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明)周筼《踏莎行·芦月凝霜》原文赏析(欧阳修《踏莎行》的鉴赏)

大道家园 2023-07-29 04:56:33

(明)周筼《踏莎行·芦月凝霜》原文赏析(明)周筼

踏莎行·芦月凝霜

芦月凝霜,蕉风作雨,飘飘叶落梧桐树。蛩吟底事动哀音?不知人在愁深处。鹤怨空鸣,鸿孤远度,伤心又被秋光误。怪他有梦不归来,云山岂碍魂归路?

文学的世界是心灵的世界。从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饱尝别离之苦的女性心灵。

开头“芦月凝霜,蕉风作雨”两句铺开了秋的画面。明月之夜,月光如乳如纱。风寒露重,露水凝成了霜。雪白的芦花承受着月华和霜华的双重银镀,更要融进这白色如梦的夜晚了。白色扩大了世界,更开辟了想象的空间。在这静美而寂寥的夜晚,有一双女性的不眠的眼睛。夜色濡黑了她的眼圈,忧伤沉重了她的心。——我们的女主人公因怀念远行的夫婿,已不知有多少个夜晚辗转反侧了。窗外,芭蕉在风中沙沙作响,硕大的叶子拍打着,象是雨声淅沥。两句从静到动,由色到声,渲染出萧疏哀飒的秋之气氛,似真似幻的错觉又张大了这组景语的表现力。我们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是在怎样一种恍恍惚惚,神思难宁的心境下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以下数句,写梧桐叶落,屋角的蟋蟀为它将逝的生命而呜咽,更增添了思妇那载不动的愁苦。女主人公怒道:为什么蟋蟀你要发出如此悲切的呻吟呢?你难道不知晓,人家已经愁得不堪禁受了!叶落、蛩吟,亦是有声有色,末句更点出人的“愁深”,抒情由隐而显,直接叩击读者的心灵。

本该是红英结子的美妙时节,可是女主人公却仿佛是被湍急的时光之流抛掷在岸旁、嵌进泥里的卵石。摄入她眼中的意象,过滤得只剩下寂寞,愁怨和孤单。青春似乎就是被那一声声凄婉的鹤唳唤醒,却又被那大雁的孤身只影驮着渐渐地远去了。下片开头两句虚实相生,突出了“怨”和“孤”。第三句用加倍写法,言“伤心又被秋光误”,可见此前已被一误再误。辞是怨“秋光”,实则怨自己的心上人为什么不早早归家。于是有末二句:“怪他有梦不归来,云山岂碍魂归路?”郁积了多时的感情势能终于在最后以嗔怒的方式倾泻而出。这一句怨语既使全篇的愁思有了附着之基,也极细微地刻划出了思妇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这可以分三分层来理解:女主人公对夫婿的思念之情难以排解,又苦于没有招他回来的法术,只好托愿于梦中相会了。这是一层。没想到梦中也不见夫婿的人影,却不明说,反怪他不做梦归来。这是第二层。女主人公想象着万水千山纵能阻挡得了夫婿的归程,又怎能阻挡得了他的梦魂呢?这是第三层。这两句无一话合理,却无一话不妙,它把思妇千回百转的情思宣泄殆尽。在亦恨亦爱的情语背后,我们隐约看到了古代妇女悲苦的命运。

欧阳修《踏莎行》的鉴赏1、鉴赏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

2、原文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释义

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难心中愁情。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4、朝代

宋代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欧阳修这首词当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年)暮春,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时的作品。

二、艺术手法

此词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艺术手法。

1、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词的上片展现了一位孤独行人骑马离开候馆的镜头。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等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2、寓虚,富于联想,也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3、化虚为实,巧于设喻,同样是此篇重要的艺术手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4、逐层深化,委曲尽情,更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特色。整个下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更进一层”的艺术手法,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宛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感人动情。

—踏莎行·候馆梅残

姜夔《踏莎行》原文及赏析 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姜夔《踏莎行》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注释

⑴沔东:唐、宋州名,今湖北汉阳(属武汉市),姜夔早岁流寓此地。丁未元日,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

⑵燕燕二句:莺燕借指伊人。苏轼《张子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⑶华胥:梦里。《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⑷郎行:情郎那边。

⑸淮南二句: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环佩空归月夜魂”。此处化用其意。淮南,指合肥。

译文

燕子轻盈,黄莺娇软。你的容貌我看得非常清楚分明,在梦中又一次与你真实地相见。你埋怨我太无情,不理解你在长久以来的相思情意。也不体会你在好春时节独守空房,被相思所缠的悲伤。

分别后你给我的情书我依然留着,我依旧穿着你分别时亲手缝制的衣衫。你的身影似乎暗暗随着我,来到了四处。淮南的寒月,万水千山一片寂静,可你只一个人在远方孤苦伶仃地,无人陪伴。

题解

此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姜夔从沔州(今汉阳)东去湖州,途经金陵时,梦见远别的恋人,写下这首词。“燕燕、莺莺”即梦中之人,词人不仅在梦中与远方的恋人细诉相思,在梦后重展恋人书信、重抚她的针线,词人还幻想恋人“离魂”千里,相伴身旁,甚至担心魂儿独自归去“淮南浩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此二句化用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句,王国维以此二句为白石词中最爱。此词虽短小,却迂回曲折,构思新奇,情致极深。姜夔年轻时往来于江淮间,曾热恋合肥一位琵琶歌女,二十年后亦不能忘情,词集中为此女所作近20篇,此为其中之一。

鉴赏

这首词为所恋合肥歌女而作。前三句纪梦,借用苏轼诗句以“燕燕”形容梦中人体态的轻盈,以“莺莺”形容她语音的娇柔,着墨不多,而伊人可爱的声容丰采仿佛如见。“夜长”以下皆以背面敖粉,设想伊人对自己的`相思之深,声吻毕肖,实则为作者自抒情怀。“离魂”句暗用唐陈玄佑传奇小说《离魂记》故事,经幽奇之语写出伊人梦绕魂索、将全部生命投诸爱河的深情,动人心魄。末二句为传世警策,连不喜欢姜夔的王国维也不得不赞叹:“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人间词话》)。这两句描写伊人的梦魂深夜里独自归去,千山中唯映照一轮冷月的清寂情景,显示了作者无限的爱怜与体贴,意境极凄黯,而感情极深厚。这首词以清绮幽峭之笔,抒写一种永不能忘的深情,极其沉挚感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