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词学秦七黄九分别指谁

大道家园 2023-07-29 05:34:34

词学秦七黄九分别指谁指宋代词人秦观和黄庭坚。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清彭孙遹《金粟词话》谓:“词家每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不及秦甚远……虽齐名一时,而优劣自不可掩。”亦作“秦黄”。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李长文学士词,清姿朗调,原本秦、黄。”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上卷》“秦黄优劣”:“词家以秦、黄并称。然秦能为曼声以合律,形容处,殊无刻肌入骨语。黄时出俚浅可谓伧父,然黄有‘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峭健亦非秦所能作。”

“秦七黄九”的来历???秦观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七,故人又称“秦七”。

黄庭坚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九,所以又称“黄九”。

由于两个人都受到苏东坡的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写词方面很有名气,因此并称“秦七黄九”。

黄九与秦七并称,是词语的对应性上说,称呼并列时也要对应。如说秦观必对黄庭坚,说秦七必对应黄九。类似的排行称呼很多,如陈后山,排行第三,也称陈三;苏轼,排行第一,也称大苏。

扩展资料

秦观生于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只是在科举场上一直未能如愿。熙宁十年(1078),近而立之年的秦观,得知苏轼调任徐州,于是前往拜谒。在与秦观同游的过程中,苏轼发现了他的才华,鼓励他好好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天不遂人愿,秦观一次又一次铩羽而归。

元丰七年(1087),苏轼过江宁,面见王安石,再次提起秦观的才华,王安石对秦观的才华大加赞赏,有了两位朝廷大员和文学前辈的鼓励,秦观再次燃起科举考试的希望。元丰八年,秦观终于登进士第,初授定海主簿,后调任蔡州教授。

元祐五年(1090)至绍圣元年(1094),秦观一直在京为官,曾任任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和国史院编修。这一时期秦观享受了一生中比较安定的生活,与晁补之、张耒、黄庭坚等人一起供职于国史馆,并在各方面都得到过苏轼的提携,故人称“苏门四学士”。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上台,旧党失势。秦观被贬杭州通判,路上又改贬处州(今浙江丽水),从此开启了秦观颠沛流离的生活。秦观在处州的工作是监茶盐酒税,但因心情郁闷,无心政事,常常到寺庙里与和尚说禅论道。后又因写诗被政敌抓住把柄,说他“谒告写佛书”。于是,绍圣三年被贬郴州,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华亭,秦观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着,就此去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又号涪翁。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县)人。他是北宋著名诗人,与苏轼并称苏黄,江西诗派的师祖,同时又是大书法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1067年中进士,历任小官。1076年才任为国子监教授。五安石变法时,他属于旧党,与司马光、苏轼关系密切。司马光主政时,他任翰林院编修。后蔡京掌权,他多次被贬,与苏轼、秦观一样文集被禁。最后除名羁縻宜州(今广西宜山县)并死在那里。

--秦观

--黄庭坚

朱彝尊推尊词体,崇尚醇雅,宗法南宋,以姜、张为圭臬,自述“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姜,姜夔。/static/upload/image/20230208/姜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5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