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随笔词话。一卷。清沈祥龙撰。沈祥龙(生卒年不详),字约斋。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光绪诸生。有《乐志簃集》。《论词随笔》六十二则,系由《乐志簃集》中辑出。其《小序》云:“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顾于词终未能工,亦不欲求其工也。光绪戊戌夏六月。”知书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论词随笔》篇幅不大,但态度严谨,论列精赅。持论大体宗尚常州词派的尊体说和比兴说。首先,沈氏明确反对词为小道:“以词为小技,此非深知词者。词至南宋,如稼轩、同甫之慷慨悲凉,碧山、玉田之微婉顿挫,皆伤时感事,上与《风》《骚》同旨,可薄为小技乎?”因其推重伤时感事之旨,又提出了“词言志”的观点:“词导源于诗,诗言志,词亦贵乎言志。”所重在情志合一,要求抒发符合儒家礼义的社会性情感。对常州派创始人张惠言提出的“意内而言外谓之词”(《词选序》)的界定,他能结合词体曲折言情的审美体性来加以理解:“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令读者郁伊怆怏,于言外有所感触。”而词之审美体性又与比兴手法相合:“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回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他称比兴寄托之作为“寄言”,其妙在“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也就是具有浑含不露、若即若离之神韵。从这些论述中,可见沈氏对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论的伸述展衍。
《论词随笔》论词之派别、风格、艺术表现、作法技巧,语每精到。论唐词分二派,太白以气格胜,飞卿以才华胜;论婉约、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贵集其长”;论词宜自然、贵真、空闲、愈转愈深、情景双绘;论词中对句“贵整炼工巧,流动脱化”,词中换头“须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词之结句“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词之发端“贵突兀笼罩”、“贵从容整炼”;论词中虚字须“前呼后应,仰承俯注”,“炼字贵坚凝,又贵妥溜”;以及论小令、长调之作法,词之择题选调,词之言情、咏古、咏物、感时等等,能薰沐涵泳前贤往哲关于词的创作理论,而博观约取,颇中腠理,对今人提高鉴赏水平大有助益。
有《乐志簃集》本、《词话丛编》本。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上句是什么?这首诗出自那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上一句是“老牛亦解韶光贵”。出自臧克家的咏牛诗作《老黄牛》原文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泽文一块块荒田有水有泥,深耕细作东西一遍一遍的走,老牛辛勤的在一块块荒田中劳作,从东到西,反复深耕细作,老牛很清楚,自己已经暮年了,不需要别人鞭打催促他,自己就会奋力向前的。
“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意思是胸中有志向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压力,会自觉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写作背景这是诗人年逾古稀时挥笔写下了的诗。
他借助于不辞辛苦、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老黄牛的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和他要在自已有生之年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决心。
赏析
“老黄牛”,胸怀远大目标,信念最坚定,对事业最忠诚;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情壮志和艰苦奋斗的革精神,勇于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具有强烈的革事业心和高度的政责 任感,对工作始终如一,决不懈怠;忍辱负重,大 公 无私,奉 献多而索取少,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 瘁、而后已。
对老黄牛精神的感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老黄牛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一个农业工作者,我们要常常走在田间地头,多和农民朋友交流,把自己所学习的农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为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农业知识,跟上时代潮流,不要安于享乐,半途而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要像老黄牛一样,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社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臧克家,男,笔名少全、何嘉。毕业于山东大学,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 主 者、曾任中 民 同 盟盟员,著名诗人。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七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代表作《难民》《有的人》《老马》等。
词韶丽处,不在涂脂抹粉也是什么意思一、这是一句文艺论断,选自《论词随笔》作者是清·沈祥龙;
二、详解如下:
1、原文:
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铨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黄时雨”、“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
词宜清空,然须才华富,藻采缛,而能清空一气为贵。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表圣品诗,可移之词。
词不宜过于设色,亦不宜过于白描。设色则无骨,白描则无采,如粲女试妆,不假珠翠而自然浓丽,不洗铅华而自然淡雅,得之矣。
词不尚铺叙,而事理自明;不尚议论,而情理自见。期间全赖一“清”字。骨理清,体格清,辞意清,更出以蕴藉之笔,则善矣。词当于空处起步,闲处着想,空则不占实位,而实意自笼住。闲则不犯郑微而正意自显出。若开口便正,神味索然也。
【词韶丽处,不在涂脂抹粉也。】诵东坡“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句,自觉口吻俱香。悲慨处不在叹逝伤离也。诵耆卿“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句,自觉神魂欲断。盖皆在神不在迹也。
2、解释这一句:
这是形容文章的辞藻清丽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就好像是没人一样没有涂胭脂抹粉,但是仍然很是美丽。翻译过来就是:
文章的辞藻自然美丽,不在于是不是有华丽的辞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5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杜甫《丹青引》精品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