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五行学说
中医名词术语。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总称。本是古代用以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一种哲学思想。它的起源是很早的。据文献记载,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此同时运用于中医学,用以说明脏腑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例如: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如把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等。肝能制约脾,称为木克土;脾能生养肺,称为土生金等。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生理情况下,肝(木)依靠肾(水)滋养,称作“水能涵木”,及至出现病理而肾不能养肝,即称“水不涵木”。③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行在诊断上的运用,主要根据五脏与五色、五味以及脉象变化在五行分类归属上的联系,来推断病情或作用诊断,在某些情况下,确有一定帮助。如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象弦的可诊断为肝病。肝病犯脾,采用抑肝扶脾的治法,称为抑木扶土;肾虚及肝,采用补肾养肝的治法,称为滋水涵木等。由此可见,五行学说贯穿于祖国医学的各个方面,并包含着古代人的一些宝贵临床经验,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研究·诗论著述·闲居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