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原文赏析(宋)朱敦儒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这首小令系作者早期作品,把一位少妇思念戍边丈夫的情景,写得绮丽又清婉。词上片先写春景,下片则推出人物,景与人相连,构成完整的词境。
这是正月初春之景。冬去春来,岁月又流逝了一年,而戍边的丈夫仍然未归,怎能不令闺中独守的少妇黯然神伤?以泪眼看初春之景,则显得凄清冷寂。因此上片之景乃“美人”心灵化了的景物。开头两句先写楼外之景:“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写“春雨”意象不写其“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之肥美,不写其“如丝”(沈约《见庭雨应诏》)之柔美,而写其细如“尘”,此乃典出梁孝元帝《咏细雨》:“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春雨细如尘“,迷蒙晦黯,当令人产生“拂马似尘飞”的联想,而这恐怕与思妇丈夫正驰骋边塞不无关系。“楼外柳”因春雨的沐浴而“黄湿”,“黄”字写出柳条之嫩稚,“湿”字写出柳丝之新鲜。“楼外柳”透露出一派新春的气息。但对于少妇来说,它只作为戍边丈夫应该归来的标志,并不产生审美的喜悦。同时,写“柳丝”又与上元日民间“望日祭门,先以杨枝插门”(《荆楚岁时记》)的风俗相切。“楼外”是相对于楼内而言的,因此接下两句转写楼内之景:“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一阵轻风袭来,卷得绣帘斜飘,而吹透绿窗纱之风又给人以“寒碧”的感觉。“约”、“寒碧“下语别致、精警。特别是以“寒碧”写“风”,不仅赋“风”以温度,更赋“风”以色彩,而“碧”乃冷色,更增添风“寒”之致。此时的料峭春寒正是楼中人内心冷寂感情的外现。王国维称“有我之境”为“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此词上片正是皆著楼中思妇的感情“色彩”之境。
上片写景由楼外而楼内,而视线的移动暗示着楼内有“人”,只是未点出而已。当上片把楼内外凄清冷寂的氛围渲染充分之后,下片则趁势推出景中之人:“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这个“美人”是词的主角,是于楼上观望春景并感受到春寒的闺中少妇。“上元”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又为灯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美人”于此良宵孤独一人,其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心情更显沉重。辛弃疾描绘元夕观灯的热闹景象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这如花似星的灯多为“深闺巧娃,剪纸而成”(周密《武林旧事·灯品》)。但“美人”哪还有闲情去“剪上元灯”凑热闹呢?一“慵”字写出少妇懒散、无聊的情态。这与李清照所谓“起来慵自梳头”(《凤凰楼上忆吹箫》)之“慵”意正相类。上元夜夫妻双双观灯才称得上赏心乐事,孤独一人则“怕见夜间出去”(李清照《永遇乐》),剪灯亦就无须提起了。此句初步揭示出“美人”落寞的心态。“弹泪倚瑶瑟”进又写其痕苦的情思:心爱的瑶瑟亦无心弹奏,只有“弹泪”才可以宣泄心头凄哀。下片头两句只写出“美人”悲哀的情态,结尾两句才写其哀怨的根源:“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卜紫姑”是上元节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所谓“其夕迎紫姑神以卜”,刘敬叔《异苑》曰:“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逐,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于厕,以迎卜。”“美人”既不剪灯,又不弹瑟,“却卜紫姑香火”,意在卜问辽东边塞消息。辽东是“美人”魂牵梦绕之所在,是丈夫戍边之地。他生死如何?他几时归来?这都是“美人”欲卜之内容。读罢这两句,则前面所写的景何以那样冷寂、情何以那样悲哀,亦就容易理解了。当然,结尾也并未和盘托出词旨,而是以含蓄疏淡之笔出之,留有回味的余地。朱敦儒早期词风格旖旎,脂粉香浓。但此词上片虽绮丽缜密,下片却淡雅清疏,可见词风已有所改变,至南渡以后又进而凄惋悲壮,终则平淡旷逸矣。
描写春天雨的诗句描写春天雨的诗句如下: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笔下的雨,是善解人意的。聪慧的雨是知道时节的,一到春天,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更令人感动的是,它随着风来到夜晚,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等到天明时,你再看那些红色的湿润的地方,早已是鲜花盛放。雨在杜甫笔下,像一个温润可爱的姑娘。
她来得恰是时候,默默奉献,所以,有人将这句诗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老师。忽然而来的春雨,滋润着万物,带来人间的希望。
最凄迷寂寞的春雨词: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好事近·春雨细如尘》宋·朱敦儒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雨声滴落时,最易勾起思念。
在朱敦儒笔下,春雨绵密,如尘一般。打湿了楼外黄金的柳丝。风吹起绣花窗帘,寒意从外透出。寂寞的女子剪着上元的灯花,落下眼泪。那细屑的春雨,如同思念一样,一点一点地打在她的心上,思念难以自持。
也许,她会恨春雨:春雨呀,春雨,为什么,你让我的思念越来越浓呢?春雨带来的,除了希望,还有思念。
春雨诗中赞美好雨下得及时的诗句是哪两句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代志南《绝句》
译文: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
译文: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译文: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6、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宋代徐俯《春游湖》
译文: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7、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底花。——唐代王贺《雨晴》
译文: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8、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明代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译文: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眼前出现的是池塘水溢,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9、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宋代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译文: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
10、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唐代李世民《咏雨》
译文: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564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鲍泉
下一篇: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卢谌