然有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元好问《唐诗鼓吹》、李攀龙《唐诗选》、沈德潜《唐诗别裁》等著名唐诗选本,但在作品的广泛、体系的完整、理论的阐述等方面,均未能超过《唐诗品汇》。

唐诗品汇的介绍《唐诗品汇》是2015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代的高棅。《唐诗品汇》是明代高棅编辑的唐代汉族诗歌选集。初编九十卷,后又补十卷,收681家诗6725首,是一部规模阔大、有独到见解的大型选本。编纂工作历时十数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成九十卷。洪武三十一年(1398)增补六十一家,九百五十四首为《唐诗拾遗》十卷,合成一百卷。此书明确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每种诗体内又分为九格,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其崇尚盛唐、区分流变的意见,为世人指示了学习唐诗的正确途径,选诗和论析又很具识见,因而获得广泛的响应,对明代尊唐诗风影响深远。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汪宗尼刻本重新影印此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8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